•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论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时间:2021-06-03 20:00: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当前,“治理”这个词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维体系、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中的核心范畴;所谓“治理体系”,是指国家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进行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它是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由政府主导、公民参与、社会协同的良性互动过程,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包括保障公民权利、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执政能力这三个最重要的治理系统,本文只阐述政府公共行为系统;所谓“制度现代化”,就是一个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其制度文明的萌生、成长和成熟的现代化过程。
      [关键词]治理;治理体系;制度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4)02-0035-11
      [收稿日期]2014-03-03
      [作者简介]王征国(1951—),男,湖南武冈人,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教授、湖南省创新与方法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HTH]\[基金项目\][HTF]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重大项目“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项目编号:12&ZD009)的阶段性成果。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P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这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治理体系搭建好了,治理能力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了,治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效能。本文拟以此为总纲,来探讨当代中国治理体系现代化问题。
      一、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先例可循。马克思、恩格斯未能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其他国家也没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到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在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历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相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还有许多不足。其中,如何解释什么是“治理”、什么是“治理体系”、什么是“治理体系现代化”,乃是这许多不足中的核心问题。
      [HT4"K]1.何谓“治理”[HT]
      从统治、管理到治理,言辞微变之下,已经使“治理”这个词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维体系、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中的核心范畴,并预示着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将采取具有革命性的变革,从而把中国带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这先要从解释“治理”范畴入手。
      ——“治理”不同于“统治”。从统治走向治理,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治理”这个新概念,准确地揭示了政治发展及其规律的新特征。治理概念是美国学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较为系统地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是针对具有强烈政治化倾向的“统治”行为和大政府时代政府强大的社会管理权,甚至由于垄断对社会的管理而形成单一的国家管理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虽然没有“国家治理体系”这一概念,但国家治理的实践还是存在的,谓之“治国理政”。但我国传统的国家治理是分散的、非系统的,缺乏制度化、体系化安排,而且是以人治和行政化、强制性为主要特征,以运动、活动和会议为主要载体,所谓对国家各方面实行治理,实质上是那种政治化的“统治”,即无产阶级独占统治地位。而“治理”不像“统治”那样绝对化,而是个比较中性的范畴,具有工具理性的特点。这就是说,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或哪个社会的政治体制,无论是哪一种治国行为或哪一种党派上台执政,都希望自己治下的国家有良好的治理。所以,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要打破传统习惯,打破人治思维方式,形成以制度化、体系化、系统化为其外在表现,以法治化、法治中国为其核心内容的,逐步破除运动式、活动式、会议式的治理范式的治国理政的总的制度体系。
      ——“治理”不同于“管理”。管理是由上而下一级管一级的阶梯式运动,它以官僚体制为化身。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它在封建社会的超稳定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中国文字中的“官”与“管”是相通的,“官”就是“管”老百姓的,老百姓历来是被“官”所“管”的。然而,“民可浮舟,也可覆舟”,这就需要皇帝与老百姓直接沟通,但在官僚体制下却难以办到,因为皇帝只有通过“管”老百姓的官僚才能达致,而官僚们为了既得利益,往往上欺皇帝下瞒老百姓,这种欺上瞒下阻碍了政令畅通。辛亥革命,革了皇帝的命,却没有革官僚体制的命,直到民国乃至新中国,政府官员始终是领导者、管理者的身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却没有革皇帝的命,而革了官僚体制的命,凸显了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尤其是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方面的主体性地位。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予以反思,并大胆地引入公民治理国家的现代化理念。
      治理是由左到右平行四边形的扁平化运动,它以公民体制为化身。近二三十年来,“治理”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当下公共领域的实践和现代政治学、行政学等研究将“治理”拓展为一个内容丰富、包容性很强的概念,重点是强调多元主体管理,民主、参与式、互动式管理,而不是单一主体管理。借用恩格斯的话来说,“治理”就如同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合力,它的底部是作为经济基础的公民,顶部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左边线是作为社会形态的法治,右边线是作为意识形态的精神。一是“治理”有利于建设公平、正义、有序的社会。在“治理”的理念下,国家必须保证以公民权利为本位,政府首脑必须由公民以某种方式定期授权,社会必须有力地约束和限制公共权力,防止权力滥用和异化。这就要破除官本位观念,它长期支配着我国的政治文化和政治体制,与现代政治文明和现代国家治理格格不入;这就要依靠制度来遏制官本位现象和维护公民权利,在将官员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同时,用制度来构筑保障公民权利的长城。二是“治理”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管理所及的范围以政府权力所及领域为边界,而治理所及的范围以公共领域为边界,这就必须界定政府的职责和作用,哪些领域可以伸,可以伸多长,哪些领域必须禁入,如何禁入。这次《决定》明确地规定了20个字: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和以往相比较,少了经济调节的提法,增加了宏观调控和保护环境的提法。按理,保护环境也可以归于公共服务,但是在当代,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监管不到位,所以把它单独列出来,具有现实意义。三是“治理”有利于建设法治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有完善的宪法法律体系作为基础,使之成为公共治理的最高权威。在这样的体系中,官民的一切行为依据,均具有明示的或者暗示的法律依据,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权力。而建设法治中国,既包括新十六字方针,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也包括“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或称“三个依法,三个法治”。[BP(]四是“治理”有利于传承民族精神。在中国最早的一部政治典籍《尚书》中,就有了“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和“天惟时求民主”的记载,而最早建立的政治体制则是周天下的礼乐制度。礼,指社会制度和利益待遇;乐,指审美生活和审美形式。按照“治”的审美标准衡量社会,达到标准近者悦远者来。可惜,这个伟大发明,随着秦帝国官僚体制的建立而中断了。但是,用治和乱来形容社会更替、评价制度好坏,却延续下来了。比如,当我们把改革开放作为新起点时,意味着我国社会已由乱而治、摆平了“文革”乱象,从而赢得了民心。可见,孔子当年追求礼乐制度、追求“大治”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从现实来看,美国人就特别注重制度创设和民族精神,这几乎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法国人托克维尔在美国9个月实地考察后,就曾非常准确地分析过:“在美国,乡镇不仅有自己的制度,而且有支持和鼓励这种制度的乡镇精神。”\[2\]P83“英裔美国人的法制和民情是使他们强大起来的特殊原因和决定性因素。”\[2\]P401他解释说:“我在这里使用的民情(moeurs)一词 ,其含意与其拉丁文原字mores一样。它不仅指通常所说的心理习惯方面的东西,而且包括人们拥有的各种见解和社会上流行的不同观点,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所遵循的全部思想。因此,我把这个词理解为一个民族的整个道德和精神面貌”\[2\]P374 。现在人们常说美国是一个最现代的乃至后现代的国家或社会,但是,这只是它的一部分,就美国的整体特征来看,它也有最为传统与保守的部分。其实,现代与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治理”就有对传统“礼乐”的复归。

    推荐访问:治理 现代化 体系 科学内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