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上甘岭战役的若干侧面(上)

    时间:2021-05-27 20:01: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dbq/xdbq201308/xdbq20130837-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dbq/xdbq201308/xdbq20130837-2-l.jpg
      无论对于交战双方的哪一方来说,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都是一段血写的日子。朝鲜战场上在这一时期内流血最多的地方就是上甘岭地区。我方将这次交战行动称之为“上甘岭战役”,敌方则将之称为“摊牌作战”或“狙击”棱线战斗。这场战役不光以惨烈而著称,而且极大影响了朝鲜战争的走向。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正是这次战役彻底打破了“联合国军”采取任何战役进攻行动以改变现有战线位置的希望(当然,这也是以他们再也不愿意承受这样的巨大损失为前提的)。对于这场战役,其过程已经广为人知,但有些问题即使是在国人心目中似乎仍然存在认识并不一致的地方。笔者希望这篇从若干侧面而不是战役全局角度描写这次战役的文章,能对读者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战役还是战斗
      对于我方而言,“上甘岭战役”这一称呼由来已久。但是,在敌方史料中却难以找到这样的称谓,他们多将这次作战行动称为“摊牌作战”或“狙击”棱线战斗。前者使人难以确定这次作战行动到底是一次战役还是一次战斗,后者则明确地认为是一次战斗。将这次作战称之为战役或战斗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却相差极大。战役可以对战争整体形势产生相当的影响,战斗则正好相反。这就涉及到了对于此次作战意义的认定问题。如果这种认识仅仅存在于当时的对手之中,那么还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今天的国人中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模糊的认识,这就让人无法接受了。笔者打算首先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个肤浅的探讨。
      我们先来看看战役和战斗的定义。需要说明的是,在上甘岭战役发生的年代,我军正处于向苏军学习,推进正规化的时代。当时,我军的军事术语受到苏军军事理论的重大影响,甚至很多都是直接借鉴了苏军术语。因此,在阐述我军现在使用的术语含义之前,有必要先弄清当时苏军有关术语的含义。按照苏军的概念,战役是指:“武装力量的战役军团(战役—战略军团)的战斗行动样式,根据统一企图和计划,为解决战略任务、战役—战略任务或战役任务而在战区或战略(战役)方向上实施的在目的、地点和时间上协调一致并相互联系的交战、战斗和突击的总和。按规模可以分为战略性战役、方面军(舰队、国土防空军区、集团军群)战役、集团军(军)战役、区舰队战役”。战斗则是指:“交战双方的兵团、部队、分队(飞机、舰艇)所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冲突,其目的在于歼灭、击溃和俘虏敌人,以及攻占或扼守重要地域(地区、目标)。战斗是夺取胜利的唯一手段。战斗的理论和实践属于战术范围”。从这个概念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战役的规模和影响要远大于战斗。
      我们再来看看当代我军对于战役和战斗的定义。我军现行军语中对于战役的定义是:“军团为达成战争的局部目的或全局性目的,在统一指挥下进行的由一系列战斗组成的作战行动。按规模可分为集团军战役、方面军(集团军群)战役、战区战役等”。战斗则是指:“兵团或部队、分队在较短时间和较小空间内进行的有组织的作战行动。”这一描述与苏军概念相差不大,我军相关概念也表明了战役规模和影响要大大超过战斗。
      如果从规模上来判断一次作战行动是否属于战役行动,就需要对参战力量的规模进行确认。这里有两个相对的概念:军团和兵团。除了细小的差别外,当时的苏军和我军都认为军团是指集团军及其以上的建制单位,兵团则是指师和军这两级建制单位。当然,这个认识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当时的集团军,也就是我军当时称为兵团的建制单位,多是下辖若干个军的建制单位,而现在我军的集团军除增加了更多的兵种部队外,基本上等同于原来的军,下辖若干个师或旅。如果单从规模上来看,可以这样认为:军团进行的作战就是战役,而兵团及以下进行的作战就是战斗。上甘岭战役期间,我军参战兵力为志愿军15军2个师(45师全部投入战斗,29师投入近2个团兵力)、12军2个师(31师除少数几个连外均投入战斗,34师只有106团的7个连投入战斗),折合后总兵力为3个多师4万余人。如果单从师的数量来看,与一个军相差不多。但是,志愿军2个军的指挥机构都带领部分所属部队投入了战斗——12军在其2个师参战后组成了五圣山作战指挥所,由副军长李德生统一指挥31师和34师的反击作战,并归15军军长秦基伟直接指挥。这就超过了单纯一个军参战的范畴而达到了军团级别。军被称为高级战术兵团,师被称为基本战术兵团,集团军则是基本战役军团,2个高级战术兵团的作战行动就达到了军团的规模。这就是说,我方一支军团规模的部队进行了这次作战,其被认定为战役也就具备了一个重要条件。除了上述实际投入作战的兵力,12军34师106团和100团曾作为该军31师的后续部队准备投入战斗(实际上只使用了106团的部分兵力)。此外,在战役结束阶段为准备作战行动继续下去,志愿军第3兵团(15军和12军均隶属于该兵团)经志愿军总部同意,曾决定抽调68军204师作为15军预备队,但没有赶上参加实际战斗。如果将这部分兵力加上的话,我军参战兵力应该就达到5个师的规模。
      其次从时间上来看,从10月14日战役开始到11月25日战役结束,作战行动共持续43天。这一战役持续时间也得到了韩国方面战史的基本认同。韩国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编写的《朝鲜战争》一书认为战役从10月14日开始,11月24日结束。长达43天的作战行动,是难以被包括在一次战斗的范围之内的。
      再从空间角度来看,虽然上甘岭战役是在一处只有3.7平方千米的区域内进行的,但是从交战一开始战役就分为2个明显不同的战役方向:一个是被敌方称为“三角山”的597.9高地,另一个是被敌方称为“狙击兵岭”或“狙击棱线”的537.7高地北山阵地。这两个战役方向在不同的战役阶段其作战行动并不同步。在10月30日开始的决定性反击中,虽然两处阵地同时布置了反击作战,但却将重点置于597.9高地。537.7高地北山的反击作战严重缺乏大口径火炮的支援,因此处于辅助地位,反击也没有成功。之后,在597.9高地进行反复争夺并最终巩固阵地的时候,只有29师87团在537.7高地北山坚守阵地,10天之后才由12军31师92团接替下去。直到11月11日,志愿军才开始对537.7高地北山进行决定性反击,并一直持续到战役结束才巩固下来。这种分阶段在不同战役方向上进行的作战行动,只有战役行动中才能以这样的规模出现,在战斗中是不可能。

    推荐访问:上甘岭 战役 侧面 若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