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浅析社会责任感之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育

    时间:2021-04-15 00:00: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发展、民主振兴的主力军。可是,近几年来,这批作为人才后备军的青年的犯罪比例不断升高。这种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特别是高校法治教育的高度重视。本文对目前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育方面进行了讨论。
      大学生 法律素质 培育方法 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发展、民主振兴的主力军。可是,这批作为人才后备军的青年却成为了犯罪的高危人群,“天之骄子”们犯罪的比例不断升高。这种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特别是高校法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这些青年具备相当的社会责任感,肩负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历史重任。而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总书记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从这两个讲话精神可以看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繁荣富强,是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所要肩负的历史责任。而要能很好的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就必须培养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法律素养的缺失,就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表现之一。
      一、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原因
      大学生犯罪现象的产生,应从大学生的心理、社会、家庭、学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心理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承受能力较差
      此时,来自社会、家庭、自我等各方面的压力,给大学生又造成了较重的心理负担。
      (1)面对各种矛盾,一旦无法正视问题,就容易产生过激行为甚至犯罪
      大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之后,面对生活、学习中的重重矛盾,缺乏相应的解决能力。一旦出现危机,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2)藐视法律的心态
      某法院在调查中发现,不懂法不是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犯罪的大学生大多对法律条文的规定有大致的了解,有的甚至攻读法律专业。在犯罪大学生中,有的学生明明晓得那样做是违法的,但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手段比较高明,不会被查获,所以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这是一种藐视法律的心态。
      2.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思潮使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较大波动
      特别是一些不良的社会文化,对大学生造成了及其不好的影响。有些大学生由于意志比较薄弱,往往因缺乏辨别能力而跃跃欲试。另外,法制教育的不健全以及垃圾文化、黑网吧的侵袭,都是产生大学生犯罪的不良社会因素。
      3.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
      (1)家庭教育失败
      家庭对大学生的成长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违法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失败密不可分。家庭教育的失败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娇生惯养、担护放纵的亲情过剩式;其二是粗暴教育,管教过严的亲情不足式。前者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责任心、缺乏爱心、自私、霸道等缺陷人格的形成,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强,受不得丝毫委屈,一旦心理失衡,就用暴力解决问题,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后者则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逆反、孤僻、抑郁、多疑、自卑甚至仇恨等缺陷人格的形成。在这种性格下,学生无法正确面对矛盾,往往用很极端的方式来解决,就有可能发生犯罪行为。
      (2)家庭结构不完整。
      家庭结构不完整主要有四种情况:家庭人员结构不完整、家庭经济结构(经济状况)不合理、家庭人际关系结构不和谐、家庭道德品质结构不合理。以家庭经济结构不合理为例,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大学生,往往机会较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大学生,往往机会较少,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长期的挫败容易使人变得非常敏感和脆弱,格外在意别人的言行。一旦脆弱的心灵失去平衡,便容易引起犯罪。
      4.学校教育存在缺陷。
      从教学内容和方式来看,大学教育往往都是些较深较前沿的专业知识,教育方式大多都是枯燥的理论说教,缺乏感性事例和深沉剖析,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少高校法律教育不到位,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宣传、增强法律意识,仅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课程来讲授,没有与实际相衔接。一旦大学生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又无法及时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极易导致心理失衡,不少大学生在犯罪之后都悔恨自己不懂法律。
      二、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育
      大学生法律素质低下、法律意识不高,已成为了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1.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国家教育部、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司法部曾在1995年12月28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同时,具备高度法律素质的大学生,对维护社会稳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既是社会生活中的中坚力量,今后也是家庭的顶梁柱。无论是小家还是“大家”,具备法律意识的人在处理各种冲突与矛盾中,都会冷静合理的、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争端,避免面临各种危机时做出错误的选择,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的大环境。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成才,关系到大学校园及社会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2.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
      (1)对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受到的法律教育很少。进入大学后,也往往以应试教育的态度来应对法律基础课,仅考虑如何通过法律基础课的考试,而不是以培养自己法律素养的目的来学习法律知识.导致大学生缺少对法律素养、法律意识等整体性认识,缺少通过法律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访问:浅析 之大 培育 社会责任感 素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