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司马迁与应得的宫刑

    时间:2021-04-11 00:02: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中国法制史的课程学习中,笔者详细查阅各类主流的书籍记载,如一些司马迁事迹的专著,已故的逯耀东老先生著的《抑郁与超越:司马迁与汉武帝时代》,且不论鲁迅先生的崇高评价,有名的文学批评家李长之先生著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等都对其流露深重的唏嘘与崇敬之情。学生不才,拜读此二家之大作后,始终以为司马迁从自身的因素来讲,应得宫刑。
      【关键词】司马迁;宫刑;应得;分析
      就司马迁的悲剧来说,不能不说是必然的,因为他的不羁浪漫的性格是硬伤。尽管司马迁受过儒家思想的深刻熏陶,学孔安国之《尚书》,习董仲舒之《春秋》,去齐鲁练习乡射等等,因此有着极浓烈的情感,但是就像就如李长之先生说“平常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极苦闷,极寂寞的郁结的烦恼在”,所以司马迁的性格具有愤懑、破坏性,而这对于一个陪伴于君主左右的史官,一个立于朝堂之上的史官来说,无疑是一个可怕的定时炸弹,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自己把自己引爆了。
      一、为世过于执着,过执己见
      李长之先生在《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说①:“假若不是处在一个严刑峻法的时代,司马迁也不会遭这样的奇惨命运。”李先生将司马迁厄运的大部分责任归咎于“刘汉家传的法宝”—猜忌和刻薄。诚然,从汉高祖到汉武帝,中间经过文景二帝,我们不得不承认刘汉一家骨子很相像。汉朝所奉承的黄老之治,一种类似厚黑学的“外宽内深”处事风格,表面马虎,与人无争,内心却是十分计较,得机即施毒手。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世袭而来的弱势官员——司马迁,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太极拳式的社会里过于直性,过于“冒刺”。
      二、久居朝堂,却无贵人相助
      司马迁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两黄金赎罪,二是受"腐刑"。其实,五十万两黄金虽数额巨大,但是并非不可能之事。
      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三十八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自此,我们可以先悉数司马迁到底交了些什么朋友。但是,无人出手相救,且不论是否有效,这难道不会很矛盾吗?
      笔者认为,这与其平时的为人处世不无关系。试想,如司马迁,虽一个天才,笼罩于孔子的精神之下,追求高尚,但如果没有将自己的远大志向与现实的情况相结合,仅靠个人彰显这种非常的价值追求,没有夯实的群众基础,没有实实在在的能在危难时候帮助自己的亲密战友,那么,在汉武帝盛怒之下,又有什么价值可以被彰显?在面对奇耻大辱的宫刑时,除了无法挽回的名誉外,又有什么可以说明自己的伟大与高尚?《史记》?父亲之命?当我们真正衡量自己可以在性命危急的关头受助于人,让自己相对于史实所凝固的失去更少,甚至得到更多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司马迁,其实可以更好地完成其“无韵之离骚”。
      三、李陵之案,终究铸成大错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汉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但是,出乎司马迁意料之外的是,汉武帝更加怒火中烧,认为他言外之意是讥讽武帝所爱的李夫人之兄——贰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次年,便被施与宫刑。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得很清楚,阉割是人可能遇到的所有十种凌辱中最不堪忍受者。碰到这种情况,即使是非常惜命的寻常奴仆都会自行了断,以避免凌辱。我们后人或者难以理解,为什么阉割是那样难以忍受。而在当时及以前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一旦与阉割这种事沾上边,也就进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不仅其本人甚至其祖先及后人都会因此而蒙羞。所以司马迁痛心疾首地慨叹:“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自古而耻之。”即大质已亏的刑余之人已失去了受人尊敬的资格。而经此一创,其人其书就极有可能不会被后人视为圣人圣物,所谓的不朽事业能否为后人认可也就大成问题。
      不可否认,司马迁太热情,太多情,太爱维护正义,太笃于友道,太好奇爱才,甚至已经达到一种痴迷的地步。再者,在某种程度上,司马迁无疑被家族的命运所胁迫,过于追求不朽了,更加悲剧的是,司马迁因其性格注定不可能用一种正确的态度和路线去实行。诚然,追求不朽正是他本人及家族的梦想。但他本人肯定也是时时刻刻受到达不成不朽的恐惧胁迫的。本来作为一个朝廷小官,司马迁没有什么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没有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予以提携,达成不朽应该是相当困难的。但达成不朽的机遇还是出现在了司马家族的面前。这个机遇是,他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承平时代,又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大量的文献资料,他们有条件继续自孔子以后中绝的著述事业。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开始,就着手为开创家族的不朽事业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可惜天不假年,司马谈只好以临终嘱托的方式将使家族不朽的接力棒交到了司马迁手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在司马迁时代,这个生命还属于父母、家庭、家族。正是背负着家族与先人的重托,司马迁开始其对不朽的追求。在这种家族式的使命感之下,才情颇高的司马迁必定踌躇满志,势要干出一番事业。但是,就是这种满腔自信,对自己才学的自我欣赏与较弱的自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言语不慎以致宫刑。所以,尽管主流观点认为司马迁形象贞烈、坚强不屈,但是我认为如果真的将振兴司马家族作为己任,就应脚踏实地,尽量避免可以避免足以抹黑家族的事件,避免原本可以避免的宫刑。
      虽为此文,但是笔者并无贬低司马迁之意。笔者尊重司马迁,不仅尊重他在我们中华儿女中的形象,更尊重他的《史记》,谨以此文阐述个人对司马迁价值观的评价;诚然,如果司马迁能在自己已经规划好的人生道路上结合现实的点滴去结合自己的理想与家族使命,那么,可能,在其流芳百世之前,能够活得好一些!
      注 释:
      ①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P108.
      参考文献:
      [1]王义杰.白话史记[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2]吴楚材/吴调侯(清)选编.古文观止[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3]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宫刑 应得 司马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