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并非每个人都是潘肖

    时间:2021-04-07 12:03: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宁浩导演的电影《无人区》于2013年12月上映,影片公映后颇受好评,宁浩的电影向来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频繁的黑色幽默倍受观影者称赞,但在情节与幽默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作为一种通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结构解剖来进行社会文化分析的手段,格雷马斯矩阵分析法不失为解读《无人区》深层意义的有效途径。
      一、文本的建构与意义的弥散:《无人区》解读的基本语境
      对《无人区》进行解读所关涉的两个基本前提,其一是解读对象———即电影文本本身,其二是解读所使用的理论武器———格雷马斯矩阵。厘清了二者的基本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对文本的意义解读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过程。《无人区》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我国西部边疆。潘肖是一名小有名气但利欲熏心的律师,他远赴人烟稀少的荒漠为一名盗猎者辩护。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和巧舌如簧的庭辩技巧,他成功帮盗捕国家珍禽并残忍杀害一名警察的西北盗猎团伙老大洗脱了罪名。这个老大承诺十天后付清官司款项,潘肖则要求对方用一辆红色轿车抵押。之后他驾驶着新车踏上从西北荒漠返回大都会的路程。谁知路上险情不断,先是和一对开卡车拉茅草的哥俩发生摩擦,导致人伤车损,接着又不慎撞飞一个似乎要拦车求助的男子。自知摊上人命的潘肖辗转来到一家专事不法勾当的黑店购买汽油,想毁尸灭迹不成却在黑店结识了受困于此的舞女。舞女搭上肖潘的车想逃离黑店,两人发现了盗猎老大偷放在车上的鹰隼,盗猎老大尾随其后,想对他们灭口。经过一番争斗,最终肖潘放飞了鹰隼,救出了舞女,自己却与盗猎老大同葬于火海中。
      符号矩阵,则是由法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格雷马斯提出的叙事分析模式,其核心是立足于文本意义元素的对立与互补。在此之前,法国学者列维·斯特劳斯提出了叙事的二元对立模式,认为文本可以分解为若干“语义素”,而人所能接触到的“意义”,产生于“语义素”单位之间的对立。就是说“语义素”本身并不能产生“意义”并为人所领会,而是“语义素”之间的对立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对立的相互作用才产生出了所谓的“意义”。格雷马斯在二元对立模式基础上扩充发展得出“符号矩阵”分析模式,他认为所有故事都是建立在一组对立意义组上,但一组不足以支撑整个故事,所以将二元对立扩充为四元,使得叙事分析的实现更为完善。这一矩阵模式具体为:设立一项主要的故事元素为S,它的对立一方是反S,与S矛盾但并不一定对立的是非S,与反S矛盾但不一定对立的是非反S。S本身包含两个义素,否定其中一个义素为反S,否定另一个义素为非S,对两个义素同时否定为非反S。符号矩阵图如下图所示:
      当我们确定了一个故事中的S以及其他三项元素,就可以从中分析元素间的关系,并立足于这些要素来考察整个故事结构、情节的发端、演进与结局,也可藉此解析叙事结构隐喻的深层内涵。
      二、人性的对立与互补:《无人区》的符号意义矩阵图
      电影以主人公旁白一个故事作为开头,讲两只猴子决定合作吃桃的故事。两只猴子的合作造成了猴群的生活方式,慢慢变成了人群。可见,正因为人可以无私心地为对方着想,才能最终与动物相区分,建立人类社会。这种区别于动物的特质,可将它定义为“人性”,“人性”便是这部电影所探讨的主题,便是矩阵图中的核心义位。影片中体现出的人性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原则地成全他人牺牲自我,因此“人性”中包含的两个义素就是“没有原则”与“牺牲自我”,含义为:没有原则地牺牲自我以成全他人。“人性”的对立面即“反人性”,它对“人性”的第二个义素进行否定,因此“反人性”的两个义素为“没有原则”与“牺牲他人”,含义为:没有原则地牺牲他人以成全自我。“非人性”对“人性”的第一个义素进行否定,即在某种原则约束下来牺牲自我,根据影片笔者将这种原则判断为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即“动物规则”,因此“非人性”的两个义素为“按动物规则”和“牺牲自我”。“非反人性”对“人性”的两个义素进行否定,因此“非反人性”的义素中包含不同于动物规则的某种规则,笔者判断为人类社会的法律法规,因此“非反人性”的两个义素为“按法律规则”和“牺牲他人”。至此此部电影中的四项矛盾元素已经确定下来,其矩阵图为:
      1.潘肖———人性与反人性。潘肖是生活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律师,他的行事规则就是不违法。但当潘肖对法律这把双刃剑的属性(可救人也可杀人)了如指掌后,法律这种规则对他非但未能起到相应的约束作用,反而成为他牺牲他人成全自我的工具。这个故事开始的阶段体现了潘肖的“反人性”。然而,在这无人区里,潘肖发现了一群比他更具“反人性”的人,面对这些人,他根本无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因为这里的人所遵循的规则并不是法律,而是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因此,为了得到盗猎老大的帮助逃离无人区,素食的他也吃起了老大的羊肉,表示愿与他结成同盟,这是他在逼迫自己用动物间的规则、用“非人性”来成全自己的目的。但当他眼睁睁看到盗猎老大在自己面前杀人时,他内心意识到自己终究无法成为非人性的人,他与盗猎老大之间有根本上的区别。这段故事表现出潘肖内心的“非人性”与“非反人性”之间的斗争。老大夺回动物并要将舞女活埋,潘肖为了救舞女而和老大同归于尽,因为潘肖不能利用法律救出舞女,又无法遵循丛林规则接受舞女成为弱肉强食的牺牲品,最终他只能遵从人性———牺牲自己而成全别人。这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潘肖对人性领悟的顶峰。
      下图简略表示了故事脉络和潘肖的转变:
      以法牟利→见死不救→只身救人→功成名就
      反人性→非人性→非反人性→人性
      通过对潘肖的分析,可以发现他从最开始的无视法规地满足一己之私,到故事后期转变为无惧丛林规则地营救他人牺牲自己,也就是从“反人性”转变到了“人性”,“人性”与“反人性”的二元对立是衍生潘肖这一人物的根源,而“非人性”与“非反人性”只是他转变中的过渡过程,因此潘肖对应的矛盾组是“人性”与“反人性”。
      2.舞女———非人性与非反人性。故事中的舞女与潘肖一样来自文明社会,她知道潘肖的律师身份意味着什么,她也懂得潘肖口中那些法律条文在文明社会中有着怎样的效力,所以她身上体现有“非反人性”。但在面对嫖客时她面无表情的坦然表示她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她知道法、理在无人区中根本行不通,因此当老大要杀潘肖时她用钱跟老大交换潘肖性命。这些都意味着她已被无人区同化了,因此她身上也具有“非人性”的特质。故事中舞女把视为生命一样重要的、攒了几年的钱全部用来救潘肖,这体现出了舞女身上的“人性”,但舞女的结局———回归文明社会,从此生活在受法制约束的环境———决定了舞女所体现的一组主要矛盾是“非人性”与“非反人性”。舞女在故事中的转变可以用下图表示:

    推荐访问:都是 每个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