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当前研究生就业壁垒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1-03-27 16:06: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不断扩招,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也随之产生。面对这一问题,分析研究生就业市场是必要的,因为现有的市场壁垒已逐步成为研究生就业的最大障碍,所以认真研究和分析就业市场壁垒,不仅有助于完善研究生就业市场理论,正确认识市场壁垒的成因;还有利于找寻研究生就业市场壁垒的消解路径,帮助研究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壁垒;就业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一系列的就业难题和压力,使得人们开始审视当前的高等学历教育。由于这些因素,人们开始怀疑学历的作用,曾经公认的“学历就是敲门砖”,也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市场分析
      (一)研究生就业现状
      1、毕业生的供需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高学历的慢慢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全国各高校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招生人数逐年攀升,这对研究生毕业时的就业问题产生了的很大的影响。
      2、研究生的流向失衡和集中化
      研究生毕业时的意向就业单位呈集中化的趋势。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乐意去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上班,或是留在高校任教,要么也得去与其高学历相匹配的单位或企业。但是,从大的环境来看,不管是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机关还是考编进入到高校国企,这些地方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所以大部分的毕业生只能另谋出路,这种失衡的就业流向也加剧了就业紧张。
      3、硕士研究生就业更加关注个人的发展
      当前的硕士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多是关心个人的发展情况。他们在就业找工作时更加关注所从事的工作能否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体验、能否实现自身的价值或者是能否有长久的发展潜力。
      4、期望、理想薪水过高
      现实生活中,由于很多的学生接触社会较少,对社会就业市场的相关情况也不是非常了解,他们自认为自身的高学历能够在毕业时换取一份高薪的工作机会。虽然理想薪水很丰满,但现实情况很骨感,这导致了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心理落差很大,一直在徘徊、观望,甚至有时放弃一些自认底薪的工作。
      5、女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更为明显
      伴随着整个高校研究生的扩招,在校女研究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由1982年总数的9.6%增加到2014年的51.6%,并且还有增长的趋势。我们一直强调研究生就业难,从性别的角度来看,女研究生的就业更难,由于她们一类的群体要面临更多婚姻、孩子、家庭方面的问题,在就业时会成为用人单位委婉拒绝的理由。
      (二)研究生就业市场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就业市场,当就业人数过多,而市场没能提供与之相应的岗位时,这时就形成了 “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会按照自己的要求精挑细选,选择更优秀的人才。反之,就形成了“卖方市场”,这时就业者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2006年以来,我国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数量稳步增加,这就使得原本较为平衡的研究生就业市场被逐步打破,自然而然研究生的压力也日益显现。由于研究生人数过多,而目前失衡的就业市场又无法消化,这导致主导权完全掌握在作为买方市场的用人单位,所以就业机会也显得弥足珍贵。从近年的招生情况来看,人数正在逐步递增,并且这一趋势还会延续,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二、研究生就业壁垒因素分析
      当前,毕业生就业难题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并且它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靠拢,就业问题更加凸显。特别是作为更高学历的研究生而言,他们的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加,从而也引发了研究生的就业难题。
      当然,研究生这一就业问题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是从就业壁垒方面来探讨,并希望得到一些解决的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缓解这一问题的现状。本文所提到的就业壁垒问题,指的是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阻止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围墙”。[1]为了能很好地找出研究生就业壁垒问题,本文主要从社会、高校和个人三个层面来分析。
      (一)从社会层面分析就业壁垒
      根据教育部研究生招生网站的消息,近三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分别为2013年的53.9万人,2014年的56万人,2015年的63万人。从数据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我国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人数逐年上涨,这也就进一步加大了就业市场的压力。经济学角度分析的就业市场正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由于主动权慢慢倾向于“买方市场”的用人单位,所以也就导致了很多就业难题。
      1、制度壁垒:有法难依,执行困难,监管不力
      新《劳动合同法》中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2]劳动法虽然对劳动合同的相关情况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目的是为了维护毕业生刚步入社会时成为求职者的权益,但是很多用人单位在提供相关岗位,招录相关毕业生时贸然忽视劳动法的规定,更有甚者以各种借口不给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很多毕业生初次不如社会找工作,很多就业相关的规定也不是很清楚,一次次的职场受伤,让他们内心受到了不小的打击,甚至影响他们接下来的职场生涯。
      2、户籍壁垒:人为设置就业门槛
      纵观当前的就业市场,特别是一线大城市的就业市场,很多用人单位对户口也有要求,他们只要当地人,这一无中生有的条款,导致很多的就业者只能是望而却步。这一带有地方歧视的要求,本身就是对就业者极大的不尊重,也是对社会公平的公然挑衅。表面上看,户籍壁垒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人为设限;究其实质,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二元结构特征造成的。这些特征的存在,加剧了人才的流动,同时也让很多来自偏远地区的就业者失去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逐步拉大城乡间的差距。人才流动现象的出现,这说明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大,在就业方面主要体现在工资水平、社会保障收益之间的差距,很多偏远地区的毕业生为了今后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他们更倾向于在大城市发展。

    推荐访问:壁垒 研究生 就业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