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当代艺术的主题——时间

    时间:2021-01-04 12:04: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时间是当代艺术的重要主题,涉及各类媒介、方法和概念的形形色色的作品都探讨了时间问题。我们将审视1980年后的艺术中十分盛行的时间主题,以及一些定义、历史语境、艺术策略和次主题(subtheme),这些次主题将勾勒出这个意义深远的时间主题的方方面面。
      时间是当代艺术的重要主题,涉及各类媒介、方法和概念的形形色色的作品都探讨了时间问题。我们将审视1980年后的艺术中十分盛行的时间主题,以及一些定义、历史语境、艺术策略和次主题(subtheme),这些次主题将勾勒出这个意义深远的时间主题的方方面面。
      在我们开始探讨艺术家们对时间问题所做的那些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思考之前,先来看两个艺术作品:一部由瑞士艺术家组合彼得·费茨利(Peter Fischli)和大卫·维斯(David Weiss)搭档拍摄的电影,以及美国艺术家海德·法斯纳科特(Heide Fasnacht)的雕塑。费茨利和维斯制作了一部长约30分钟的娱乐性短片《万物必经之途》(Der Lauf der Dinge)(1985-1987)(图1),影片中摄影机沿着一间仓库的地板摇拍,沿途临吋放置了一堆简易道具,有水桶、橡皮轮胎、塑料杯、绳子和气球。通过火、重力、化学反应和火药等的作用,所有物品都依次溢出、跌落、旋转、起火或爆炸。每个物体运动的终止都会触发排在其后的物体的运动。这种连锁反应以其荒诞的运动学具体而微地表达了时间:在30分钟内连续发生的一连串实时事件中,一个运动被巧妙设计成下一运动的诱发者。(然而实际上,费茨利和维斯不得不先分別拍摄各个微观事件,然后把每个电影片段接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看起来天衣无缝的连锁反应的效果。)费利茨和维斯在本片中并未将时间组织成一个叙事体:这里不存在有开头、中间和结尾的情节,连锁反应没有终极目标或最后的结局。相反,他们对时间的处理更倾向于没有叙事的排序。在策展人艾米·卡佩拉佐(Amy Cappellazzo)看来,“为取得多米诺效应,所有物件的设计都依赖于时间而不是故事情节来支配下一运动,因此我们可把整个作品看成一个计时器或钟表。”
      除了差不多再现了对时间的真实体验之外,《万物必经之途》还可能具有道德上的深层意涵。费利茨和维斯忙前忙后,耗费数月以实现他们那似空中楼阁般不切实际的计划。这里的意涵在于,有些东西的暂时性存在仅仅是为了体验目睹某个想法变成现实而带来的乐趣,而花时间去制作这类基本无任何用途的东西也是有价值的。这种花时间致力于创新性玩乐的观念和工业社会中的日常时间观基本相悖。
      海德·法斯纳科特的雕塑《爆破(Demo)(2000)(图2)中所表达的时间感与费利茨和维斯电影中表现的时间因果链相比,显得更为短暂、转瞬即逝,然而又自相矛盾地具有更永恒的意味。《爆破》中采用的极不寻常的方法使得雕塑在一刹那间凝结,一栋建筑的爆炸瞬间被悬置在半空中(类似于拍摄下的定格画面)。为了制作《爆破》,法斯纳科特借助黑白照片来拍下一栋真实楼房爆炸时的情境。雕塑的规模比一个站立的成年人稍大,法斯纳科特采用了非传统材料(泡沫聚苯乙烯和氯丁橡胶),将一栋楼在爆炸时射向四周空间的无数碎片定格下来。本来通常会在一眨眼之间发生的画面在我们面前凝固不动,使我们能在闲暇之时对其细细欣赏,这同费利茨和维斯电影中不断变化的微型事件完全不同。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费利茨和维斯的电影赋予吋间以具体化形式(embody),而法斯纳科特的作品则再现(represent)了建筑物爆炸时被定格的那一刻。
      《爆破》是法斯纳科特早在1997年就开始创作的定格雕塑系列中的一件,这一年她首次将人的喷嚏作为对象引入其创作中。自那以后,艺术家用大量素描和雕塑来再现各类稀奇古怪的事件——包括打喷嚏、间歇喷泉(geyser)、大火和军事爆破——在南希·普森索(Nancy Princenthal)看来,“这些情形都是在即将为我们所见的关头就下落、消失不见,都属于那种虽然可以被略微察觉,但几乎无法以任何稳定、传统的方式使其形象化、可视化的事物。”有意思的是,《爆破》从多层面上处理了时间的维度。首先是真实爆炸过程中的(快速运动的)时间;其次是作品所描绘的(静止的)时间;再次是观众在作品四周徘徊并欣赏它时所体验的(虽比较缓慢但仍是运动着的)时间。此外,此作品的主体还给我们提供了第四层隐喻性意涵。模仿爆炸的雕塑带有一种暂停动画的不真实感,这种模仿表明任何认为我们有能力控制时间的信念都是徒劳无益的。另外,这件制作于2000 年的雕塑品还具有预言性的意义。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了世贸中心大楼以后,法斯科特纳的美国同胞们也可以把它视为对令人心痛的恐怖袭击的隐喻,也是提醒我们未来可能发生灾难的警醒性象征。
      时间和艺术史
      时间的概念因文化而异,从印度教、佛教中所传授的关于时间的轮回哲学以及许多其他的传统亚洲哲学,到西方犹太-基督教(JudeoChristian)传统所传达的线性时间观,再到现代科学和现代文化借助新科技所提出并推动的相对性和同时性时间观念这些差异可见一斑。因此,不同的艺木作品所表现的时间感会大相径庭。
      视觉艺术家们表现时间的手段也不尽相同。历史上来看,视觉艺术品多采取最司空见惯的静态形式——绘画、雕刻、织锦和制陶等等——制作此类物品的本意也不是要移动或改变它们。(有些为表演或仪式之用而设计的艺术品则是例外;这些艺术品的形式通常不会发生变化,似艺术家可以将它们挪来挪去。)欲以静态作品表达时间观念的艺术家只能通过象征和暗示来描绘吋间。例如,一位笃信轮回时间观的印度艺术家可能会在其艺术中加入轮子的形象,以象征生、死和转世投胎的轮回。 一位持有线性时间观的基督教艺术家可能会画出圣经故事里三个不同的场景,以暗示时间不断向前推移的过程。

    推荐访问:当代艺术 时间 主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