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问路星途

    时间:2020-12-09 20:00: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18年4月24日,第三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48年的日子。在陕西秦岭脚下的桥南镇,一场特殊的纪念活动正在进行。桥南中心小学的近百名小学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学习了解航天科普知识。
      博物馆这些光荣退休的测控装备,有的看起来其貌不扬,就像一个粗笨的铁疙瘩;有的体积庞大,运行速度却不如现在的智能手机快。然而,就是靠着这些今天看起来十分落后的设备,我国老一辈航天测控人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开始探索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巡天之路。
      在70公里外的陕西西安,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任务指挥大厅里,另一群参观者正在饶有兴致地听工作人员讲解。大厅内整齐排列着许多现代化测控设备,这些设备高度的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可以说,代表着当今中国航天测控领域的最高水平。
      从博物馆到测控大厅,不可同日而语的测控设备,最直观地展现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半个世纪以来的巨大发展变化。从靠手摇计算机和计算尺进行科技攻关,到现在掌握星际联网、精密定轨、组网编队、星座测控等关键技术,50多年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一代代航天测控人孜孜不倦,问路星途,用忠诚和智慧、心血和汗水,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航天测控国家队”。
      独辟蹊径
      航天事业是不断创新、不断攀登的事业,特别是在我国航天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没有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航天事业更是寸步难行。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功勋计算机”的故事在一代代测控人中广为流传,激励着大家立足实际、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创造奇迹。
      在航天测控系统中,计算机是“大脑”。而控制计算中心站的计算机,不仅要承担汇集、处理、记录各卫星观测站发来的数据,还要承担繁重而复杂的控制任务。因此,它必须是运算速度快、数据通道多、存贮容量大的实时控制机。在20世纪60年代末,那个被封锁的年代,我国不可能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设备。因而配属给控制计算中心站的是两台由我国自行设计的晶体管320计算机。
      1971年320计算机开始投入使用。转眼到了1980年,320计算机在我国航天测控系统的关键岗位上已经服役了整整10年。由于机器诞生于动乱年代,工艺质量没有严格把关,元件失效率逐年增高,加上机器存储容量及运算速度的限制,接下来的路越走越艰难。它的生命还能维持多久,成了大家经常议论的话题。
      就在这种条件下,我国首次通信卫星试验任务——“东方红二号”卫星的准备工作开始了。“东方红二号”是地球同步卫星,对其测量与控制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都高于以往任何一颗卫星。特别是计算机系统,信息交换量大,运算任务重,卫星一上天,中心计算机就要一刻不停地计算。做好这些工作,对于现代的先进计算机根本不是问题,但对于当时的两台320计算机来说,却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320计算机近30个宽0.9米、厚0.6米、高1.8米的大柜子,占地约180平方米,每小时耗电7千瓦。它那不到60万字节的存储容量,根本无法存储如潮水般涌来的测量信息。运算速度只有每秒20万次左右,计算机上没有操作系统,连键盘都没有,只有功能很简单的“管理程序”。计算机使用“机器语言”手编程序,计算机内存全部靠人工分配,软件全部穿孔在纸带上,用“光电输入机”输入。
      对320计算机的这种低效性能,国外很多专家内行已有过不少的质疑。在1978年的时候,法国空间技术代表团来我国参观访问,测控中心第一次对外敞开大门,接待了这个11人的代表团到控制计算中心站机房参观测控设备。他们走进320计算机房,看到的既不是国际通用的组件,也没有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而是一大堆分离式的晶体管计算机,十分惊讶地说:“你们这么多年搞回收式卫星,用的就是这样的计算机?”
      在那种情况下要完成同步卫星的测控计算任务,似乎只剩下一条路可走:购买外国生产的百万次计算机。1981年2月,日本用“N-2”火箭成功发射了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菊花三号”。为了能从日本引进较高性能的计算机,更好地借鉴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成功经验,上级邀请了日本富士通公司的专家来测控中心参观并进行技术交流。
      富士通公司亚洲部经理小阪先生带着几位日本专家来到测控中心,他们参观了中心的计算机房后说,想用这样的计算机完成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测控,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借口巴黎统筹委员会的限制,拒绝让中国进口高性能的计算机。
      在和日本专家进行技术交流时,日本专家多次表示,日本在衛星测控任务准备中,其应急处理软件要比正常处理软件多几倍。但是,每当我方提出一些感兴趣的具体问题时,小阪总是说“对不起,我的笔记本没带来,要想了解,请到日本去”。很明显,他们想要通过技术封锁来阻止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第一颗通信卫星发射之前,测控中心在计算机问题上面临的路子只有一条:在现有基础上自己干,革新、挖潜,用自力更生的精神闯出一条新路!
      这条路该怎么走,测控中多次召集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当时控制计算中心还有两台1978年安装的由小规模组件构成的717计算机,虽说运算速度、存储器容量还不如320计算机,但工作比320计算机稳定。
      绝境面前,测控专家郝岩独辟蹊径,大胆提出了四机并联的方案,即把两台320计算机和两台 717计算机加起来,捆在一起使用。更为具体一点的设想是:由4台计算机分门别类存储数据,解决数据量大、存储器容量小的矛盾,变单机计算为多机计算,解决工作量大、要求实时反应快与机器运算速度慢的矛盾。两台717计算机负责实时收信、发信,并记录各卫星测控站发来的原始数据,同时挑选必要的数据送到320机。两台320机负责卫星测控中各种计算工作。这好比一副重担,要一个人挑,谁都挑不动,分成两担,一人挑一担,就挑起来了。

    推荐访问:问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