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网络监督:任重而道远】任重而道远

    时间:2020-08-11 08:08: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的监督作用也一枝独秀,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然而,有些患有“网络恐惧症”的组织或个人,千方百计阻挠网上的监督言论,面对网络监督的尴尬局面,我们只有走制度安排之路,才能保障网络监督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论 舆论监督 网络
      
      舆论监督是公众及其组织借助舆论的手段和力量对现实社会中有关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实施检查和督促的社会行为。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近几年随着它自身在中国市场的飞速发展,它的监督作用也一枝独秀,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胡锦涛曾经指出:“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2008年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2007,倾听中国网民》的文章,认为“这一年发出声音的一亿多网民,终将被载入史册”。 文章得出一个结论:“网民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生力量。”这个论断,在2008年的中国互联网得到了应验。从年头开始的“零税收”,一直到年底的“天价香烟”曝光,以网络为载体的舆论监督,特别是对特殊利益团体的监督,成效非凡。2009年,从“最牛团长夫人”、“开胸验肺”到“飙车撞人”、“钓鱼执法”及“徐宝宝死亡”等等,一起起事件因为网络监督,从扑朔迷离到迅速进入实情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快速通道。网络监督开始成为反腐败的新力量,同时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
      2010年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高度肯定16年来互联网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为互联网在政府与公众间架起了直接沟通的桥梁,成为中国政府改进工作的新渠道。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加速社会服务信息化进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度重视并积极促进互联网的发展与运用。同时宣示,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维护公民依法享有的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并积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毫无疑问,白皮书的发布,以及在此之前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互联网发展的一系列论述,对我国互联网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确如白皮书所言,我国绝大多数政府网站都公布了电子邮箱、电话号码,以便于公众反映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地方的政府网站也都建有自己的大众论坛,供百姓一吐心声。而人们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主席赴人民网论坛与广大网民进行语音交流,被广大网民亲切地称为“网友”。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进入中国政府网访谈室,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在这次交流中,温家宝总理确认“‘官员财产申报制’将是反腐利剑”,引发网民跟帖高达30万。国家领导人亲自上网同网民“零距离”交流,充分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健康发展和关注、倾听普通老百姓的“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同时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网民参政议政和监督政府的信心和热情。
      网络监督的尴尬处境
      然而,就网络监督而言,它的作用还远非如人意。有些患有“网络恐惧症”的地方政府官员,千方百计阻挠网上的监督言论。上过论坛、登过博客的网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发的言论、写的博客常常被莫名其妙地“待审”,含有敏感字、词或者网络管理员认为不合格的发言首先被枪毙,就是一些审核过关的帖子也常常被删除,特别是一些揭发一些部门、官员不正之风的帖子,不但有可能被封杀ID,还有可能被公安机关以“造谣惑众”罪追查。轻者警告,重者拘留、判刑。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除非揭发不正之风的帖子先引起记者的兴趣,在报刊和电视里报道了,转载到网上造声势,这才有可能免除“造谣惑众”罪,也才有可能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有些涉及民生的建议贴,虽论坛支持发表,跟帖也很火爆,可如果有关领导装聋作哑置之不理,最后便不了了之,没有结果。一个反映民生的帖子的命运尚且如此,还能指望网络监督反腐败吗?事实上,熟悉内幕的人都知道,通过网络解决诉求或通过网络扳倒贪官的事例并不多,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全国也就那么几个屈指可数的例子。大多数贪官都是被情妇举报后才落马的,或者是内部分赃不匀引发的,要么就是被别的贪官落马后“咬”出来的,有的干脆就是杀人灭口自我暴露的。因为只有情妇和“内鬼”才可能掌握贪官的铁证。
      更让人费解的是一些地方的官方或半官方网站,所开辟的论坛大多以“社会和谐”为托词,拒绝发表“有碍和谐”的帖子,而那些大谈各级领导辉煌政绩的帖子一直置顶。偶尔出现的一些“批评”帖,也都是先谈成绩,然后不痛不痒地提一些建议。这种论坛,和谐倒是和谐,可离中央关于网络监督的要求却相差太远,更别指望利用它来监督政府工作了。
      诚然,网络监督是把“双刃剑”,在提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也会掺杂一些虚假、甚至恶意的信息,网络的匿名性也可能使一些发言人不负责任,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权,等等。可是,作为一种新生且极具生命力的事物,害怕和打压绝不是明智的做法。
      接受网络监督
      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修养
      面对监督,有的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甚至主动创造条件,有的则选择了躲避、拒绝。于是,有人说,前者体现境界,后者缺乏胸襟。这样评价干部,不能说不对,但还没有说到事情的本质。接受监督,是一种胸襟气度,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更是一种必备的政治修养。应当承认,人们一般都比较喜欢恭维之语,反感逆耳之言。这是人之常情,超越它需要个人的道德修养,使胸怀变得宽广,使境界得以提升。但领导干部不是在为自己干事,受权于民,所为者公,不可自比于一般人,应把一般的道德修养,上升为必须的政治修养。不少领导干部,想干事时爱听正面的设想,不爱听负面的告诫;干事之中愿听激励、鼓劲的分析,不愿听直率的批评;干成事后想听肯定、褒扬的评价,不想听不同的说法。但忠言逆耳,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好话坏话都应乐于听、善于听,做到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听批评就跳,老虎屁股摸不得,首先就是政治修养不够的体现。
      领导干部是治国理政的关键力量,接受监督则是领导干部重要的执政素质。有权力的地方必须有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权力运行中的一条基本规律。从毛主席当年那句“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到一些国家谋求“把权力关进笼子”,都是对这一规律的科学认知。从根本上来说,监督特别是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是对权力运行的提醒和督促,促使领导干部重新审视决策和举措,去及时修正错误。躲避、拒绝监督,也就失去了一种宝贵的校正机制,失去了一道安全的屏障。领导干部不具备接受监督的执政素质,就容易出现腐败和失误,最终会动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的民心基础。
      接受监督体现的是一种政治文明,因而也是领导干部基本的文明素养。群众监督权的彰显,舆论监督的勃兴,是政治现代化的一大标志,也是善政和善治的重要保障。监督不是源自不信任,也不是和谁过不去,而是政治走向文明的内在需要。随着时代的深刻变革,监督日益走向常态化、全天候。领导干部只有顺应这种大势,习惯在各方监督之下谨慎干事,方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领导干部也只有自觉接受监督,勇于创造有利于监督的社会环境,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监督机制,使每一项决策、制度和措施都能最大程度地凝聚共识,反映民意,方能担当大任,也才能赢得公众的支持和拥护。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接受监督,尤其是接受网络监督,作为政治修养、执政素质和文明素养来培育,这也是领导干部应该上好的一课。
      形成制度才能
      使网络监督成为常态
      2009年1月初,《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进行关于“网络监督”的网上问卷调查,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参与。有关数据表明,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会选择作网上曝光。这就是说,人民群众已经把网络监督看做表达心声、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重要手段。因此,网络监督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各级政府进行政治与社会管理的制度安排,各级政府都要重视网络监督这一件事,并把这件事落实在制度安排上。我们只有走制度安排之路,才能保障网络监督的持续发展。在成为持之以恒的制度性安排的同时,要加强对网络监督的管理,使网络监督成为健康成长的力量。网络监督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虽然具有其独特优势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但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网络监督的发展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总体来说,互联网的出现只是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载体,网络监督不应该取代其他监督形式或者也不应独自成为一个监督体系。网络只是监督一个方面,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也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互联网也会出现负面因素,如言论表达中的胡说八道,甚至于肆意诬蔑、横加指责,恶性污辱,甚至破口谩骂等,网上都可以看到。
      一些网民也存在滥用监督权的现象,或素质不高或缺乏理智,或被少数居心叵测的人利用,而走向诸如散布虚假消息,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侵犯公民隐私权及其他合法权利等。存在违反法律的“人肉搜索”、不顾他人感受的“网络恶搞”、宣扬低俗内容的“灰色文化”等等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网络监督的监管,着重培养网民的自律意识和行业人员的自律精神,网民在行使监督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道德和法律责任。■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新闻所)
      责编:姚少宝

    推荐访问:任重而道远 监督 网络 网络监督:任重而道远 网络监督 网络监督任重而道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