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浅析《南方人物周刊》“封面人物”栏目的文本构建特色|南方人物周刊在线阅读

    时间:2020-08-08 07:51: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以创刊5年的《南方人物周刊》为研究对象,以其“封面人物”栏目的报道文本为参照,主要从文本叙事视角和文本写作风格两个方面,分析其文本构建特色。   【关键词】《南方人物周刊》 封面人物 文本特色
      
      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在广州创刊,是南方报业集团出品的综合类人物周刊。它在创刊伊始就宣称以“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办刊宗旨,以“平等、宽容、人道”为理念,关注那些“对中国的进步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彰显人类的向善力量和深遂驳杂的人性魅力的人”。对于《南方人物周刊》而言,每期的“封面人物”栏目是主心骨,它不仅明确地告诉受众当期杂志选题的报道重心,而且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对充分彰显刊物特色、扩大杂志的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封面人物”栏目的文本叙事视角
      
      在新闻学的话语范畴中,叙事视角即记者对事件内容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叙述框架。叙事视角不但为我们提供了观察问题时切入的角度,而且这种角度本身就包含着价值判断――明显或隐藏的感情倾向。因此,“封面人物”栏目中的叙事视角亦是记者在新闻文本创作过程中对新闻价值的再选择。
      1、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视角
      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指的是在新闻叙事时,叙事者大量采用各个方面的声音进行报道,以一个“局外人”全知全能的视角来陈述事实。因为“第三人称的叙述者可能是无所不知的,他钻进了每个人的大脑……叙述者可以在某一章节采纳某个人的观点,然后又转而采纳另一个人的观点。”①在这种叙事方式中,叙事者(记者)体现的是主体的超脱和权威。作者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人物的言谈举止,内心活动。他既可以任意出没于故事的任何一个角落,也可以跳出来,发表自己的感想、见解和评论。
      以2007年9月11日,《南方人物周刊》第96期的《井下求生记》一文为例:
      风钻一直在外面响,他们找了一个铁锹,一个人在前面挖,一个人在后面刨,一直朝着风钻的声音去。
      “这指定能出去!”孟宪有说,手刨烂了也不觉得疼。
      但是到了19日中午,外面的风钻停下来了,孟宪臣对孟宪有说:“这是不是他们休息去了?”
      但是风钻的声音没有再响。
      他们不知道,王丰元、刘子军等7个同事在外面已经挖了一天一夜,没有劲就一个人吃颗止疼片继续挖,他们知道坍塌的地方完全有逃生的空间,至少还有大约十米左右的巷道可以藏身,塌方应该还没有塌到那里去。到19 日的中午,他们就因为参与“非法开采”被拘留了。
      很显然,记者并没有目睹当时被困矿工在井下求生的过程,但是通过事后对两名被困矿工和他们的同事的采访,以及来自官方、民间的多种渠道的消息,记者以 “局外人”的全知视角,对同一时刻不同活动主体的处境作了全面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未能到现场的不足,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对新闻事件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2、第一人称的限制叙事视角
      这种叙事视角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叙事,只展现事件和人物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当作者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叙事时,充当叙事者的人物对自己来说是全知的,对别的人物和事件来说就是限制的,只是从外部观察得来的结果。②
      以2008年1月21日,第108期《30年失踪者》中《迟志强:我要撕掉罪犯的标签》一文为例:
      我是个特别不能喝酒的人,但是逞强,也是为了表达谢意。人家请咱们吃饭,虽然咱们是演员,但人家也是大军区首长的女儿啊,这就喝多了。老大姐是离过婚的人,家里就她一个,看我喝得也实在是走不了,就不让走,非留我住她家。她把我扶到她的房间,我只记得司机朝我挤眉弄眼半天,他先走了。我也没多想,眯眯瞪瞪就睡着了。谁知道没多久,老大姐钻我被窝里了。
      ……
      一开始,真是想死的心都有。我已经有了一个空姐女朋友,这下,不用说,也吹了。她的父母找我父母要求赔偿损失,大骂我父母:你们家就是养了个畜生!
      我当然不怪她,在这件事情中,她也是受害者。对我,她该有多伤心多失望啊,而且周围的人都知道她和我在处对象,这对她的名誉也是一种影响。我入狱后半年,她就嫁了,嫁的原因是那个追求她的小伙子表态:我不追究你跟迟志强谈过恋爱。
      在这篇文章中,记者使用了第一人称进行写作,基本上是当事人的自述。在这里,记者如实记录下作为故事的主人公迟志强当年的经历,不做主观评价也不分析人物心理,任由“我”来讲述和展示自己的行为、内心活动以及行为动机等等,至于事件的真实性由读者通过人物交代的一切去推测和评价。这样以第一人称限制视角写成的文本读起来如小说一般,不仅能够调动读者的兴趣,还能以强烈的真实感获得读者的信任。
      3、多重复合式叙事视角
      在报道复杂或者有争议的新闻事件时,采用多重复合式的叙事视角有助于受众全面地理解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以及隐藏在事件背后复杂的原因和人物性格。在文本中,叙事者对每个人物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在叙事过程中,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过不同人的视角,从容地再现事件的过程,这种视角的变化也调动了读者的鉴赏能动性,拉近了事件和读者的距离。
      以2007年12月1日,第103期的 《少年杀母事件》为例:
      每次上网,他就问小白,有我的邮件吗?
      没有。
      一天的烧烤忙完了,一家人围在桌子边休息。
      “作家,成龙给你打电话了吗?”小状逗着明明。
      “不久他就会给我打电话了。”
      ……
      张柱良恢复了晚饭后的睡觉,张明明又恢复了上网。
      2006年底,他和父母回老家过年,这是他来广州两年后第一次回家乡。当晚,他叫上最好的朋友佳林、李闯直奔网吧,玩一个叫“半条命”的游戏。凌晨,他不想回家,和佳林跑到庙里头,折了一小捆树枝生火取暖,火苗一下蹿了一米多高,他俩赶紧把火熄灭,撒腿就逃。
      这年春节是这几年中最好的时光了。18岁的堂哥阿强也结婚了,他有了自己的家庭,不再上网玩,他要更努力地赚钱。
      20多天的假期转眼过去,来广州前,张明明对阿强说:“哥,我不想去广州了,我想在家里打工。”哥哥帮他向陈菊说情。但母亲说,再说吧,再做一两年。
      再说,再说到什么时候呢。
      在短短十几行的文本中,作者综合使用了小白、张柱亮、佳林、阿强等多个当事人的视角。当然,纵观全文,作者在报道少年杀母这一恶性案件时,以少年的父亲张柱良的叙述视角为主。由于叙事视角的变换,每个角度都带有鲜明的主观感情色彩,但正是这种叙述者的主观性,从不同角度强化了人物和事件本身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而故事也在多重视角的呈现过程中逐渐变得丰满,有利于事件或人物的完整刻画。
      
      二、“封面人物”栏目的文本写作风格
      
      一个记者的新闻个性,是体现在他的新闻作品风格上的,而新闻作品的风格则集中体现在新闻文本的综合表现风格上。新闻文本的综合表现风格是作者新闻素养与新闻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反映在新闻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各种要素之中。
      1、独特的题材视角――选取影响我们时代的人
      新闻性和人文价值,是《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在写作中始终坚持的两个原则。前者不光体现在选题上,也体现在报道角度的选择和写作风格上。后者则体现在不论是对公众人物的报道,还是对普通百姓的报道,《南方人物周刊》都试图挖掘出人性中的闪光点。《南方人物周刊》要求“记者、编辑在写稿、编稿的时候,一定要从平民的视角出发”,“以平民的视角去找题目,从专家的角度去找答案”。③
      纵观《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人物,无一不是影响我们时代,对社会进步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人:从身陷囹圄的迪拜酋长到“钓鱼事件”的阻击手郝劲松,从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到英年早逝的迈克尔・杰克逊,还有李敖、吴伯雄、张艺谋、潘石屹等等。“封面人物”栏目通过对这些不同社会阶层和身份的人物的专访,深刻挖掘、充分体现了人物的思想精华,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新世纪大背景下,社会各种思想、情感的发展与变化。
      2、出色的表现手法――文学与新闻的有机整合
      《南方人物周刊》“封面人物”栏目的成功除了契合受众心理的选题这一原因外,出色的文本表现手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出色的表现手法赋予作品以活力与生命力。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故事化的叙述,细节的白描,场景与人物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使人物的个性形象和精神风貌跃然纸上。
      例如,在描写两位矿工的生还奇迹的《井下求生记》一文开头有这样一段叙述,“初秋的中午,还是那么闷热,风从路两边的玉米地吹过来,也是热的,玉米叶子扑簌簌地响,像是很多人在说话一样,仔细听,却什么也听不见,只有秋虫在起劲地叫着。”这里采用了非常文学化的细腻笔法,描写了在一个看似平凡的日子发生在两个普通人身上的惊心动魄的经历。文章的最后,两位矿工成功脱险,村里决定为他们连唱七天戏以示庆祝,“孟宪臣和孟宪有商量说,要有悲戏,也要有喜剧。”文章到此嘎然而止,这一句话直触读者心底,给人意犹未尽的绵长感。
      3、多角度、立体化塑造人物形象
      如何做深、做透、做精是人物报道的难点,也是决定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人物特写只有从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入手,才能写得深刻。在《南方人物周刊》“封面人物”栏目中,多采用数篇报道的组合式写法,采集多种信息源,深入挖掘人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并从不同角度、侧面对人物的内心进行细致的刻画,并以平实、精致的写作手法呈现出来。
      例如2005年9月21日的“封面人物”――《病人崔永元》的策划报道,起先是1000多字的《编辑部文章》,把所有意思凝练地表述出来,接着是《人物故事》、 《记者对话》,紧接着是身边工作人员对他的看法,最后还有该刊主笔的述评。可以说这是关于崔永元最全面和最接近于真实的报道。此文还获得了2005年《南方周末》“传媒致敬之年度文化报道”的美誉,致敬理由之一是“这是一组近乎没有缺陷的文化人物报道,如此深刻地进入一个人的内心,如此尖锐地展现一个人的思想……真实地把握了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并近于精确地加以还原。”
      总之,经过5年来的发展,《南方人物周刊》在不断走向成熟。它的成功告诉我们,一本期刊要想在激烈的纸媒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不仅要有独特的市场定位,还要注重悉心打造精美与深度并重的文本内容,强化品牌意识,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①[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5页
      ②谢晖:《新闻文本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2页
      ③严俊,《分众化时报的报纸定位: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杨光锋》,《南方媒体领袖:2005年南方传媒高峰论坛实录》,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9级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

    推荐访问:浅析 封面 构建 浅析《南方人物周刊》“封面人物”栏目的文本构建特色 南风窗 南方周末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