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分析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虚拟空间下的身心问题]

    时间:2020-07-08 07:29: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的探究开始,身心关系的问题便成为了倍受理论界关注的哲学命题之一。笛卡尔认为在实体内相互作用的身心本质不同,因此身心关系问题是不同类事物的关系问题。而在网络信息时代,身心关系已由实存世界转向虚拟世界,传统描述实存空间的心灵哲学已不能阐释虚拟空间的身心问题。因此,当前若要赋予身心关系以现代思忖维度,则需在基于互联网络协议之上构建的虚拟网络“场”内拓展研究进路。本文以心灵哲学为研究基点,以虚拟空间为背景,通过对心、身及虚拟空间两两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诠释,探索虚拟空间下的身、心问题形上维度,揭示出心灵―身体―网络―虚拟身体―心灵的超循环关系。
      [关键词]身体 心灵 虚拟空间
      [中图分类号]B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7-0174-03
      17世纪初,笛卡尔提出了身心二元论的观点。笛卡尔认为身和心在有机体中相互作用,但却具有两种不同的本质,身心关系问题亦是不同类的两事物的关系问题。笛卡尔的论断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般,身心问题历经了几个世纪的激烈论争,成为了经典哲学命题之一。传统哲学处于科技弱势的实践背景下,理论开展必然建立在实存世界中。而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等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由网络建构起来的虚拟空间提供了非实在的虚拟情境,使得传统的心灵哲学似乎已不能阐释虚拟空间的身心问题,身心关系已由实存世界转向虚拟世界。故此虚拟世界中的身心关系问题的系统研究,是心灵哲学探索的深化,亦是对传统心灵哲学研究范式的变革。揭示虚拟世界使身心关系得以重构更加具有建构价值。�
      一、虚拟世界――生活世界的虚拟�
      随着数字化生活的普及,虚拟空间成为了生活世界的抽象表征。虚拟空间是人类通过数字化方式,综合计算机的三维技术、模拟技术、人―机界面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合成的逼真的三维网络空间。而从技术实现的角度解构虚拟世界,无非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硬件(服务器、终端等)和计算机软件(网络协议、语言、应用程序等)构建的网络系统。广延中不包含意识、意向性、主体性等纯粹技术的维度,无法考量以意识、意向性为特征的心灵问题。因此理解虚拟空间中的身心问题必须悬置虚拟空间的技术实现的层面,才能开辟一条连通虚实身心的新进路。虚拟空间下的虚拟世界是对生活世界的虚拟。所谓生活世界,通常意义上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密切联系形成的生活场。现象学意义上指我们现实地生活于其中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话语下的生活世界是指现实个人有意识活动所关涉的诸要素构成的总体。相较而言,不妨为虚拟世界的定义作形上定义:在视觉空间下,虚拟主体通过虚拟实践构建的虚拟活动世界称为虚拟世界。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亦即“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二、虚拟空间下的身心�
      虚拟世界由虚拟主体、虚拟客体和虚拟空间构成。虚拟空间是虚拟主体活动的场。虚拟主体是指虚拟世界中的虚拟实践活动的实施者,是现实主体在虚拟空间下的表征,是现实主体的支配对象。劳伦斯•莱斯格颇为形象地描绘了虚拟世界。他说,在虚拟世界里,就仿佛是置身于狂欢派对中,屋内光线昏暗,可以听到声音,虽然确有实体存在,但却无法确定声音来自何人何处。虚拟空间提供了虚拟主体与现实主体分离的场,使心灵在无现实束缚的情境下得以充分彰显;使虚身摆脱现实时空的囹圄,在虚拟世界里无限延展。
      (一)身体的延异
      随着身体的价值愈来愈被学界重视,具身性理论为众多学科,包括心理学、哲学、认知科学、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提供了研究范式。法国现象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认为:“将知觉的外部原因与它默想的内在对象分离开来,身体本身变成为一团物质性的东西,主体相应地撤离身体以便在自身中凝思其表象。”计算机与互联网联结而成的在线的虚拟空间与在世空间的最大差别,就是实现了身体的不在场。虚拟空间延伸了人的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超越了传统的感知对象、感知方式,促使主体“暂时撤离”了身体,从而实现了身体的不在场和延异。虚拟空间中的作为客体的身体是虚身。
      以遥距外科手术为例:虚拟实在技术与遥距操作技术结合,实现了虚拟世界对身体的反向作用。系统程式根据计算机输出的信号给身体施加触觉刺激,使身体能够切身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实现了虚拟空间与身体“在场”的契合。遥距外科手术即使医生涉身于三维的视觉场里(包括可操纵的器官建模和持有手术刀的手),进行手术操作,操作时远方的精密机械手同步在病人身上施行手术。主体在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契合中,实现了虚拟主体的“身体延异”。如分析哲学家戴维森的观点“感觉印象本身不可能与主体要去思想的东西具有理性的关系”。
      (二)心灵的增长
      虚拟空间通过拓展人的生存空间,构建了心灵的发展空间。在虚拟空间里,通过对心灵和肉身的虚拟,重构了虚拟人的行为结构,实现了跨时空的虚拟实践。虚拟实践超越了现实对人属性的限制,实现了生理、心理及生活世界的虚拟,从而建构虚拟实践主体,实现了现实主体的彻底释放。重构的虚拟主体具备情感、兴趣、爱好和意向等特质,与现实主体同构。在人造三维视场加载人类感官在刺激的统计数据形成的虚拟世界下,通过涉身体验,获得虚拟实践经验,促使人类心灵在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下实现双重增长。
      塞尔在《心灵的再发现》一书中说,“我们许多人在内部心理状态下所关心的事很可能是没有直接因素联系或完全没有因果联系”的。虚拟经验过程的影响决定了主体心灵状态。任何网络社会现象和行为问题都不是心理状态的直接反映,也绝少是“纯粹的理性行为”,这一切乃是难以抑制的、自由意志的结果。�
      三、虚拟空间下的身心关系�
      以心灵哲学为研究基点,在形上维度探讨身心问题的理论进路。其中之一就是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究基于虚拟网络空间与身体和心灵的关系。笛卡尔对身心二元论的论证中强化身心的绝对区别以及“思”与“广延”之间绝对的不可还原性。身体和心灵存在本质区别,两者之间不仅不是依赖的关系,而且身心完全是可以相互分离而独立存在的。而在网络信息时代,身心关系已由实存世界转向虚拟世界,传统描述实存空间的心灵哲学已不能阐释虚拟空间的身心关系问题。
      人们通过网络空间的虚拟实践构建的虚拟生活世界,实现了身体不在场,感知持存的生存状态,从而使心灵与身体存在的分离成为可能。身体和心灵之间通过网络架构而形成的网桥联通,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身心的交流的半径,降低了主体内部身心交流的频率。
      由于主体暂时退出了实体的存在而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除了规制身体和心灵的行为过程之外,“身体”的现实存在开始消解。这与其说是一种在虚拟世界表现的心灵冲动,毋宁说是一种试图超越自我(包括身体的限制),以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概念生活或现象世界的心灵探索的努力。虚拟空间下的在线行为就是主体“心灵的显现”。
      在虚拟空间所建构的“场”内,主体通过感知觉获得实在体验从而实现与虚身同构。因而,在线主体的行为就是一种现实主体活动的虚拟表征。在虚拟世界中,时间与空间的重构,主体的虚拟,使重新架构身体和心灵的关系成为可能。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身心关系的问题即作为客体的身体与主观心灵状态的关系问题。当然,主体的存在亦可被视为身心交互的整体的复杂性过程。主观的心灵则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具备同一性。通过悬置实体的存在,虚拟空间下的心灵和虚身同样具备同一性。虚拟空间下的身心问题则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身心同一论之上。�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心智哲学的身心关系问题是在实存世界展开论证过程,主流是身心二元论。虚拟世界是以心灵、虚身与虚拟空间和谐映射、融会贯通的整体。在虚拟世界中通过表象世界的象征符号表征重构身心关系。在虚拟空间所建构的“场”中,虚拟主体通过在虚拟空间的虚拟实践实现虚身与心灵的同一,丰富了主体的心灵世界,延异了主体的身体。
      [参考文献]
      [1]齐鹏�新感性:虚拟与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法〕莫里斯•梅洛•庞蒂著,杨大春,张尧钧译�行为的结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美〕约翰•麦克道威尔著,刘叶涛译�心灵与世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周晓亮�自我意识、心身关系、人与机器――试论笛卡尔的心灵哲学思想[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4)��
      [5]唐魁玉�虚拟空间中的心身问题――对心灵哲学观点的辨识与吸纳[J]�哲学动态,2007(4)��
      [6]〔美〕安乐哲�古典中国哲学中身体的意义[J]�世界哲学,2006(5)�
      �[收稿日期]2010年6月5日
      �[作者简介]袁力红: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

    推荐访问:身心 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下的身心问题 关于身心健康的问题 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