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慈禧情人”,临终像个乞丐]皇后临终视频

    时间:2020-04-02 07:32: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出身英国贵族,精通多门语言,在中国待了半世纪         1939年。被日本人占领的北京。   一位老人搬进外国人聚集的使馆区。只见此人身着长袍,花白长髯,头戴一顶无檐圆帽,上面镶嵌着一块硕大的红宝石;操着一口标准的京腔,老练地招呼着仆役,俨然一个满清遗老。可当他转过脸来时,却让周围的人吃惊不小。此人并非中国人,而是一位白皮肤蓝眼睛的英国老头。旁边仆役说起这老头的身份,更让人惊讶,据说他是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统治者慈禧太后的情人――埃蒙德?巴恪思。此时的巴恪思 ,从1898年来中国,已经在北京居住了41年。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这位垂暮的老人,把中国当成了他最后的归宿。如果不是他晚年所写的回忆录,这个晚清赫赫有名的外国人也许就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2012年伊始,巴恪思的一本回忆录《太后与我》在中国出版,里面自曝他“慈禧情人”的身份,似真似假,惊世骇俗。   私生活像个谜   1873年,巴恪思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祖上曾是显赫的奎克家族,他自己是英国从男爵(地位在男爵之下,骑士之上)。用今人的眼光看,巴恪思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精英教育:他相继就读于寄宿制私立名校圣乔治中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后来还上了一阵子牛津大学。根据他的记述,他的同窗中不乏名垂青史的人物,如曾任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不过他对这些同窗名人却并无好评。比如他描写丘吉尔:“在学校时,我们经常被体罚,犹记得温斯顿?丘吉尔会大呼小叫,不等打在身上便已经胆怯逃开。”   巴恪思与崇尚自由、作风大胆的英国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素来交好。1895年,王尔德获罪入狱,巴恪思百般营救却未能如愿。可能是在奔走呼吁的那几年里,他对本国同胞产生了怨恨,于是来到中国。他结交晚清的王侯贵胄,过了一段纵情声色的生活。   巴恪思虽放荡不羁,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语言天才。1898年他来北京时,已经会法语、拉丁语、俄语、希腊语和日语。不到一年,他又熟练掌握了中文,成为《泰晤士报》以及英国外交部的翻译。《泰晤士报》的特派记者莫里森曾写过他:“在北京城,没有人能像他一样翻译中文如此得心应手。”巴恪思的才学很快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1903年,他被特聘为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法律和文学教授。一年后,他成为英国外务处专员,又学了一口流利的蒙古语和满语。   从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巴恪思对中文及中国文化的精通。一是某日慈禧太后赏赐巴恪思财物,他回旨道:“奉恩自上无地见容,恭蒙亲温之词感愧奚似。仰承荫蔽,贱躯尚佳,当效驰驱,答报慈恩于万一也。远臣九叩。”这样端正古朴的文字,绝非普通中国人所能写就。再如他在自己的书中形容慈禧年轻时被封为懿妃,特许回乡省亲,将此情形比作“让人不禁想起《红楼梦》里的著名章节:元妃省亲的场景。”可见他不仅熟读中国经典,且信手拈来,恰如其分,令人惊叹。   与巴恪思同时代的人形容他:性格古怪,又彬彬有礼。他十分健谈,但同时又是个隐士; 他的服饰及生活习惯都完全中式;他我行我素,总是尽量避免与西方人接触,到访某地之前总遣仆人先行,确保并无外国人在,甚至坐人力车时倘若从外国人身边经过,也会掩起面孔。但除了这些怪异行为,几乎所有见过他的人都认为他好客又风趣。   “二战”爆发后,巴恪思迫于战乱,住进使馆区。1944年去世,享年71岁。   巴恪思终身未婚。他的经济状况也是个谜。他仿佛从慈禧太后那里得到过不少赏赐,但他生性豪爽,一掷千金。他年轻时显然是个贵公子,临终时却像一个乞丐。这位赠送了牛津大学图书馆大约3万本图书和手稿的学者,离开人世时,只留下少得可怜的私人物品:几件旧衣服、一只旧旅行钟表和少量书籍,在他的一只红色皮箱里,装着他继任从男爵职位的记录文件。   在慈禧太后的凤床上目睹政变   巴恪思职业生涯中的辉煌时期是在1910年,他与《泰晤士报》的记者濮兰德合作,出版了《太后统治下的中国》,此书风靡世界,一时被传为旷世之作。他们合著的另一本书《北京宫廷回忆录》,在学术界同样广为称颂。   晚年,巴恪思在病床上又写出了两本注定引发全世界轰动的回忆录:《往日已逝》和《太后与我》。其中,《往日已逝》记录了他在英国和欧洲的年轻时代,《太后与我》则集中于晚清时期寓居中国的生活。   据巴恪思在书中说,1900年夏末,他从颐和园抢救了大量文件,使之在八国联军入侵时免于损毁。因此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赐,赐尚书职衔,一品顶戴,世袭二等爵,两眼花翎,一套春秋朝服,一件貂皮袍配黄马夹,特许朝中骑马,另有一面特制金牌,上书“皇太后特恩”。据说凭此牌,只要慈禧太后的鸾驾在,巴恪思即可随时进入紫禁城和颐和园。1902年,慈禧太后回北京后,这位“洋爵爷”便开始了与她长达6年的亲密关系,直到慈禧太后离世。   然而巴恪思与慈禧太后的关系,却远非书商宣传中所说,仅仅是“秘密情人”。实际上,巴恪思是太后的国际公法顾问,后来被加封为忠毅侯,她向他咨询世界各国的历史和当政者的政策,甚至征询他对清朝内部官员的看法。不过巴恪思在中国官场混迹已久,深谙明哲保身的道理,每次都是避重就轻。他总是说:“作为一个外国鬼子,实在无力判断,详细情形非外人所能知,因此之故,不敢奏于老佛爷之前。”   在书中,巴恪思甚至说自己曾在慈禧太后的凤床上,目睹她平息了一场意图谋权篡位的小型宫廷政变。事件的真实性当然有待探寻,但这也说明,此书并非是纯粹的情色记录,更有风云诡谲的历史情节。   证伪和证实一样困难   《太后与我》的手稿在巴恪思过世后,辗转流传于牛津大学图书馆。1976年,英国历史学家特雷弗看到手稿后,出版了《隐藏的一生:埃蒙德?巴恪思爵士之谜》(之后再版,改为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北京隐士》),描述了一个相当阴暗的巴恪思形象。该书指责巴恪思有计划、有步骤地伪造证据,欺世盗名。甚至说《往日已逝》及《太后与我》是完全伪造、伤风败俗的淫秽之作。   自此定论形成,巴恪思以及他对中国所做的一切记录被扔进故纸堆。他成了历史上的一段色情笑话。人们记起他时,谈的也不过是个可怜的幻想狂、大骗子。   但其实关于特雷弗,有两件事需要强调:一是他自己作为历史学家的声誉到后来也因为把赝品《希特勒日记》错认成真品而遭到质疑;二是他对于研究资料中明显证明巴恪思记录正确的事实置若罔闻,也从来没有跟任何一个认识巴恪思的中国人或英国人取证过。   事实上,对巴恪思的书,要证伪,就如同要证实一样,都极其困难。   巴恪思所描述的情史,很可能是自己的想入非非;所描述的重大史实,例如慈禧太后和光绪的死,也有道听途说的成分,但他笔下对宫廷贵胄、市井生活的描写,却细致入微,很难让人怀疑。他的作品的确耸人听闻,他想挑战读者的接受力,尤其在性方面,他的态度自始至终都很坚决――这是他想讲的故事,要讲就讲个痛快。   参与过慈禧开棺检验的清史专家、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原副主任于善浦称:“慈禧太后的情人有荣禄、安德海、李莲英和京剧名角等,这在《清宫轶闻》、《清朝野史大观》中都记载过。《太后与我》把这些人与慈禧太后的私情写得出神入化。它是一本可读的小说,可作为晚清社会、晚清历史研究的旁证资料。”   正如巴恪思的好友王尔德所说:“矛盾的展现方式,就是真相的展现方式。”《太后与我》也好,巴恪思本人也好,都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是真是假,是正是邪,只有将之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才能有个见仁见智的评价。   编辑:王晶晶 美编:陈思璐 编审:张勉

    推荐访问:像个 临终 慈禧 “慈禧情人” 临终像个乞丐 最终成慈禧情人 原来是慈禧情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