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铁蹄 铁蹄与繁花

    时间:2020-03-24 07:36: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古希腊人为后世留下了两部光辉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朵奇葩为后人思考古代文明铺展开绚丽的画卷,徜徉其中依旧能感受到悲壮与细腻交错的奇异美感。无论是英雄还是凡人,无论是死还是生,字字如此。本文通过对《伊利亚特》文本的解读,结合古希腊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人对这部史诗的感悟,对其中的悲剧意识进行粗浅的阐述。
      :由于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有限,如有不妥、纰漏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关键词:荷马 伊利亚特 悲剧意识 史诗
      
      《意大利的旅行》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人身上都拖带过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组成的世界。”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荷马为我们展现出他见过、爱过的世界,那就是《伊利亚特》中段段的诗句,就是句中字字珠玑,就是这部千年不朽的作品中英雄的血与泪,以及融入其中的对生和死的感悟和对自我灵魂的反省。
      没有人会认为《伊利亚特》是一部悲剧。它既没有涉及《哈姆雷特》中贯穿始终的对死亡的恐惧和肉体或精神的离开造成的创伤;也没有“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而从阿喀硫斯的愤怒开始,悲剧意识其实就已经融入到这部史诗的每一章节中,或多或少,诠释着诗人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的思考与对战争、生命和死亡的哲思。
      什么是悲剧意识?有人认为“悲剧意识是指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悲剧性和自身的生存困境的一种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和把握。它是由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组成的:一方面是对现实生存困境的忧患感和痛苦感,一方面是在理性前提下对这种悲剧的抗争和超越。”①也有人认为“悲剧意识是指人类自身对悲剧性现实的深切感受及对此困境进行不倦问询和抗议的心理意向。只有透过悲剧情绪,我们才能感觉到在事件中直接影响我们的,或存在于总体世界中的紧张不安和灾难。”②
      就《伊利亚特》作品本身而言,无论忧患感和痛苦感,还是抗争和超越,都暗藏在每一个细节处期待我们的发掘和追寻。这样的发掘和追寻不是出于短时间的考虑,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求。只有这样,才能如济慈在《初读贾浦曼译荷马有感》一诗中写的那样:“于是,我的情感/有如观象家发现了新的星座,或者像科尔特斯,以鹰隼的眼/凝视着大平洋,而他的同伙/在惊讶的揣测中彼此观看,尽站在达利安高峰上沉默。”
      (一)万千繁华成荒芜――谈战争中的悲剧意识
      《伊利亚特》讲述的主要事件即战争。古希腊人与特洛亚人之间的这场长达十年的血战成为这部史诗的灵魂所在。诗人通过战争中的较量突显出英雄主义的主题,肯定了对战功与荣誉的追求,也显示出那个时代崇尚武力、崇拜英雄的价值观念。
      虽然如此,我们依然可以从这部作品中感觉到诗人对战争的反感和怀疑态度。认为是战争把“悲哀深深锁进生活里来了”。诗人从无数个侧面表现面对战争时,皇室贵族与普通民众的辛酸与无奈。他们希望成为万古流名的英雄,希望被世界所铭记,却不能从内心驱除死亡的恐惧。抉择,即便是英雄也是必须。小王子帕里斯选择爱情的同时选择的战争,而且不是一个人的战争;为了挽救一个城邦的苦难,他选择初战决斗,却在落败的时刻选择退缩。阿喀琉斯从按兵不动到挺身而出,其间经历了诸多挫折和不快。而我们记住的是,神母告诉他“命运只肯给你那么短的寿数”,出战就可以赢得“不朽的名声”,却“注定”要早死;回家的话可以活得长久,却不能够万古留名。在经过一系列挣扎之后,他选择了不辜负神一样的英雄的名号,也选择了在死亡的路上跋涉。他懂得特洛伊神话一样的财富也“比不得人的生命”,但他认定“在目前,我的目的是要去取得光荣”。赫克托耳就是在自己的许诺下走向死亡的,淡然却悲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是身上的责任感使然,又怎会有如此坚贞的牺牲和这般无限的忠诚?
      值得一提的是,在《伊利亚特》第十一卷,写到阿伽门侬完成了一大角色的转变:从一个国王变为一个战士。荷马甚至改变了以往批判的态度,赞美道:“阿特柔斯之子大声呐喊,紧紧追赶,不可战胜的双手溅满鲜血。”③从这一刻开始,悲剧意识开始上升,一个专制暴虐的君主消失了,一个在血与火中战斗打拼的战士诞生了。他生命的逝去并没有夺走他的灵魂的坚强。正是这样的转变让这个人物的悲剧感更增。
      战争中悲剧意识的体现主要是在对生死的领悟上。战争带来死亡,甚至是瞬间的幻灭。古希腊时代是神与人共存的时代,也正是由于将自身生命的渺小和短暂与神的永恒不朽的不自觉的对照,形成了古希腊人对绚丽无比的生命的狂热追求。体现在日常人伦上,就是对美的追求。从那些留传至今的精美绝伦的雕塑、虽有些许残败却依旧风姿绰约的神殿就能够窥之一二。如果死亡成了每天需要担忧的课题,那么虚无就类似于永恒了。难怪,当酒神的老师在回答国王马尔达斯提的“对于人而言什么东西是最好的”问题时,回答说:“那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④
      虚无,也许是另一种顿悟。
      (二)歌唱黑夜的尾巴――谈生与死的悲剧意识表现
      为什么在死亡面前,古希腊人总是惶惶?如果从地理条件看的话,就是因为古希腊地区贫瘠多山,可以种植的土地资源比较匮乏。而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低下、生活之艰辛是难以用今天的眼光揣度的。特别是城邦间纷繁的战争人为地制造了死亡的气氛。在那个崇尚神灵的时代,我们把自身的局促处境同神的伟大和不朽相比照,就可以知道《伊利亚特》中面对死亡如此无奈的原因所在了。
      而对生和死的悲剧意识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实现的。既然死亡是那个时代的人需要每日面对的话题,那么英雄的死亡就尤其显得悲壮。而这些暗藏的因素,是一个人性格使然、时代使然。比如阿喀琉斯的性格中有自私和暴虐的成分,因此他为了氏族集体的利益和个人荣誉而战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愤怒与不出战也是在情理之中。而当他杀死赫克托耳之后将尸体拖在车后,围城三周的行为又是极端暴虐和残酷的表现。“《伊利亚特》歌颂氏族英雄,歌颂氏族英雄的美德,但他们并非完美无缺。诗人不仅赋予他笔下的人物高大的形象和正面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弱点,这些弱点成为他们个人悲剧的根源,使全诗贯穿着一种悲剧气氛。”⑤的确,从这些人物的行为方式和其背后的价值观念中,可以隐约体会到他们在其生存处境下的无奈。
      在对人性的本真需求、欲望同社会设置的必然的非正常死亡的冲突中,人类面临着自身的局限和悲凉。所谓英雄,不是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悲剧,而是明明知道这样的悲剧依然能够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阐述的那样:“在文明的压力下,人有时胸襟狭窄,有时兴奋若狂,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他成了一架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或者觉得自己是在无穷宇宙中等于零。”⑥正是通过对人与命运、人与人、人与神的冲突的描写,古希腊文学和文化中的非凡的悲剧意识在《伊利亚特》一书中达到升华。既然除了神之外还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即命运)的制约,那么就应当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无限的价值,也应该从无限的价值中反观生命。
      死亡的另一个变体是苦难。在描写苦难以及人们面对苦难的过程中,荷马完成了他对这种悲剧意识的觉醒与升华。荷马关注的不是个体的生死,虽然他描写和抒发,他真正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状况和面对苦难和局限时的心灵反应。即便是王者的生活也孕藏着悲剧的种子;如果死亡是人的必经之路,如果分别是我们面临的共同处境,那么短暂的人生更应当有更多的思考。
      (三)生命高昂的奏鸣曲――谈悲剧意识中的积极成分
      在《伊利亚特》中,对死亡的描写有三种:第一是对死亡本身的直接描写;第二是对死亡和命运的连带性描写;第三是写死亡与天神的关系。⑦虽然这些描写之细致、体现人物性格之完备是中国传统中所不具备的,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为悲剧是人生的全部。悲剧意识也不会是这样浅白的表达。
      虽然生命中充满了苦难,战争中充盈着死亡的气氛。我依旧能听见在黑雾弥漫的沙场上,他让忒拉蒙之子埃阿斯喊出了悲愤的誓言:“哦,父亲宙斯,把阿开亚人的儿子们拉出迷雾吧!让阳光照射,使我们重见天日!把我们杀死吧,杀死在灿烂的阳光里,如果此时此刻,毁灭我们能使你欢悦!”明知命运险厄,但却拒不向它屈服;明知战斗中凶多吉少,但一定要拼出个你死我活。战士的职责是效命疆场,战士的喜悦是奋勇杀敌。“让我们冲上前去,要么为自己争得荣光,要么把它拱手让给敌人。”
      虽然命运无常,生死有命。我却依旧看见了无数毫无畏惧的伟大的战士拿着盾牌、身着铠甲冲向血腥的战场,为着一个未知的未来。既然这样的抉择是必然,既然一个时代中的气质和气度使然,既然是生活在人间的“神”,就应当这样坚强而乐观地活。幸运的是,我们没有在战争、死亡、爱情的无奈处境下对现实绝望;幸运的是,荷马没有给我们提供这样的绝望。读《伊利亚特》,依旧仿佛听见命运的女神在歌唱,歌唱永恒,歌唱铁踢踏过的无情的战场,也歌唱绚丽至极的繁花一样的美妙时代!
      
      参考文献:
      [1]马晖:《鲁迅独特的生命态度及生命意识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5年03期
      [2]刘红:《论民间四大传说对中国古典悲剧意识的提升》,《民族艺术研究》2002年06期 
      [3]荷马:《伊利亚特》,罗念生、王焕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4]陈永兰:《从看古希腊英雄昂扬乐观的精神格调》,《谈古论今》2010年4月
      [5]荷马:《伊利亚特》,罗念生、王焕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前言第4页
      [6][法]丹纳:《艺术哲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
      [7]蔺学才:《命运的创造、天神的杰作――解读的死亡主题》,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7
      [8]李忠星:《浅论》,《外国文学研究》,1978年2月

    推荐访问:铁蹄 繁花 铁蹄与繁花 铁蹄 铁蹄马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