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浅谈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时间:2019-05-21 03:28: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为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促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目的,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身体健康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44-1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和人生角色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小学教育模式向中学教育模式转变,其生理、心理方面都在发生着剧变。作为学校教育的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必须重视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氛围,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其能更好地适应今后学习与生活的需要。
      一、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体育教学内容
      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不太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培养。尽管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各类体育活动的兴趣都比较高、好奇心比较重,但当他们最初的兴奋劲儿一过,一些体育项目的开展就难以为继。此时如果教师强制进行某些项目,就会产生与学生的心理矛盾。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摸索和探求出新时期中学生体育课程的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养成学生科学进行身体锻炼的态度;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终身体育的意识。其中,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安全的身体练习方式,否则就会影响锻炼效果,甚至可能损害身体健康。作为初中的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器官的功能特点以及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等知识,还要让学生懂得运动时生理的最佳负荷和合理的锻炼程序等知识,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二、结合各类体育活动,有意识引导学生自主锻炼
      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是其意志与毅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经过相对严格的要求和反复的努力实践才能形成。由于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时间比较宽松,学生们的学习压力相对较轻。为此,体育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预案,根据学生特点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应在满足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增添实用的、趣味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并利用校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休闲体育、娱乐体育、户外探险体育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体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的时间段,加强学生的体育活动训练,如增加晨操和体育第二课堂等教学活动。教师要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等,根据不同年级段的教学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逐个项目、逐个时段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并认真作好记录,以便及时总结改进。如打篮球活动,教师要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练习的要领,逐步由易到难,由运球到三步上篮,反复训练。再通过小组比赛、班级比赛、年级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教师要通过多样的体育活动开展,使学生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里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加以练习,再如通过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比赛活动,促进学生的自觉练习。这样持之以恒的活动结果能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三、重视情感教育,实现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共同提高
      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一样,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教与学过程,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人际活动心理非常重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的关爱,作为学生进步的一种内动力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达到培养和调节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目的,从而使学生身与心都能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体育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就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等状况,因班、因人而异地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对孤僻、怪异的学生,多组织开展篮球、足球、排球、接力、拔河等集体项目;对优柔寡断的学生,多组织球类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对腼腆、胆怯的学生,多进行武术、体操(单杠、双杠、跳马等)、篮球、足球等活动;对急燥、易怒的学生,多组织棋类、慢跑、长距离的步行等活动;对缺乏信心的学生,多开展一些简单、易做的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项目;对遇事紧张的学生,则多组织参加激烈的比赛,如足球、篮球、排球比赛等活动;对自负、逞能的学生,则开展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项目,如长跑、跳高、跨栏等活动。体育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耐挫力的培养。当学生受到挫折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避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对易产生自卑感的回避型学生,教师一定要设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一方面鼓励他们达到目标,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他们能取得一定的成功,获得成功的快感。而对补偿型的学生,教师要做到既适当地降低目标要求又保持一定压力,不使他们满足于现状。对于攻击型的学生,教师则要避免无谓的冲突,要讲究工作方法,以诚挚的友爱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总之,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又激发出挫折后的奋发动力,从而有效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效勇,彭说龙.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行为调查研究[J].体育学刊,2000(6).
      [2]陈秋斌.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教育[J].福建体育科技,2005(5).
      [3]乔玉成.青少年锻炼习惯的养成机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11(3).

    推荐访问:浅谈 体育锻炼 初中 培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