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小处入手记录更有效:纠缠后断联更有效

    时间:2019-05-08 03:20: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记录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师生在进行科学活动时,教师有必要指导幼儿将自己的发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等信息用图表、绘画或各种符号记录下来,以便帮助幼儿对实际操作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不仅使他们的认识趋向客观、准确,而且促使幼儿更认真地观察、思考,并在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同时逐渐养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从把握良好的记录时机入手,使记录更科学
      场景:在大班科学活动《爬色游戏》中,请小朋友猜猜,皱纹纸、白纸、牛皮纸、报纸同时碰到颜料水,猜一猜哪种纸条上的颜料水爬得最快?分别用数字1、2、3、4来表示速度的快慢,小洁洁看了看这几种纸,用手捏了捏,分别在报纸,皱纹纸、牛皮纸和白纸下写上1、2、3、4,我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小洁洁一脸茫然的看着我说:不知道。我环顾边上的小朋友,大多都是随手写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分析:大胆猜想是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的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往往在猜想这一环节上做得不够,没有实现探究的真正意义。
      在我听过的很多科学活动中,在实际操作前,老师总是喜欢让幼儿先猜想一下自己的操作情况,这个环节对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是很有效的。但是,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使用这一环节,就比如今天这种情况,就不适合猜想。作为老师,在科学记录时,千万不要为了记录而记录,它要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对所要操作的材料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否则猜想就会变成瞎想,纯属浪费时间。在这种环节中,孩子的能力得不到一点提高,这一环节就是无效的。
      建议:幼儿猜想是其原有经验与认识水平的反应,教师应认真地关注幼儿的猜想情况,发现幼儿在认识问题或现象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帮助,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二、从记录方式的个性化入手,使记录更真实
      场景:在请幼儿试试自己能不能用吸管把纸板顶起来的时候,教师请幼儿用“√” 和“×”来表示成功和不成功。亮亮试了试,轻轻地画了个“×”,被旁边地小蕊看见了,捂嘴一笑,对旁边地小朋友说:你们看,亮亮给自己画了一个“大搞叉”,哈哈!“大搞叉”就是“错”的意思!旁边几个还在试的小朋友听到这么一说,都毫不犹豫地给自己打了“√”,亮亮见此情景,也连忙把“×”涂掉,换了个“√”。
      分析:记录有助于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因此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该明确记录内容,在确定记录方法时要尊重幼儿,选择适宜的记录方法,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记录的习惯和能力,使幼儿乐于探究,逐渐理解科学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之上,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
      建议:记录要形象化、多样化。这是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象以上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用一些简单的幼儿喜欢的图案:如星星、月亮,红花、绿叶等来表示,这种图案在情感上幼儿更容易接受。
      三、从记录形式的多样化入手,使记录更具有教育价值
      
      场景:在一次大班的测量过程中,教师请幼儿用吸管测量桌子的长边、短边、和椅子的高度时,浩浩拿了管子在桌面上随便比试了几下,歪歪扭扭的在自己的记录纸上写上几个数字,然后开始看其他小朋友。在评讲中,老师始终没有叫到他,那张错误的记录纸就在课后被小组长收掉了。
      分析:正确的记录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可以促使孩子们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使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从而在一次次的记录与实验的对比中调整自己的认识,逐步实现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为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等奠定基础。但是在这次活动中,浩浩测量方法的正确与否以及记录的情况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显然,本次的实践与记录对自我构建科学知识与经验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同时,我觉得记录要与分享交流紧密结合,避免做完记录就束之高阁。教师要创设条件,使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说明、描述记录的内容,要引导他们用准确、连贯的话语去讲述记录的意思,提高他们总结、概括科学现象的能力。
      其次,个人记录、小组记录、集体记录要有机整合。个人记录是以个人的探索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小组记录是以几个人共同实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集体记录是由许多个人记录或几个小组记录汇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记录,是由个人记录到集体记录的过程,是经过许多个个体实验验证最终获得正确的答案的过程。三种记录的用途与作用各不相同,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内容选用,并将其有机结合。
      在这次测量过程中,教师的原意是让幼儿用同一种工具量不同的长度,并从幼儿记录的数量中,得出规律: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时,长的边量的次数多,短的边量的次数少。但是浩浩无疑没有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记录出来的数量肯定也是不正确的。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记录和评讲中,浩浩本身存在的问题始终没有被发现,更谈不上解决了。整个这次活动,对浩浩来讲,上和不上一样,他始终处于胡里胡涂的状态。老师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浩浩完全没有达到。
      建议:我想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能否把一组上的小朋友的测量结果记在一张大纸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和展示每个幼儿的操作记录。因为在以往人手一张记录表的记录方式中,我发现:孩子们在记录过程中随意性特别大,记录的错误率也很高,在评讲的过程中,也就只有三四个孩子的记录表能够得以展示并纠正,大部分孩子在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是得不到解决的。如果使用了这样的方式,那么幼儿在操作和记录的过程中无需老师提醒,自然而然的会和同组小朋友的数据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他们就可以互相交流、纠正和提高。在评讲的时候,一组上只要有一个小朋友有讲述和展示机会的话,那么全组的操作记录情况都会展示在大家面前,有情况就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使记录更具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苏州市东山实验小学幼儿园 江苏】

    推荐访问:小处 入手 更有效 记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