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浅谈中国工笔画走向现代的思考和探索_工笔画婚纱照

    时间:2019-05-01 03:29: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工笔画这个可上溯于战国,成熟于唐宋,式微于清的东方古老画种,近现代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而正当传统遭遇现代,面对几千年的精华,我想20世纪末工笔画的重新崛起,并非传统工笔画简单的延续和复古,而是在时代文化背景下对工笔画的重大开拓与革新。
      关键词:工笔画;现代;复兴;交流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29-02
      在中国画这个绘画体裁中,水墨写意画和工笔画的分道扬镳,是宋、元以后的事。中国绘画史是经由史前的实用化时期、礼教化时期、文学化时期沿革而来。从出土的晚周、马王堆帛画;魏晋南北朝顾恺之、唐代阎立本、吴道子以及流传的孙位,周昉大小李将军的画作,及至画史中都记载王维精通钗描填染的工笔画。至如以敦煌石窟为典型的寺观、宫廷、墓室壁画;直到两宋的所谓“院体画”的“诸法具备,精深妙善”,的确一直是工笔画独领风骚的一统天下。唐代,由于诗与书法对绘画的冲击是从内容的诗化到书法介入的现象形式美感追求展开的。此时相对于工笔画的另一种绘画形式——水墨画,以“笔精墨妙”、“高墨犹绿、下墨犹赤”的技法的变革,悄然地从丹青工笔画派中游离出来,是对工笔画的色彩本位的削弱,及作为画的最初“墨画”、“白画”的强化、突现为雏型。总体来说,书法艺术的高度完美和诗歌的成熟发展,开始动摇了当时丹青工笔画,并使之解体。尽管也有二宋院体画的辉煌,毕竟不如唐代工笔画之“雄放”、“博大”、“精深”了。
      中国工笔画,从鼎盛时期流传的作品看,似乎一直是作为“图示”画,“说明”画的社会功能而产生发展的。例如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这类作品显然和王维、苏轼、黄庭坚、董其昌等力倡的文人水墨写意画,存在着表现观念上的很大差异。工笔画在绘画过程中情绪的直接介入往往受到遏制,要让位给技术程序和粉本的依从。使得规整的表现难以与天然神韵相侔。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说:“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由此可见唐代就有对自然形象的超越和对自然色彩放弃的倾向,从而强调主观情绪畅抒的选择。唯恐写太过而陷于具体。
      “五四”以来中国画的历次改良和变革,基本上都是在水墨写意范围内展开的,工笔画一直是缺席的。因此,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现代工笔画,反复在当代文化时空中回答着“五四”时期所提出的中国画的现代性议题。在现代工笔画中,笔、材料、载体以及技法语义都被放大,从而提示了中国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经验事实,就是在水墨之外中国画还拥有更为广阔的语言空间。现代工笔画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画的布局,在中国画博大精深的语言体系中共同存在着写意与工笔两种画体,它们分别和书写与制作、情感与功夫等一系列的对立互相映衬、互相补充。现代工笔画是从语言形态、语言言说方式,以及对于欣赏主体的改变,以及创作主体的基础,都给我们提供了中国画另一种景观,因此,工笔画不只是一种语言形式。
      在这里,“现代” 首先是不断迁延的新的时代概念。我所理解的中国工笔画的现代形态,在总体上有别于中国工笔画的古典形态。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工、线、色这三个方面。
      “工”不仅仅是界定与“写”的不同,还应体现在更多的方面,如创造理念和创作规律方面的含义。现代的工笔画画家在工笔画观念上更能够反映现代画家的创新思维,他们在题材选择、艺术形象处理以及技法上更强调主观感受,画面形式感强,境界虚灵;追求凸显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例如画面中强调肌理的复合材料运用,可以使画面形式更具有当代绘画的视觉冲击力。其次,在工笔重彩画创作中皴擦、点染、泼彩、泼墨、沥粉、喷涂、石色粗颗粒的运用、金属箔的各种贴法、各种工具的广泛应用也都证明中国工笔画在走向新的征途和新阶段。近年包括反对“制作”的声音也逐渐减少了,中国现代工笔画的技法体系中,“制作”理念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每幅作品的制作不同,所要表现的内容也不同,所以,在制作方面的基本步骤都不是一成不变或有章可循的,也不是用说教所能解决的,这就需要画家们必须亲身大量地去实践,只有不厌其烦地亲手尝试,才能在画面上利用矿物质颜料和高温结晶颜料的粗颗粒之间的相互交织,不失时机地突出材质的美。这些新的艺术语言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工笔画的表现形式。
      “线”实际上是“用笔”的外在表现形态,是构成工笔画的另一个基本因素。西方人用线基本是为了造型,甚至将线理解为面的转折;而中国人用线,因为受到书法的影响,对线自己的审美性要求很高,即使离开造型,尚有“十八描”之法。而工笔画中线的“运笔”,不仅是用于“描写”,更注重“表现”。这些现代艺术家在研究线的运用上大致呈现两种倾向:一是强化线的作用,突出其主体语言的魅力,但并非恪守墨线。因此,讲究线的功力、变化、质量,在与主题和色彩的配合方面,都要达到相得益彰的精雅效果;一是尝试减弱线在画面中的视觉效应,扩展工笔画的新领域。传统中国画的绘制工具简单却又难以驾御,毛笔的特殊属性带给中国画独特神韵。而现代工笔画的兼容性允许毛笔以外的工具被逐步使用,如滚筒、刮刀、排笔、喷枪等。由于书写方式的改变,绘画者在强调画面的丰富的色层或肌理、材质的表现时,线条的造型因素常常被减弱,或只是被局部运用,多以刻、堆、埋等手法加以表现,以求画面的和谐一致。也就是说,线条可以不是描写出来的,而是制作出来的。从学术意义上看,这种对线的强化或弱化,在探索建立工笔画新形态的过程中,都具有积极意义。
      “色”可以说是中国工笔画的另一重要特征。施用上有重彩与淡敷,材料上有植物性和矿物金属类的不同,方法上有薄色积染和石色厚涂等区别。现代中国工笔画色彩的语言变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新的色彩观念、新工具的使用、新材料的探索、新技法的尝试等诸多原因下的发展,其产生的新形式、新效果丰富了现代工笔画创作的多元面貌。近年来矿物颜色的重新研制使用为现代工笔开拓了一片可以肆意运用色彩的新天地,向人们展示一个神采生动、色彩斑斓的重彩世界。比如可以巧妙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表述方式,加上对有触觉感的粗细粒子的矿物色的色层重叠、加减和冲洗等表现技法的运用,利用各种金属箔作底色,通过其自身的粒子粗细自然地透出来;或者又复在箔面罩上其他色彩,使箔与整个画面融为一体,形成画面微妙的箔光与色调的统一与变化等手法。现在的今天,这些技法与传统文化内涵的结合,从而找到贴切而不浮躁的形式语言。感觉既厚重又耐看,给人一种大重若轻的感觉,通灵还有写意的感觉。这些都折射出艺术家新的艺术审美与追求,给观众提供了某种新的视觉艺术语言的经验。
      纵观现代工笔画的局面,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近年来由于艺术家们对工笔画的探索和研究,中国现代工笔画处处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展现出现代工笔画多姿多彩的灿烂面貌。因此,中国工笔画的复兴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种必然,它正处于走向现代,实现艺术转型的过程。而在西方文化占主导的今天,我想,“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虽然东方不乏自己祖先留下的深厚传统,但如果这只方便了继承却忽略发展的话,就成了“复古”,而非“复兴”。交流的意义在于展示不同,如果自己没有与别人不同的“现代”,当代人就不能从中感受到平等,而且也等于放弃了未来。所以,中国工笔画在走向现代的进程中,当务之急是要创造出我们现在的面貌,也就是说让人家从我们当代人身上既看到我们的过去,也看到我们的现在,这可能更需要当今艺术家们自信、自觉的不懈努力和点滴的积累。
      在这里,引用我的导师郭继英教授的话来结束此文。他说:“21世纪,在整体的发展程度赶上西方,已经至少可以看出些端倪了,但在文化艺术方面能够真正以自己的面貌去影响世界,恐怕还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而且需要我们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此段话不但立足于中国传统,也遥望了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拓展中国工笔画的表现空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创建中国现代工笔画更为光辉和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故宫博物院藏画集编辑委员会.中国历代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3]中国美术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4]蒋采萍.中国画材料应用技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7.
      [5]杜大凯.多元视界中的中国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
      [6]徐书城.中国绘画艺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2.
      [7]郭继英. 现代重彩画技法[M].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工笔画 浅谈 中国 探索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