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左传评点 浅谈《左传》评点的文论价值

    时间:2019-04-26 03:21: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宾主、虚实、奇正等,都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左传》评点者通过分析左氏行文中的宾主之宜、虚实之妙、奇正之幻,既展现了《左传》作者高妙的行文技巧,也揭示了这些方法在古文创作中的普遍规律,对丰富我国传统文论、构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章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左传》 评点 文章学
      评点者通过对《左传》文法的分析,揭示了古文创作的普遍规律,对我国古代文章学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前已撰文探讨了详略、断续、离合、错综等问题,兹就宾主、虚实、奇正三个方面再作申述。
      一、宾主
      宾主是对文章层次的安排,一篇文章通常要涉及一个以上的人或事;相应的,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也不止一个,这就要求作者在行文之时有主从之发落。所谓“主”,乃作者立意所在,或为主要人物,或为关键事件,全篇得此而能贯穿;此外之其他人与事则为“宾”,其作用乃是衬托“主”。王源谓:“用宾之法,非与主相类,则与主相反,相类者以正映,相反者以反映,反正虽不同,未有不与主相映者。”冯李骅也说:“宾主是行文第一活着,然不过借宾形主而已。”皆是此意。既然主是一篇立意所在,所以宜少不宜多,王源云:“宾可多,主无二,文之道也。”至于宾要怎样衬主,王源更有生动之比喻。其言曰:“宾主离合,步伐止齐,森然不乱,却极奇变纵横之致,如八阵六花,藏奇于正也。文有借景生情之法,辟画一人,岩壑以映之,花树以衬之,琴樽以佐之,皆景也。然岂人自人,景自景,判然不相属者乎,不过属其人之情,以写其生而已。既属其情以写其生,则凡此一人以外之物,虽十数倍于其人,皆此一人情之所属耳,岂有客胜于主之嫌耶。”
      不过,以宾衬主乃是正法,在《左传》中除此之外,尚有许多灵活妙用,评点者往往以之为说,其中又以王源、冯李骅二人所论最为精彩。兹将诸家所述《左传》宾主运用之妙者,分述如下:
      四宾主说:既然“宾可多而主无二”,若遇一篇文章头绪纷繁,人物众多时,读者可能会眩于其文而难窥作者用意所在。所以评点者在遇到人物关系较为复杂时,往往用四宾主之说来加以区分。
      略主详宾:通常而言,“主”应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但因特定题材或情景的需要,有时正面写“主”无从着笔,或不便直写,此时可以详写“宾”,或衬托,或反映,使“主”更加鲜明突出。此种方法冯李骅称之为“略主详宾”,其言曰:“大抵文字主详宾略,此正法也。有时略主而反详宾者,主即于宾中见也。”如僖公二十四年,狄人归季隗于晋,冯李骅以为此文立意在讽刺晋文公怜新弃旧。晋文公奔狄时,狄人曾赠以二女,文公娶季隗,赵衰娶叔隗,此篇写二人归国后,迎二女回国之事,但全篇写季隗只有一句,却详写赵衰迎叔隗始末。所以冯李骅以为“通身单叙叔隗一边,其无一句回顾起句,正句句对起句作激射,借宾形主之法,至此文而脱化极矣”。晋文公是春秋贤君,不便直写其薄情,故此篇把赵衰迎叔隗事写得极其热闹,反面一映,晋文对季隗之冷落自然可见。又如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事,冯李骅认为赵盾之贤为一篇之主,但全文于赵盾着墨不多,而详写士会、 、灵辄等人。冯李骅谓:“此文中三段详写 三人,而宣子(赵盾)之贤自见,故并谏亦详写在士季甲里,所以成详宾略主片段。”此篇若正面写赵盾如何贤能,必难着笔,文中详写与赵盾交往各人之才能,而赵盾之贤又在诸人之上,则赵盾之贤自然可见,此亦所谓烘云托月之法。
      宾主互用:“宾主互用”是冯李骅所揭之法。就其所批来看,此法似只适用于《左传》这类依经立传的作品。所谓“宾主互用”就是“于事为主,于文则为宾;于事为宾,于文则为主”。如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冯李骅认为此文本为解释《春秋》“郑伯克段于鄢”一语而作,故于事自以“克段”为主,但全篇起手却从姜氏偏爱酿祸叙起,其精神所注全在母子之间,中间详写克段始末,结兄弟相争之局,最后又单收母子,与起呼应,故冯李骅以为“论事以克段于鄢为主,论文以 母于颍为主”,“左氏最多宾主互用笔法”。王源对《左传》中这种文与事相离的情况亦有所见,不过他称之为“倒宾作主”法。如昭公三年《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篇,其事以葬少姜、请继室为主,文却详写晏婴与叔向论齐晋之政,王源以为:“左氏往往用倒宾作主之法,此传亦此法也。”
      要言之,宾主之道,不过借宾形主而已。但宾主判分则章法平,宾主淆乱则章法混,平则无奇,混则无正,故须奇正兼用,而其大要,王源以一言蔽之,曰:“唯并举以为奇,单抽以为正而已。”
      二、虚实
      古代文论中的虚实主要有二层内涵,一是指题材处理的方法,主要论述生活真实或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及写实与虚构的关系。二是指材料选取、情节取舍的章法技巧。评点《左传》者所揭更多属于章法层面。
      《左传》最多虚实互用之法,曾国藩谓其:“每一篇空处较多,实处较少;旁面较多,正面较少。”刘熙载亦言其文:“虚实互藏,两在不测。”评点者于《左传》虚实运用之妙多所揭示。如杨绳武论 之战,言:“此文楚人事都从晋人看出,随武子德刑政事典礼,及栾武子楚自克庸以来两段也;晋人事都从楚人看出,伍参‘晋之从政者新’一段是也。彼此一交互,则实者皆虚,虚者皆实,所谓实者虚之,虚者实之之法也。许伯御栾伯一段,吾闻致师者三层是虚说,而摩旌靡垒等语,却实行其所闻而复,是实事,而语却虚,又一虚者实之,实者虚之之法也。”论鄢陵之战,亦言:“‘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一句领起,晋人事都从楚人目中看出,口中说出,便觉字字灵活,笔笔生动。此亦是虚者实之,实者虚之之法,而用笔之妙更写得花团锦簇,移步换形,真是奇外无奇更出奇也。”冯李骅论楚屈暇之败,亦曰:“邓曼语自作一篇妙文读,先就大夫意中虚猜一遍,次就莫敖身上实说一遍。而首以一笔正写,末以一笔反掉,章法极整,笔法极松。”
      王源于此法,亦有精彩论述。如桓十一年,楚斗廉败郧师,此篇先详述斗廉与屈暇应对郧师的权谋方略,至于双方交战的过程,则只有“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数语而已。叙谋略,是虚写,却甚详;败郧师,是实事,反甚略。王源以为此篇深得虚实互用之妙。其言曰:“左氏叙战,每将权谋方略铺叙于前,而实叙不过一两言,简练直截,绝不拖带。总之,着神于虚,省力于实,所以虚实不测,灵怪百端,庸手反之,故详则失之繁,简则失之略,即无繁与略之病,而终不能有生气,以不能着神于虚而已矣。”应该说王源此类总结还是较合乎情实的,《左传》中除了城濮之战等少数篇目外,叙战大多详述兵谋,略言战事,如隐公九年,郑败戎师;桓公五年,王师伐郑,等等,皆是。而杨绳武则更进一步,谓:“《左传》文字惯于题前作势,如 之战,随武子、栾武子两番议论,便见楚之必胜,知庄子、伍参两番议论,便见晋之必败;鄢陵之战,孟献子一言,便见晋之必胜,申叔时、姚句耳两段,是从旁人见楚之必败,栾书、 至两段,是从晋人见楚之必败。当未战之先,两国胜负情形已分写得了如指掌,直至交兵,胜负只如点睛一点,更不多着笔墨,《史》《汉》以下便从正面直叙,不能如此曲折顿挫矣。”
      三、奇正
      奇正本兵家之说,《孙子?势篇》着重探讨的就是奇正问题。其语云:“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又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后世多有借以论文者,如元朝吴莱尝谓:“作文如用兵:兵法有正有奇,正是法度,要部伍分明;奇是不为法度所缚,千变万化,坐作、进退、击刺一时俱起。及欲止,什自归什,伍自归伍,元不曾乱。”
      评点《左传》者也多以奇正论其文法,如杨绳武比较 与城濮二战写法之异同,即谓:“《城濮之战》文字全用奇,此篇文字全用正。”
      左氏之文所以为世所共尊,也正因其行文之变化多端,不可方物。当然,曰奇正,曰变化,并非为奇而奇,为变而变,而是为更好传情达意服务。所以王源又言:“欲辨奇正之分,先观作者之意。意即将也,兵无将,乌合之众耳,恶能正,恶能奇?文无意,杂乱之言耳,乌能正,乌能奇?”文意不明,则宾主莫辨,奇正难分,所谓奇正之变,主客之倒,只能是愈变愈乱,使人如坠云雾之中。是以王源又着重拈出一“意”字,强调意在笔先:“古人为文,未落笔,先有意。意在笔先,文随意生,所谓心知其意者此也。”
      综上所述,评点者所评对象虽是《左传》,其所揭示的行文规律却可适用于所有之古文,而评点者之目的也多为教导初学习文。因此,诚能对评点者所揭示各种文法作系统总结,既有助于欣赏《左传》文章之美,也有益于传统文章学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王源.左传评[M].济南:齐鲁书社,四库存目经部139册.
      [2] 冯李骅.左绣[M].清善成堂刻本.
      [3] 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日记[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
      [4] 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 杨绳武.文章鼻祖[M]. 济南:齐鲁书社,四库存目集部408册.省略

    推荐访问:文论 左传 评点 浅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