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 [为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

    时间:2019-04-23 03:32: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12年5月7日,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件)颁布实施5周年的日子,也正值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出5周年。5年来,随着中央7号文件的出台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广大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强,热爱体育、参加锻炼、崇尚运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子的时尚生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行为逐步形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师生的普遍追求。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应运而生”
      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于2006年12月2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向全社会发出了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动员令,提出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国务院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宣布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该运动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
      为了配合此次会议的召开,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通知》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知》还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要在全国大、中、小学中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形成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
      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针对我国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状而提出的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措施。其目的在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青少年学生中掀起群众性的体育锻炼热潮,切实提高健康水平。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和中央7号文件的出台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耐久力素质连续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67%,大学生为82%。而在此之前,我国先后于1985年、1991年、1995年、2000年开展了4次全国性的学生体质监测。前后20年、5次的学生体质监测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持续20年呈现下降趋势,心肺功能不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学生肥胖率明显增加。伴随着这些“硬件”衰退而来的是青少年学生“软件”问题的层出不穷:怕吃苦、怕受累;意志品质薄弱、思想道德水平下降;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和不顺,更不愿承担责任。
      这一结果公布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活好了,青少年体质却为何下降了?媒体、社会人士和教育界专家学者纷纷反思、研究、探索如何解决青少年体质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社会进步,物质更是极大地丰富,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随着汽车、互联网等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行为方式发生了改变,普遍缺少运动时间和空间,高楼大厦林立阻断了孩子间的玩耍。而在游戏机、电视机前,青少年一坐就是一天并乐此不疲,沉迷于其中者大有人在,以致年纪轻轻就过度透支体力,呈现“新一代病夫”之态。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业负担在不断加重,睡眠不足、书包沉重、缺少休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新闻媒体敏锐地观察到这些问题,一些媒体将中日韩青少年体质加以对比,以中国青少年不仅体质不如韩日,意志品质等方面更加逊色的结论警示国人。不少媒体提出,增强青少年体质,应当通过教育的强制手段来达成。
      新闻媒体的报道引起了更多社会人士对青少年体质的关注,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科学家和社会名流对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忧心忡忡,他们联名给党中央写信。信中指出,造成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的重要原因是学生体力活动不足和体育锻炼不够,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重视不够,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力度不够,青少年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风气尚未形成。因此必须增加相关财政投入,开展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广活动,加强校外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的规划与建设,加强舆论导向,使全社会认识到青少年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严重性,创建全社会关心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环境。这也是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初衷和雏形。
      钟南山等人的联名信引起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07年1月7日,胡锦涛同志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做出重要批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
      2007年4月23日,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强调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政策保障措施。
      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先后讨论,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7号文件)下发。
      2007年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各级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及县级以上学校校长共10万多人参加,全面部署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国务委员陈至立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部长周济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也就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切实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充分认识中央7号文件的重要意义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   《意见》分为三部分,共20条。《意见》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7号文件强调,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央7号文件的目标要求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
      中央7号文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是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即用3年的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的标准。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学生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总之,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促进了政府的重视和各方面投入的加大
      中央7号文件的颁布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政府的重视和各方面投入的加大。
      为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切实落实中央7号文件,我国先后于2008年、2009年在江苏、重庆召开了两次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大会,2010年在陕西召开了落实一小时推进大会。这三次会议是对各地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力推动,引起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近30个省份以党委和政府的名义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为切实加强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中央7个部门共同建立了加强青少年体育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建立了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多部门合作、齐抓共管和统筹协调解决学校体育工作重要问题的机制。
      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加大投入、改善设施是基础。几年来,很多地方加大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北京市不断加强资源统筹和资金投入,努力改善体育活动条件。一方面,要求所有中小学校必须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和《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规定,配足配齐体育教学设备和器材,以保证按照新课程标准规范开展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广大郊区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北京市政府拨专款2000万元用于改善全市农村中小学校配备体育教学基础设施。
      辽宁省加强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了全省农村中小学校调研普查,形成了调研分析报告,制定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提出重点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办学条件的目标,并在积极协调财政部门逐步落实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器材补助专项资金。
      广东省2006年—2007年投入10多亿在广州大学城内新建10座综合体育馆、10个标准田径运动场和1座游泳馆,使广州地区高校体育设施得到完善。针对农村学校体育卫生经费不足、设施器材简陋的现状,广东省积极采取措施,启动了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室器材配备工程,计划以3000万/年的经费为学校配备体育卫生器材。同时,还设立农村中小学“三室一场五有”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
      贵州省2008年下达省级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全部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运动场建设(体音美)器材补充,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体(音美)教学设施建设。
      内蒙古明确规定每学年每生体育卫生经费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10%;新疆在区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解决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所需经费问题;宁夏、河南等地投入资金改造学校体育场地和配备相关器材。体育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在各地强有力的措施和投入下,阳光体育运动之火迅即在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中成燎原之势:无论是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还是雪域高原的西藏自治区,抑或是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西北的甘肃、新疆等地,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响应号召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运动有效遏制了青少年体质下降趋势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就是要把广大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因此,必须要有时间上的保证。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后,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门“小学一至三年级每周必须开设四节体育课,三至六年和初中必须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高中两节体育课”的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不少学校向时间要效益,将每节课减少5分钟,用于体育活动时间;一些地方对中小学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作出时间限制,以保证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课外活动和睡眠时间;许多地方要求每周减少一节地方课时,相应增加一课时用于学生课后集体体育锻炼;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把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列入到了作息时间表和总课时表中。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各学校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每天上午9点半至10点半之间或下午的时间里各安排半小时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以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与内容是吸引孩子们走到操场上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前提,几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各自学校的优势因地制宜、开拓进取,使阳光体育运动成为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学校受场地限制,开展的项目偏少,广大师生想方设法开展工作。如将防空洞改造成体育馆,在楼顶上铺设跑道,架设篮球场、排球场等,有效地解决了场地不足的问题。再如体育项目少,不少学校就把农村孩子喜爱的打陀螺、滚铁环引进校园,甚至在放学时也能运动,让体育运动走进学生的生活中。而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则把时尚体育如跆拳道、轮滑、极限运动、攀岩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和魅力。
      体育新课改倡导面向全体学生,许多学校便在开展活动中鼓励学生们“重在参与”。以运动会为例,过去在开运动会时,基本上都是少数运动员参加,大多数学生当看客。但现在绝大多数的运动会已经开成了人人参与的体育节,从运动会筹备到活动的组织策划、乃至运动会会徽的设计等,从竞赛规程的制定到裁判员,基本上都是学生们自己在做。
      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学校运动会或体育文化节,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锻炼效果好的群众性体育比赛活动,要求人人参与、班班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同时绝大多数学校都能够将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一项文艺特长(2+1)和阳光体育运动结合起来开展,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一些学校每天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达到了30多个,基本上每天都有适合学生的体育活动。
      几年来,广大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强,从“要我锻炼”转变为“我要锻炼”。学生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每天锻炼一小时蔚然成风。
      阳光体育开展5年来,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体强壮了;校长们看到,集会时学生晕倒一大片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就连老师的病假条也少了许多;教师们普遍反映,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学生更加活泼、可爱了。
      在体育运动中很多同学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少同学发现,通过锻炼,自己克服了怕吃苦、不够坚强的毛病,变得更加勇敢了。刚开始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时,许多学生都有抵触情绪,认为那么早就起来跑步破坏了自己的“作息时间”,但经过两三年的锻炼后,他们发现长跑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让自己精力充沛,还对学习有帮助,因为适量运动后求知欲增强了,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持续性明显增强,效率大大提高。
      种种迹象表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共青团中央有关机构一项对15所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3.56%的学生感觉现在的长跑能力比以前进步明显;对冬季长跑活动带来的益处;有91.95%的学生认为能够强健体魄;84.32%的认为能培养意志力;72%的认为能缓解压力。
      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调研的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20年下滑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与2005年相比,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说,经过5年努力,我国学生体质连续下滑的态势基本得到遏制。
      阳光体育促进了校园和谐发展与校园文化的建设
      近些年,一些学校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走下高高的讲台来到学生身边讲课,或者干脆去掉讲台讲课,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营造师生平等氛围,打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而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活动方案,甚至校长也参与到活动方案策划中。活动中,师生相互学习、交流,互相沟通、探讨,共同参与解决问题,一个师生交往、生生交流、互动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逐步建立起来,可以说,阳光体育成了融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
      在校园里,从来没有一项活动像阳光体育运动一样将师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早上晨练时教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锻炼;上下午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是班主任老师的“活动课时间”,既要管理,还得参加锻炼;冬季长跑时,许多校长都是跑在师生队伍最前面的人,行为示范,师生们心中因此增添了前行的动力。
      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阳光体育运动中,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排球场上,学生拦住了教师的扣球;篮球场上,教师被突破的学生远远甩在身后。但这样并没有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反而让学生们感到教师的可爱和师生之间的那份平等。一些教师发现,平时在课堂上很难解决的问题,在体育活动中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学生们普遍感到,只要自己主动一些,自己的教师也可以很可爱。
      其实,新型的师生关系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在情感上的互动。一项调查表明,一些副科老师平时由于缺乏和学生的沟通,成为学生逃课的主要对象,但随着他们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和学生接触逐渐增多,学生逃课的现象也在减少。   阳光体育运动在融洽师生关系的同时也让校园更加和谐美丽:随着投入的加大,校园环境变美了。过去土场地、煤渣跑道的学校比比皆是,现如今,就连许多农村学校都拥有了塑胶场地,学生不用怕跑上一圈满身是土,教师不必担心下雨后无法上体育课。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后的校园不仅环境美,人更精神,校园真正成了师生和谐的家园。
      为了丰富阳光体育运动,使阳光体育运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很多学校都在学校特色上下功夫。有的引进时尚的街舞、跆拳道等项目;有的学校为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而开展了绑腿跑、橄榄球等运动;一些农村校则因地制宜的开展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运动。一校一品成为所有学校的追求。
      在阳光体育运动中,许多项目的开展都被深深打上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烙印:如一些学校在开展武术项目时,都会让学生探究性地学习,既要了解该项目的起源也要知道项目的发展历史和传统,这样学生在学习该项目时就不再是简单的学习套路和技术要领,而是全面掌握该项目的知识点。再如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但却是英国人发明的,一些学校在开展乒乓球运动时就会让学生把乒乓球的每个发展阶段办成简报并贴在各班的墙上,让每一名学生都了解。在培养出很多优秀学生的学校里,每一位学生都配有自己的拍子,随处就可以挥几下,教室内外都摆放着乒乓球台子,只要喜欢谁都可以找个对手对打几下。比赛不一定是在乒乓球桌上,能连续扣杀多少次、50米托球跑能跑多快、隔空对打次数谁最多都有学校吉尼斯纪录……
      当阳光体育运动成为学校的追求,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将是无比强大。
      阳光体育运动逐步形成品牌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
      我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习惯比强烈的期望值更重要,比名次更重要。何谓良好的习惯?应当就是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5年来,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唤醒了广大师生的健康意识,让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为了广大师生的一种良好习惯。
      阳光体育运动通过5年的行动,在广大师生中播下了一个行动,让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成为了青少年学生的一种习惯,相信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广大青少年树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年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连续举办了三次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大会,国家领导人亲自出席会议。与此同时,各省地市也都纷纷召开阳光体育运动推进大会,使该项工作得到较好的贯彻和落实,也让阳光体育运动成了校园里乃至教育界叫得最香、声名最大的一个词儿。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进一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品牌效应还将会持续延续下去。
      阳光体育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不仅在神州大地上开花结果,同时也为世界各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树立了楷模,并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作用逐渐成为广大师生乃至世界人民心中最具影响力的品牌。
      前世界卫生组织学校健康教育促进专家委员会主席、前美国总统顾问罗依德·科尔比博士认为:中国的阳光体育运动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在对抗困扰世界庞大人群的各类顽症以及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做出的一个“大胆”“重要”“执著”“明智”的尝试。
      科尔比说:“中国的阳光体育运动如能认真策划、评估和长久地执行下去,就能作为榜样为其他国家提供很多有益的经验。因此,阳光体育运动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世界都很重要。”
      事实上,青少年体质下降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很多国家都想在这一问题上有所作为,但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想要举全国之力解决这一问题却是力有未逮。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定而扎实的一步,只要我国继续以对未来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一定会为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回顾中央7号文件颁布实施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5年走过的风风雨雨,我们发现,无论在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推动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得到了国内外舆论和专家学者的一致称赞,不愧为“伟大的创举”。但要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还要全面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培养情操、弘扬民族精神、启迪智慧、壮美人生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工作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青少年全面素质和展示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意义。要不断加大投入,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符合现代人才观的评价机制,建立长期的督导评估机制,以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推荐访问:体质 青少年学生 健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