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让“学生问题”进入物理课堂中_物理课堂中如何管理学生课题研究

    时间:2019-04-22 03:13: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  1 提出问题  在一次市级教研活动中,我开设新课程人教版高一《力的分解》交流课。这节课新课引  入选用了一个生活情景:巧移重箱。其教学片段:在教室中准备一只约1 m3(长1 m
      ,宽1 m,高1 m)的木箱,里面放5~6桶满的矿泉水。先请一个高大男同学王
      鸿来推,木箱纹丝
      不动。我顺势发难:“还有那位同学来试试。”小个子郭为回答说:“老师,如果给我两根
      木棍,我就能推动。”这时,我暗暗自喜,这么快就能引入主题了,就让他继续说下去,但
      意外的事发生了。郭为继续说:“我把两根木棍放到箱子的下面,当作轮子,一定能推动木
      箱。”顿时,我脑袋“嗡”的一下,不知应对。情急之下,把问题又抛给了学生:“同学们
      ,你们觉得郭为做法可行不?”大部分同学都赞同郭为的想法。但是,楼梁同学表示不赞同
      :“这个重箱连推都推不动,如何把它搬到两根木棍上去呢?”……
      楼良的这个问题不仅给我的交流课救了场,更重要的是让我对“学生质疑”的教学行为
      产生了兴趣。现在,“情景—问题—探究—应用”的教学方式是主流,但其中“问题”的这
      一步骤,存在单向性问题。在许多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现象:一是教师向学生不断提
      问,很少引导学生主动发问,甚至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抑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热
      情;二是提出的问题定位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和掌握,而启发性、思维性的问题少。三
      是教师在公开课时为了显示自身的教学能力让一些好学生来撑场面。无论是那种现象,课堂
      提问的权利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层层诱惑下沿着事先设计的思路解答问
      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不可能得到
      应有的塑造和升华。
      著名物理学博士李政道说过一句话:“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都在做
      ‘学答’。”这样的学生往往是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上
      的教学过程就应该由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开始。教师怎样克服不正确的行为,引导
      学生分析和体验过程,产生疑问,提出问题,让“学生问题”进入课堂,建构高品质的物理
      课堂?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2 实施过程
      我引用卢真金教授“气剑说”来诠释教师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的素养要求。“气”是指内
      化的思想,具体是教师的心态、习惯和风格。“剑”是指掌握的技术,具体是教师引发学生
      问题生成的教学策略,组织课堂形式的技术和方法。
      2.1 静修“气功”,让“学生问题”进入课堂
      2.1.1 教师的民主意识,使得学生敢问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到:课
      堂是他们的地盘,由他们做主,彻底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大大被激发,才会毫无顾虑、大胆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案例1 《摩擦力》这一节教学后,我请学生来谈论学习的体会。学生能大
      胆谈到:
      老师,摩擦力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问题:①物体有没有受到摩擦力?②物体受到什么摩擦力
      作用,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学生从思维层次概
      括了摩擦力的教学内容,并且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即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又能加强理解。
      2.1.2 教师的示错风格,使得学生好问
      许多教师把课堂教学组织的滴水不漏,把课讲的完美无缺。但是这种教学风格让学生无
      疑可质,无问可寻,整堂课就坐在位子上,写笔记,听老师精彩的演讲。教学反馈是学生听
      得懂,不会问,不会做。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一学杨振宁博士当年的导师泰勒的教学风格
      。泰勒被誉为美国的氢弹之父,科研工作十分繁忙,还在芝加哥大学兼课,常常来不及备课
      就匆匆走上讲台。这样就难免出差错,经常“挂黑板”,好在泰勒从不摆出科学家的架子,
      每当陷入困境时,他就虚心向学生求助,共同切磋,度过难关。杨振宁回忆说,这样的课给
      他深刻的印象,受益匪浅。因为这使他们看到了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是怎样犯错误的,最终又
      是怎样一步步从错误的泥坑里艰难地挣扎出来的。这种被杨振宁称之为“芝加哥风格”的可
      取之处,当然并不是提倡不备课,而是没有必要把课备的非常精细,甚至可以为达到教学目
      的,教师故意“示错”,让老师的错误暴露无遗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产生老师讲的
      ,教材里写的,科学家论述的可能是错误的,是有局限性的。这种教学风格有利于培养学生
      怀疑权威的意识,“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一个错解比一个正解更具有教学意义,它能鼓
      动学生提问的情绪,使得他们喜欢问。
      2.2 苦练“剑术”,让“学生问题”进入课堂
      2.2.1 创设问题情境,引诱“学生问题”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设置“诱饵”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质疑和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问
      题意识。最好的“诱饵”就是问题情境,设置问题情境,能以新奇、有趣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被情境中的现象吸引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进而提出疑问。
      案例2 必修1第四章《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为了引出惯性的概念,可以
      引入一个仿
      真演示情境:用一块光滑木板模拟高速公路,小车模拟高速行驶的小轿车,在小车内放模拟
      驾驶员一个玩具小人,学生发现快速运动的小车撞在挡板上后,玩具小人从小车的前面飞了
      出去,划过一道弧线掉到了地面上。学生在惊叹之后,能结合演示现象联想到交通追尾事故   中,驾驶员总是头部向前撞伤,情不自禁会问:为什么驾驶员(玩具小人)会往前飞出去呢
      ?怎样才能防止他受伤呢?师生在解决问题中,说明在物理学上,这些都是与惯性有关的现
      象,引出惯性的概念。
      2.2.2 组织教学内容,落实“学生问题”
      《物理课的开场白》桑卡尔教授最后说:如果是有关课程的问题,你们可以随时打断我
      。我教这个课很多年了,对于我来说,唯一不同的是你们提出的问题,它可能是非常有创造
      力的问题。这个课程年复一年似乎天经地义重复的那些知识忽然变得苍白无力,可能就是因
      为你提出的问题。“学生问题”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提高我们教师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仅仅靠讲一些鼓励性话是无法让“学生问题”进入
      课堂的,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能力。
      (1)通过物理学史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没有问题,人们的探究就是无目的行为。借助于一些物
      理学史向学生展示有效的提问的手段和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
      的提高。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可以借鉴的有关“有价值问题”实际例子很多。
      案例3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伽利略对亚里
      斯多德的
      论断表示怀疑,为了证实“重物和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这一结论,而提出:①自由落体
      运动有怎样的规律?②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均匀”呢?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认识
      到
      :①伽利略对亚里斯多德这个权威人物提出异议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自信,当时还冒有生命危
      险;②为了说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伽利略猜想与假设了问题,这些问题成为研究的方向和
      动力;③最终伽利略获得了成功,建立起描述运动的概念、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打开了
      近代科学的大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穿插课外的物理学史,比如: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对海水的观察
      ,提出了海水的颜色为什么是深蓝色的?海水颜色的来源是什么?是不是深海的水本来就是
      深蓝色的,还是一种光的现象?从而使得他发现了光的散射现象中一种特殊效应——拉曼效
      应;阿基米德通过国王要求不损坏金冠的情况下,证明金冠是纯金的这个难度,发现了阿基
      米德定律。“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对这些物理学史的了解,能
      明确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能力
      实验探究可以利用学生的前概念意识和实验结果的矛盾,形成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激
      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能力。
      案例4 必修2《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预习后,就动手
      做实验。结果有些学生得到如图1和图2所示的记录纸。
      利用实物投影仪分别把图1和图2展示给全班学生。老师:大家分析下这两个实验组得出的记
      录点迹,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
      图1的点迹连线是抛物线,但不是平抛运动轨迹,这是什么运动的轨迹呢?什么原因导致这
      样的实验错误呢?图2点迹杂乱又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分组讨论后,学生回答:图1是因为
      斜槽末端未调水平,抛出小球初速度方向斜向上,而成了斜抛运动;图2是因为小球没有从
      同一位置释放,该组学生没有设置卡位条。发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还提出一些问题:你们是
      怎样来调整斜槽末端水平的?采用什么措施,才能让小球从同一位置释放?你们怎样操作的
      目的是什么?
      2.2.3 拓展课堂形式,搭建学生问题平台
      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认识到上课踊跃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是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口头表达
      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提出问题。对此,笔者
      在上课伊始构建一个“问题五分钟”的小平台。在这五分钟里,按照学号轮流让一位学生到
      讲台前来就生活中或者教材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和问题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讲述完毕后,教
      师
      有意识地邀请坐在下面的同学,就他的讲话内容进行提问。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
      部分的学生心态比较轻松,也容易找到台上同学讲话中的漏洞或疑问。
      案例5 某次的“问题五分钟”时,一位同学介绍了2011年日本福岛核爆炸的
      情况,展
      示了大量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等这位同学介绍完,就有位同学迫不及待
      提问:“核泄漏和核爆炸有什么区别?福岛的核辐射会不会像当年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那
      样有威力?核辐射会不会对我们中国有影响啊?”这位学生不可能把问题都解决,但是他
      向同学们说明了一点:福岛的核爆炸是因为地震导致冷却系统失去电力供应,使得包裹核燃
      料的容器温度不断的升高而产生大量的氢气,氢气和氧气混合后而发生的爆炸,所以它与核
      弹的核爆炸是有区别的。
      2.3 “剑气合一”,让“学生问题”主导课堂
      气功练就的是“神”,是决定行为的教学思想。剑术练就的是“形”,是可以观察到
      的教学技术。一位物理名师应外有“剑”的功夫,内有“气”的功底,“剑”“气”兼备,
      内“气”外“剑”,把“学生问题”落实到物理教学的课堂,用“学生问题”来主导课堂教
      学,改变教师主导课堂、教案主导课堂的传统教学,其实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
      究就体现了这样的教学理念,使物理教学也达到“剑气合一”的效果。
      “学生问题”教学使得我们的教学课堂发生了变化,课堂不在是教师的课堂,真正成为
      学生的课堂。我把他们的问题分成三类:科普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无论哪一
      类的问题,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的问题具有事实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否则,物理课堂容易走
      向另个极端:杂乱无章而缺乏教育意义。
      “学生问题”是个体思维灵动性、深刻性、创造性、独立性的体现。通过我们教师的内
      “气”外“ 剑”的催动下,让学生学习提出问题、学会提出问题,既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
      育理念,又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应该成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

    推荐访问:物理课 堂中 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