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若真“教文”,必真“立人” 人立文创

    时间:2019-04-21 03:23: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洪宗礼先生语文教育“链”思想的理论支柱是他的“‘五说’观”,而这一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和升华又形成了他的“‘双引’观”,引导是语文教育“链”的一个节点,是“链”的核心内容。品读他的“五说观”和“‘双引’观”,尤其是实践他“‘双引’观”下的种种“引读”、“引写”法,笔者更是深切地感到:若真“教文”,必真“立人”,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语言和思想统一,旨在揭示语文教学“教文立人”的本质
      洪宗礼先生一直都在强调:语文是语言和思想的统一。对此他曾专门作过表述:用现代观念考察语文,从交际层面看,它是表达与交流的工具;从体现国家意志和渗透思想道德观念看,它是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从传承、弘扬文化看,它是积淀、传播文化的载体;从发展人的情感看,它是文学教育、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一个主要分支)。他认为,这是语文的基本功能,但若从语文课程教材内容构成来考察和分析,则又包含语文知识技能,文学作品、文化科技著作、各类应用文章的阅读,以及各种语文活动设计,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身等许多方面。他还特别强调:“语文作为一门课程,一门学科,其目标就不仅是单一地掌握语言文字工具;语文教学包含多元目标、复杂的内容,主要借助一篇篇课文来渗透深邃的思想,包括人文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自然生态观念等实质性的内容,也就是说,语文学科必然同时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思想必须也只有借助语言文字才能表达,语言文字离开了思想也便成了空壳,因而语文课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思想性是应有之义,而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则如一块硬币的两面,工具性与思想性是对立的统一,它们始终附在‘一张皮’上。”我们不妨依据洪先生的表述打个比方:假若语言是一辆汽车,那么车所承载的东西就应该是人类思想的结晶体——通常所说的文化。所以说,语文就应该是语言和思想的统一,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我们就不难解决语文教学的本质问题,那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的同时,绝不可能与一篇篇课文的思想情感割裂开来学,势必先要披文入情入理,在深入体验、感受、思辨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的过程中和基础上再来品悟语言艺术。在学生主动“披入—感受和思辨—再品悟”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情感和人性随即也获得了陶冶和升华。而“披入—感受和思辨—再品悟” 这一过程是循环渐进式的,就在循环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人性和人格势必会得到了良好的发育和提升。学生在语文课上学语文知识,绝不是孤立地读字典、词典,啃语法、修辞、逻辑知识;读一篇篇课文,写一篇篇作文也绝不是在单纯地堆砌语言文字,而是语言与思想、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他们总是要受到思想文化的感染和陶冶的。所以,我们认为,洪先生一直强调语文是语言和思想的统一,实质上就是在告诫我们: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教文立人”。这是由语文的天性所决定的,是不以任何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工具”和“人文”,“教文”和“立人”的统一,绝不是我们哪个人须有意为之的,而是本来就应该这样做且又能做好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洪先生的“‘五说’观”和“‘双引’观”才得以根深干直,枝繁叶茂,花盛果丰。
      二、教本亦即学本,旨在引导学生灵魂站立着积极介入
      教材历来是教学之本 。要提高教学效益,就必须抓住教材建设这个根本,运用教科书来制约和引导教学。但洪先生认为,教科书既是教本,也是学本。他强调语文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学习方式,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逐步掌握的语文规律。所以,在洪先生那里,教材就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之本”,“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之本”,“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之本”,就是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独立思考的“路标”,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催化剂”。洪先生曾反复强调,引读引写,要放手,又不能撒手。要放,必先扶,扶又不可忘记放,扶也是为了放。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写作,又要通过必要的指导,给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以适当的扶持。“引”不排斥和回避讲,“讲”也是为了更好地“引”,甚至“讲”本身就是一种“引”, 关键要看怎样讲,讲什么,讲多少。他认为,“双引”的教学艺术,核心就是个“活”字。教师就是要善于根据读写训练的目标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水平、个性特点、思维类型、智力水平、知识基础以及学习习惯,灵活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灵魂站立着学习、思辩和探究。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洪先生的课堂教学一向鼓励积极介入,主动体验和感受,深入思考和感悟。例如,小说《孔乙己》中 “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这几句中的那个“排”字,一般教师往往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甚至根本就读不出这个字的真味。洪先生却不肯放过这个“排”字,并且引导学生积极介入,到讲台来做一做“排”的动作。洪先生启发学生:“请同学们表演“排”的动作时,好好琢磨一下,孔乙己当时是怎么‘排’出这九文大钱的,细心体会鲁迅先生用字的妙处。”
      学生甲走上讲台,把九枚硬币排成一线,用双手一推说:“就这样排的。”
      洪先生说:“讲讲你的理由。”
      学生说:“孔乙己好喝酒,数出九枚钱,双手一推,是急着要喝酒。”
      洪先生表扬了这个学生敢于展示自己,但示意他回座位坐下来继续思考。
      学生乙走上台来,先把九枚硬币排在手心上,又“哗”的一溜儿泻在台面上。学生说:“理由是孔乙己今天口袋里有钱,他洋洋自得,‘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个动作,就是要表现他得意的心理状态的。”乙学生的表演受到同学们的好评。洪先生也很高兴,但他仍继续启发学生:“有点味儿了。你已能深入人物的内心进行揣摩了。可我要说,孔乙己当时不仅仅是因为有钱喝酒而得意。”
      学生丙,把九枚硬币用拇指一枚一枚按到台面上,九枚硬币整整齐齐地在台面上排好后说,“孔乙己心中说,‘我孔乙己今天不但付钱喝酒,酒还要喝两碗哩。我是个知书达礼之人,满肚子学问,你们竟敢笑话我?真是岂有此理!”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洪老师称赞道:“做得好,说得也好!你把‘排’字的含义挖掘出来了!”
      一而再,再而三,洪先生耐心启发和引导,学生一步步加深体验和感受,最后终于真正走进了孔乙己的内心世界——自命清高、迂腐酸臭。学生体验和感受到位了,表演也就成功了。洪先生的课堂,总是这样设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介入,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既教活了语文,更立起了学生的灵魂,绝对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讲析。
      三、引读和引写之法,旨在教学生独立自主地学好语文
      洪先生一贯认为,尽管课本有教本、学本、读本多种功能,但无论哪种功能,既需要学生的主动学习,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地“学”,教师不善于积极地“导”,其效果必然微乎其微。成熟的语文教师,往往都能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会用教科书学,把教本转化为读本、学本。为了变“教本”为“读本”和“学本”,洪先生确立了“引读”和“引写”的基本思路。概括地讲,就是引导学生重点读、主动读、深入读、经常读、独立读;引导学生重视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自己到生活中完成知识和语言的积累,打开“想”这个总开关,发挥无穷的思考力,独立思考并说真话,记真事,抒真情,做真人。为此,在几十年的“双引”教学实践中,洪先生总结、提炼出来了的二十多种引读法和十种引写法,如扶读、激趣、设境、圈点、提要、读议、质疑、反三、反刍、比勘、小结、探究、求异和导源引写、厚积引写、知识引写、观察引写、情境引写、例文引写、活动引写等等。这种种的“法”,凝结着洪先生的心血,更凝结他“教文立人”的智慧。如,圈点法引导学生读书动笔,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将读书、思考获得的认识用勾画圈点的方法标记出来;提要法引导学生先看清总体思路,细读片段,再看清局部思路,进而思考,理清全篇与局部的关系;自读法引导学生读书要在书本的字里行间圈点勾画,在文旁、文后或笔记本上写下感想、体会或评论;质疑法引导学生从无疑处生疑,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揭疑,在揭疑中深入阅读、分析课文,向深处开掘;反刍法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在教师导引下学生反复比较、品味、辨析、揣摩文章的深意和作者遣词造句的苦心;反三法引导学生在“反三”中类比、分析、归纳、综合、判断、取舍,不断提高阅读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培养创造性地阅读与思维的能力;比勘法引导学生借助一组课文,共同讨论,归纳了几种参读法,如求同参读法、辨异参读法、资料参读法、印证参读法、演绎参读法等;小结法引导学生归纳梳理,自读自结,掌握独立阅读文章、解析文本内容、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探究法引导学生自己认真读书、思考和探究,探究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悟;求异法引导学生在阅读历程中,求新颖,求独立,求相悖,见他人所不能见,思他人所不能思,言他人所不能言。综观这种种“引读”和“引写”之法,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结论:这些法不仅都指向怎样教学生会读会写,更指向培养站立着的整个的人。
      四、想是一个总开关,旨在充分发掘学生独立思维的潜能
      洪先生常讲:“想,是一个总开关。”在他看来,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思维能力参差,个性特点各异,心理状态不一。然而,他们的内心深处都蕴藏着充足的思维潜能。教师是学生心理奥秘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又是学生思维潜能的辛勤开发者。每一位成熟的具有创造艺术的语文教师,都会考虑充分融会课本内容,把握学习目标,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在读写听说训练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学生引进“积极思考的王国”。五十平方米的教室,空间是有限的;四十五分钟一堂课,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当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活用教科书的教学艺术,发展学生无限的思考力。教法的关键是个“活”字,要研究活教、教活课本的艺术。如果我们能把教科书编活,教活,让学生学活,就必然能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洪先生这样思想着,更一向这样践行着。例如,教鲁迅小说《祝福》,洪先生这样启发、引导学生:
      同学们都看过了根据小说改编的影片《祝福》。现在请大家比较一下:同一题材,同一题目,搬上银幕以后,和小说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学生情绪活跃,纷纷议论。下面是讨论时的发言要点:
      生甲:小说中祥林嫂是先死了丈夫,后死了儿子;影片中将丈夫和儿子的死,安排在几乎同一时间内,这样矛盾更集中。
      生乙:小说中阿毛脚上穿的小鞋,只在祥林嫂讲述的故事中被提到过两次。影片中小鞋多次出现,祥林嫂为阿毛做鞋,试鞋的大小;阿毛被狼咬死祥林嫂拾得的就是一只小鞋;她向人们痛诉阿毛的故事,就拿出这只小鞋;看到别人的小孩剥豆,她就拿出小鞋给人家小孩试穿。这一道具在银幕上多次出现,加浓了悲剧的气氛,增强了感人的力量。
      师:小说搬上银幕,改动的还不止这两处,课后同学们还可以作些比较、分析。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剧本对小说情节的变动,是服从舞台、银幕和观众视觉的需要。小说《祝福》是伟大的作品,而影片《祝福》是在小说的基础上成功的再创造。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宣传对象也有不同的要求。内容、情节要根据作品形式、宣传对象的实际情况,不能以情节的增删,判断作品的优劣。
      师:不仅不同的内容、情节、语言可以比较,就是相同的内容、情节、语言也可以比较。大家研究一下看,祥林嫂两次来鲁镇,在衣着和外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祥林嫂每次讲阿毛被狼吃掉的故事,开头的话都是什么?
      生丙:祥林嫂两次来鲁镇,都是“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都是“青黄”。
      生丁:祥林嫂就是讲阿毛被狼吃掉的故事,开头“我真傻”这句话在小说里一共重复了四次。
      生戊:祥林嫂就是两次讲阿毛被狼吃掉的故事,内容措词也是大同小异。为什么在这些地方要重复相同的话语,描写相同的外形呢?
      生己:两次来鲁镇衣着都是“扎着白头绳”等,表明她两次新寡,遭遇极度不幸;衣着一样,也表明她生活十分贫困。
      生庚:重复讲孩子被狼吃掉的故事,特别是重复“我真傻”这句话,这是祥林嫂在频频哀诉,念念不忘,表明她对儿子的怀念愈来愈深切,对旧社会的控诉愈来愈强烈。   师:这一节课,我们运用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方法,对《祝福》的内容、情节、章法、语言,做了研究。其实,阅读《祝福》远不止比较求异一法。还可以紧扣题目中的“福”字,看到祥林嫂正是死在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美好”时刻;更可以扣住鲁四老爷书房中的“寿”字,看到鲁四老爷等人“长寿”的愿望,是建筑在祥林嫂等人“早夭”的基础之上的。
      洪先生的课就是这样,或激发,或启发,或点拨与学生平等交流,妙引学生主动、层进、辩证、对比、发散、创造地思考。这是他课堂教读的常态,更是他一辈子不懈的追求!课堂上,他总是想方设法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掘他们的思维潜能,使其逐渐进入兴味盎然的思辩佳境,同时在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辩证性和批判性等方面得到极为有效的锻炼。
      五、循序训练和积累,旨在于语文历练中磨砺人性和品格
      洪氏语文教材的结构体系就是:一本书、一串珠、一条线。
      所谓“一本书”,是说语文教材不按读、写、知分编课本,每学期只用一用教材,而全套教材是一个整体结构的有机教学系统,是一个“大”的读写知综合体。它的内部包括阅读、写作、语文基础知识三个子系统。每个系统又依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安排大体相等的经过优选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这些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基本上都纵横联系、互相沟通,比较合理地组合在相应的单元里,形成经纬分明、循序渐进的训练网络。这个网络中的各条知识线、训练线,尽可能 “分之则系列分明,合之则相互为用”,体现整体性和系列性的和谐统一。
      所谓“一串珠”,是说全套共有48个“珠”式单元。每颗“珠”,既是一单元的读、写、知配合训练的小综合体,又是全套教材整体训练系列中的一个阶段训练点。点点相连,形成系统,珠珠相串,结成网络,把语文教学多元目标、复杂内容科学而合理地组合起来。每个“珠”式单元均以课文为例子,把传授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培养语文学习习惯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整体综合教学效应的“集成块”。“珠”式单元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点,又是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延伸性学习的扩展点,也是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养成语文学习习惯,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向未来发展的端点。
      所谓“一条线”,指贯穿全套教材的以读写听说能力训练为主的多股交织的集合线(包括语文能力训练线、知识结构线、思维发展线和学生学习语文心理发展线)。在这条线的统摄下,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各有自己的适当位置,配合得当,且串“珠”成书,形成层层递进的螺旋式的训练序列。
      这套教材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基础性、诱导性、系列性、实用性等特点,建立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读系统,利教便学,同时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最为可贵的是,这套教材能够保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长期坚持循序的语文训练和积累,使他们在语文能力和素养循序提升的同时,也在这种历练中磨砺他们的人性和品格,并日久天长使其获得良好发育。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讲,这套教材既是一个较合理的教文和学文体系,又是一个较完善的育人和立人体系。
      总之,“教文”的必是“立人”的,若真“教文”必真“立人”,两者有机相融为一体。不“立人”的真“教文”是荒谬的,不“教文”的真“立人”更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只有在“教文”的过程中或前提下有机无痕地融入“立人”,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和归宿,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我们广大“语文人”的终极教学理想。如果我们真的想实现“教文立人”这个美好理想,那么用心品读洪宗礼,踏实研究、实践和发展他的“双引”语文教学观,就该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作者通联:江苏泰州中学]

    推荐访问:若真 立人 教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