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从课程目标到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确立与突破|确立课程目标要综合考虑什么

    时间:2019-04-11 03:25: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核心教学目标的确立与突破能更好地理解和实现化学课程与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浙江在《课标》的框架下,组织了一批专家级教师编制了《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对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设置比《课标》更详细、更清晰。简单地说《指导意见》是浙江版的《课标》。于是,在大部分可观察到的课堂教学案例中,课堂教学目标基本与《指导意见》中的课程教学目标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指导意见》一书的使用,一者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确立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范围,它划定了“哪些是要求的”“哪些是不要求的”“哪些要求到什么程度”。二者,由于其目标设置较为具体,同时带来了直接照搬照抄的恶果。这其实是不利于从课程目标到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确立与突破的。
      一、 从课程目标到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确立与突破范式图例
      依据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新学内容的教学(或学习)目标进行分层分析,它的准确性依赖于教师对教材、《指导意见》及学生认知结构中可能存在的主要思维障碍的充分把握基础之上的。然后才有可能判断出核心的、能产生最大包摄性的,突破学生认知障碍、产生有意义学习的核心目标。
      二、 从课程目标到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确立与突破课例分析
      《化学1》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一学生学习的主干内容,由于没有元素周期律作支撑,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很难从结构的角度推断物质的性质,所以应更多地借助实验来突破,从实验现象的角度突破学生可能的思维障碍。所以用好书本实验以及设计改进实验显得格外重要。以苏教版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中的《SO2的性质和作用》一课为例:
      书本第88页,运用3个实验来解决核心问题SO2的化学性质:①SO2溶解实验及该水溶液pH的测定;②SO2的水溶液(H2SO3)与品红作用,再加热;③SO2的水溶液(H2SO3)中加BaCl2溶液以及再加双氧水。
      我认为实验设计较好,从教学的角度看符合“能学”和“该学”,但对学生来讲不是很“想学”。理由如下。
      ①每个实验不紧凑,每个实验跟SO2的各个性质一一对应,缺乏整体性。对激发学生的记忆策略明显不足。
      ②用SO2的水溶液做实验与直接通入气体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变化是不同的,从实践结果看,学生即使承认上述结果也不见得以后对SO2通入BaCl2溶液的现象判断会正确。
      依据以上认识,在实践中我设计如下实验装置以问题组链进行教学。
      [实验操作](1)微热Y型管一侧,使火柴头(或硫磺)燃烧,观察现象。(提示学生观察点为两张试纸和右侧溶液,及时读出pH值)
      (2) 相关问题提完后,倾斜Y型管,拔去气球,用针筒打入少量5%的双氧水,观察现象。
      (3) 取出品红试纸,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熏(或吹风机热风吹),观察现象。
      [问题组链]思考1:观察如图1装置,根据初中酸性氧化物的知识,实验前先预测湿润的pH试纸和BaCl2溶液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一般都能预测pH试纸的现象,但通入BaCl2溶液的现象一般都预测错误。由于充分暴露思维障碍,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实效性,考虑学生知识体系中无品红知识,所以不预测)
      思考2:湿润的pH试纸变红色,说明了什么?由此可以得出SO2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SO2溶于水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亚硫酸,即SO2的水溶液为亚硫酸,具有酸性)
      思考3:从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了什么?由此又可以推导出什么结论?
      (SO2通入BaCl2溶液不反应,即亚硫酸不与BaCl2溶液反应,原因是弱酸不能制强酸)
      思考4:从滴加双氧水后看到的现象判断白色沉淀可能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思考5:由此可以推测SO2气体(或其水溶液)具有什么性质?(SO2或亚硫酸具有还原性)
      思考6:从SO2气体能使有机色素品红褪色说明SO2还有什么性质?褪色后的品红试纸加热后又复原说明其褪色原理与漂白粉(或次氯酸)一样吗?
      (说明:用自制品红试纸时,用酸化的品红溶液更好,否则实验时先变深)
      思考7:观察暴露在空气中的pH试纸与刚才的读数是否有差异?解释其中的原因,写出反应方程式。
      思考8:由此提出煤(含硫)燃烧产生酸雨的基本原理。
      设计具有逻辑性联系的问题链(或实验情境等)以完成核心目标相关的学习内容,这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题组训练设计
      设计具有检测功能的问题或题组以便能及时获得多方面的反馈信息,如教学(学习)核心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达到的水平是否深刻?
      (1) 下列六种溶液中分别通入SO2气体,判断反应现象,能反应的判断SO2表现什么性质?
      ①品红溶液;②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③氯水;④紫色石蕊试液;⑤CaCl2;⑥Ba(OH)2
      (2) 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g)混合物通入BaCl2溶液中,其结果正确的是(  )
      A. 只有BaSO4沉淀生成,SO2从溶液中逸出
      B. 两种气体都被吸收,并有BaSO4沉淀生成
      C. 两种气体都被吸收,且不产生沉淀
      D. 产生BaSO4和BaSO3两种沉淀
      (3) 将SO2分别通入甲、乙两瓶溶液,甲溶液为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乙溶液为H2O2和BaCl2的混合溶液,判断是否有白色沉淀,并判断沉淀成分。
      [评析]这样的装置设计把若干个实验整体化,使之成为具有很大包摄性、概括性的知识整体,通过有序的逻辑性的提问思考,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逐渐突破了思维障碍,同时获得了SO2性质的整体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酸雨。题组的设计紧紧围绕核心目标SO2的化学性质中的核心点——酸性和还原性展开,其目的是重复智能训练,改组学生的智能结构(如Bach改为CaCl2和Ba(OH)2)。显然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在核心目标确立的前提下,多在实验设计及整合上下工夫,有时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阐述的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目标的确立并不排斥化学新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三维目标,新课程三维目标是整个化学课程所期待的目标,不是每节课都要体现三维目标的(事实也不可能);而本文所阐述的目标是针对每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维度下的目标确立,同时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目标的确立也不是说每一节课中只有这单一的目标,没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了,事实上从上面的案例中就可以知道其他两个维度的目标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实现过程自然实现的。本文只不过尤其强调了目标的层次性,应着力解决核心目标,以改善广大教师都感觉课时不够用的局面。展示示例的主要目的是为阐述化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目标的确立和有效突破的操作范式提供证据,以便清楚阐述范式中关键性操作因子的突破,以期达到轻负高质的目的,为新课程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经验和模式。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确立 课程目标 核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