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日本海外并购的前车之鉴】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时间:2019-04-11 03:20: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十年前,笔者曾提出多研究日本的经验,然后出海也不迟,但这声音在当时日渐高涨的出海大潮中未曾激起一点点浪花。   日本企业的海外并购是在1985年“广场协议”达成后逐渐增多的。在1985年到1990年间,日本企业超过500亿日元以上的海外并购案达到21起。但是,据专业人士统计,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并购成功率不足30%,其中15桩规模较大的并购案只有4桩取得了成功,而其他大多数都没能收回成本。而上世纪80年代失败的海外并购也成了把日本经济拖进此后十年低迷的重要原因。
      中日海外并购浪潮的相似处
      首先,两国并购浪潮均产生于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下。经济全球化是现在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词汇,企业的经营更必须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佳的经营组合,这就意味着经济竞争、企业分工以及经营资源的世界性视野,不管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还是之后的中国,都面临着将经营战略纳入经济全球化的轨道,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尤其是发挥经营资源跨国转移的“异地效应”。与直接在海外设立新企业相比,并购使得被购并的企业长期经营累积而成的销售渠道得以沿袭,新技术、新产品等潜在经济价值和投资者的资源水乳交融,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还能利用现成的劳动力,因此,海外并购成为了推动企业全球化最为重要的手段。
      其次,货币升值成为推动中日两国企业大举进行海外并购的主要动因。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带来了大幅度的日元被动升值,日元汇率快速由1美元兑240日元升至120日元,在随后的10年间,日元兑换美元的比率更攀升至87∶1,这一结果导致了日本经济结构由商品输出开始转为资本输出。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986年的22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顶峰时期1989年的675亿美元,这令日本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而在1986年到1991年的五年时间里,日本的海外投资总额达到了4000亿美元。中国也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和长期贸易顺差之后,于2005年7月21日改变人民币管理制度,此后,尽管中国政府不断顶住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压力,但人民币对美汇率一路小步上扬。货币升值同样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打了一剂强心针。
      第三,并购行业由初期的资源、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过渡。日本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对资源的渴求自是毋庸置疑,综观日本1985年到1990年的重大海外并购,最初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制造业,而后向金融、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2000年前后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行业,以及汽车、机械设备等制造业,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并购开始崭露头角,2007年金融业并购兴起,第三产业并购比例迅猛上升。
      日本海外并购的前车之鉴
      1983年,日本知名的饮料商三得利收购了法国波尔多的三级酒庄拉格喜酒庄,法国社会当时的普遍反应是“不敢想象竟然把酒庄卖给亚洲人”。之后,三得利注入大量资金引进设备,整合葡萄园,让拉格喜酒庄升格为二级酒庄。日本国内掀起了品味法国高端红酒文化的热潮。可是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本土的经济萧条、国内消费模式趋向平民化及本土酒业的崛起都使三得利的这桩并购沦为鸡肋。可见,企业海外并购更需要顺应本土的发展变化,适时做出调整,让历史沉淀下来的经典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现实。
      与三得利的案例相比,是1989年日本三菱地产公司以13.73亿美元的高价收购被誉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的洛克菲勒中心14栋办公楼的案例可谓惨败。收购完成之后,由于地产不景气加之日元继续大幅升值造成汇兑损失,到1995年,三菱公司的亏损高达880亿日元,最后,三菱不得不于1996宣布洛克菲勒中心收购项目破产,以3.省略

    推荐访问:前车之鉴 日本 海外并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