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否定的表述 [从“否定表述”处品出情味来]

    时间:2019-04-08 03:16: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教学设想】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是新闻史上的佳作,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这篇课文被安排在“新闻”这个单元中,长期以来,大部分老师都是按照新闻的体裁来教。其实,这篇课文仅仅是一个新闻记者写的一篇随笔,或者说是参观访问记,而根本不是什么形式规范的新闻稿。如果仅仅用新闻的方式来教学一篇具有语言鉴赏价值的文本,就窄化了教学内容。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特色何在?在于其主观印象的凸显,在于其突破了“客观报道”和“零度写作”的框架。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就是其独特的呈现方式——否定表述,即以一连串的否定句分布在作品全篇,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思考,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对这些否定判断句的深刻内涵和微妙情味的理解与品味,无疑应该是教学的重点之所在。
      【教学实录】
      师:让我们把探究的目光投向文章的标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文章原题为“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现在的标题是一个否定句,凸显了此篇新闻的呈现方式——否定表述。我们可以发现,作者从头到尾大量运用了否定句,这显然是有意为之,别有匠心。请大家阅读课文,依据文章的思路,随着作者的参观顺序,把文中所有的否定句都勾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对其含义和作用,加以揣摩品味。
      一、从否定表述中看反讽手法
      师:文章开头,布热金卡的一派美好的和平景象,引发了作者的否定表述:“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这里接连出现了四个“不该”,这样的说法实在太反常,但又让人震撼,请大家思考:这些“不该”之中含有哪些意味?
      生:我认为,“不该”之中含有对历史的深刻的记忆——布热金卡曾经没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有的只是暗无天日,有的只是灰暗和沉闷,有的只是恐惧和可怕……这些历史的画面已经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为奥斯维辛的代名词。“不该”之中含有对噩梦般历史的冷峻审视。越是阳光明媚,就越反衬出那段黑暗、恐怖历史的罪恶。这是以乐写悲,更增其悲。
      生:我的理解是,“不该”之中含有对纳粹的强烈的愤懑——如果不是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那么这个欧洲小城本来就应该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好地方呀!而现在阳光依然灿烂,但并不能让人忘却过去发生在这里的罪恶,今日的绿树红花,也遮蔽不了曾经的灾难。这是以现在的美好反衬过去的丑恶。
      师:两位同学说得很有道理。“不该有”而拥有,让人压抑,让人觉得世界的荒唐。我想起了阿多诺的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阿多诺是用一种反讽的方式,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纳粹集中营的恐怖。同样的,课文里的否定表述实际上是用反讽的语句表达人们对法西斯行径的惊恐与痛恨,对重获自由、光明的惊喜与兴奋。
      (板书:“不该有”——反讽手法。)
      二、从否定表述中看写作角度
      师:作者在介绍奥斯维辛的可怕历史之后,用了一个否定判断来承上启下:“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这里说“并没有”,有哪些层面的含义?
      生:我认为,起码有三个层面的含义:(1)“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作者引入了一些背景资料,奥斯维辛的一切已经被无数的人所报道,关于它的历史,作者并不想重复;(2)“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是讲这里除了世人皆知的法西斯恶行之外,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事;(3)虽然这里没有什么新闻,但是作者还要写,要继续揭露纳粹法西斯的罪行,让世人永志不忘。
      生:我觉得,这个“并没有”既为难了作者,同时又激发了作者,促使他另选角度,侧重写参观者和作者自己的亲身感受,试图挖掘出一些永恒的东西,超越新闻的时效性之外的东西。这种创作追求促使作者把眼光放在了新闻之外,从纳粹罪行中思考人性。这里的否定表述实际上是提示了读者本文的与众不同的写作角度,即发掘“旧物”的新闻意义。
      师:你的这个发现真是了不起!这篇文章把新闻写得不像新闻,“没有新闻”却硬要写新闻,这正是罗森塔尔的别出心裁之处,也正是它成为“名作”的主要原因。相反,如果作者当年循规蹈矩地按新闻稿的要求去写它的话,哪里会有这样的创新之作?
      (板书:“并没有新闻”——另选角度。)
      三、从否定表述中看作者情感
      师:在介绍参观者的感受的时候,作者更是大量使用了否定句,比如“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导游也无须多说”“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等,这些否定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这是反语。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这里除了残暴恐怖之外,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看的。这些否定句,写出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
      生:作者看似否定,其实是肯定。奥斯维辛虽然没有什么新闻,但当年纳粹留下的各种罪证,比如毒气室、牢房、绞刑室,比如鞭刑柱、焚尸炉,比如6英尺宽、3英尺高的每夜里面要睡五到十个女囚犯的木盒子,比如数以千计的死难者的照片,在作者和参观者的心中,引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巨大的心灵风暴。“无须多说”“没有什么值得看的”,这些词语本身就是一种默然,
      种出离愤怒的默然。愤怒至默然,既是对法西斯的最强烈控诉与极端愤恨,也是对死难者遭遇无法再看、无法再想的不忍与同情,因为沉默是无言的也是最为激越的表达。
      师:是啊,“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举重若轻,用否定句写出了人们心情的沉重,文章并没有过多地渲染阴森可怕的景象,但“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可以想见当年残酷的景象,在否定声中,其实包含了无声的愤怒。
      (板书“无须多说”——无声愤怒。)
      四、从否定表述中看思想含量
      师:在写位参观者因为心灵折磨而祷告的时候,作者有这样的一句深刻的否定性的议论:“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这里的“没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生:我觉得要联系西方宗教信仰的背景来理解。作祷告,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奥斯维辛,作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因为从刽子手这方说,他们已经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已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庇佑。

    推荐访问:表述 否定 情味 处品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