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大学生网络成瘾分析及高校德育策略

    时间:2021-06-16 04:01: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大学生已经成为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但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也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介绍了网络成瘾的内涵和表现,根据网络成瘾抽样调查的结果,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和干预策略。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分析;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9-0135-02
      
      互联网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一项发明,它以迅猛的速度悄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上网,网络成瘾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大量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会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诱发大学生犯罪,大学生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笔者拟以《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5)》数据为基础,参考我院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抽样调查的结果,采用访谈、个案调查等方法,分析现阶段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基本特点,为有效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一些探索。
      网络成瘾的内涵和表现
      网络成瘾的内涵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网络成瘾的表现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大学生在网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业以及人际关系和人格发展,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原因分析,找到其症结所在,并找到消除或缓解的办法。
      网络成瘾调查实验
      被试调查实验样本从青岛滨海学院计算机机电系2005级模具、机电、电气、自动化、汽车、电高、数控等7个班级中抽取,随机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测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6份,回收率98%。其中,男生167人,占总人数的85.2%,女生29人,占总人数的14.8%;独生子女65人,占总人数的33.2%,非独生子女131人,占总人数66.85%。
      量表介绍采用美国匹兹堡大学Kimberly.S.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IAD自测量表。该量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班级、姓名、年龄、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宿友和父母的关系等。第二部分是问卷本身,由10道题组成,反映学生对网络的关注度、上网时间、上网目的等。每道题有2种选择,答“是”得一分,根据总分判断受试者是否网络成瘾及其程度。总分5分以上(包括5分)说明网络依赖,得8分以上需要诊断是否患了IAD。
      统计方法采用sps11.5作为统计工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结果与分析
      网络成瘾量表评定得分情况对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平均得分1.1,标准偏差为1.84,最小分值为0,最高分值为10分,变化范围为[0,10],总体成正偏态分布(如图1所示)。得分在5分以下,判断为正常使用者170人,占总数的87%;总分大于5分小于8分,判断为网络依赖者22人,占总数的11.2%;总分大于8分,判断有极大网络成瘾可能性者3人,占总数的1.5%。之后,通过个案访谈,确认了这三个学生确实患有网络成瘾症。
      人际关系对网络成瘾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在网络成瘾状况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被测者与同学关系越好,平均得分越低,即对网络的依赖或网络成瘾状况越轻;被测者与父母关系不同(一般、较好、很好),他们在网络成瘾状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即被测者与父母关系越好,对网络的依赖或网络成瘾状况越轻。
      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表1为男女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差异性比较。参与测试的女大学生共29人,平均得分0.4828分,参与测试的男大学生共167人,平均得分1.2275分,表明女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或网络成瘾状况明显好于男性,且通过进一步的差异性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目前,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以及网络成瘾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有很多,如张兰君所做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刘凤仁、梁亨生等所做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分析”;王立皓、童辉杰所做的“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等。根据目前的大量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网络成瘾现象的产生与网络成瘾者的个人人格特质、父母教养方式、网络吸引因素、大学生活紧张程度及专业满意度等密切相关。
      网络因素 网络上内容丰富,信息快捷。在网上,人际互动行为具有平等性、匿名性、多变性等。上网者可以很方便地与世界各地的各种人群进行平等的交往,也可以自由地表达任何观点,哪怕是社会禁忌或不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等。在与人交往时,上网者可以隐瞒自己的性别、年龄、社会地位、婚姻状况等。正是网络的这种自由、平等、随意、便利、虚幻,对精力充沛、追求新奇的青少年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他们在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等虚拟的世界里获得社会支持:创造虚拟人物角色,获得权利和认同感,使某些被压抑或潜意识的个性释放,涉世不深的大学生缺乏自控力,只满足于网络上的逍遥快乐,看不到网络对自己的负作用,最终导致上网者不能控制时间,甚至是不能自拔。
      德育工作滞后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过渡期,他们的生理趋于成熟,但心理很不成熟,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明显地滞后于社会发展。家长、教师、德育工作者往往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模式和方法引导大学生,结果常常事倍功半,收不到实效。德育课内容很少涉及网络道德这一新领域,所以,大学生在网上处于言行自由、道德任意的状态。有研究表明,有网瘾倾向的大学生由于受父母不良教育方式、社会不良风气等影响,对现实环境不满,他们往往希望从其他环境中获得补偿,而网络虚拟空间的特点正好符合这种要求。网络成瘾者由于沉迷于网络,引发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支持、社会认可减少,进而去网络中寻求认可,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干预策略
      大学生长期迷恋网络,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已成为一种社会性公害。所以,家庭、学校、社会要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分析网络成瘾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干预策略。
      (一)高校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行为起唤醒、定向、维持和激发的作用。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和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在校园网上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通过开办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把大学生的“眼球”吸引到寓教于乐的网页中来。可在校园网上设置“论坛”、“交友”、“电子信箱”、“心理咨询”、“热线服务”等,提供知识交流和咨询的机会,并使之成为师生之间交友谈心、宣泄情感的重要场所。这个场所既能隐藏身份又能平等交流,可以创造机会触及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掌握学生的注视焦点和心理动态。因此学校要加大宣传监管力度,倡导文明上网。

    推荐访问:成瘾 德育 策略 高校 大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