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动漫少女头像_悲哀的少女

    时间:2019-02-11 03:25: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何去何从》是欧茨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少女的悲惨命运。本文通过对文中“房子”象征意义的分析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及其悲惨命运的根源。在该作品中,“房子”意味着无形暴力的空间以及禁锢灵魂的囚笼。通过这些分析,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该小说。
      关键词: 悲惨命运 象征意义 房子 无形暴力的空间 禁锢灵魂的囚笼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20世纪极富盛名的女作家、戏剧家、评论家和诗人。她擅长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反映复杂的美国当代社会和美国人的生存状态,对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生存心理作深入的探索和描绘,被誉为当今世界文坛上的“心理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欧茨的小说主要描写了当代美国悲剧性社会中的悲剧性人物,主要体现了以下三种主题思想:女性问题、暴力和社区消亡。其中关于妇女问题的探讨备受世人关注。欧茨以细腻的女性笔触勾勒出当代美国社会――一个喧嚣动荡的“奇境”。在这个“奇境”里,无数小人物的生活被打乱,被颠倒,他们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负荷,在剧烈的矛盾冲突中挣扎,彷徨,最终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欧茨试图在暴力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因此,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常常有一种不安全感,被称作“吓怕了的女性”。[1]
      《何去何从》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它不仅是作者早期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代表,而且至今一直是多次被收入文集并引发争议最多的一篇作品。作品讲述了康尼,一个十五岁的女中学生,星期天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在家里听音乐,两个陌生男人突然驾车闯来,威胁她并要求带她出去“兜风”,当然绝不仅仅是“兜风”那么简单,吓坏了的康尼只好束手就擒。该作品代表了欧茨典型的爱与暴力主题以及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本文拟从象征主义层面,通过分析文中“房子”的象征意义来探讨父权社会中少女的悲惨命运以及造成此种现象的根源,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欧茨笔下的女性群像。
      
      一、房子的象征意义
      
      房子,通常意义上赋之于家的含义,它带给人的应该是一种温馨、舒适、安全的感觉,在里面可以得到足够的爱和保护,但该作品中的房子,即“老爸的房子”对女主人公而言不过是一个毫无用处可言的空壳子,在其中什么也感觉不到,女主公只能从其中走出来接受更加悲惨的命运。同时,一个缺少爱与安全感的房子又是一种束缚。这种束缚对女主人公康尼而言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这座房子既是无形暴力的空间又是禁锢灵魂的囚笼,女主人公在这所房子里面接受了自己既定的悲惨命运。
      1.无形暴力的空间
      由钢筋、水泥建造的看似坚不可摧的房子对康尼而言只不过是一个薄纸板,一触即破。因为这是一个缺少交流,缺少爱,缺少安全感,而是充斥着压抑、冷漠、不满和抱怨的无形暴力空间。
      父亲,房子里最高的权威者。他冷漠、严厉,每天只遵循着上班、读报、睡觉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对妻子、女儿毫不关心。这正是男权社会男性典型的生活模式。康尼从来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任何爱、鼓励和教导,这导致了她对父亲只有畏惧而缺乏信任,她永远无法从父亲那里获得安全感。所以当佛兰德威胁她时,她说要打电话给父亲,但这一动作她始终未做,其中一点就是缺乏对父亲的信任。最后她从“老爸的房子”里走出来,内心掺杂着一点对爱的希望进入了一个男性“朋友”的怀抱,孰不知自己只是从一种无形的暴力走向另一种有形的暴力,等待自己的将是更加悲惨的结局。
      母亲,房子里温馨之所在。母亲给孩子的应该是爱与理解,但康尼的母亲只是尽职尽责地在扮演家庭主妇的角色,并且思考着如何将自己的女儿调教成社会所需要的类型。男权社会中所要遵循的“三从四德”的价值观念已深刻地植根于她的思想之中,所以,她对康尼只有不满和失望,并未真正探求过女儿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在母亲的不满、抱怨以及压抑之下,康尼很少对她说实话,并且在家在外判若两人。“Everything about her had two sides to it, one for home and one for anywhere that was not home”。[2]在外朝气蓬勃、轻松快活;在家苍白无力、傻气呼呼。这或许是康尼的一种无言的反抗,但这种反抗是毫无用处的,在母亲这种无形的压力和影响之下,康尼的精神日趋走向死亡。
      康尼的姐姐,一个典型的按社会标准被调教好的少女。她令所有的人感到欣慰和高兴。她很少与人交流,只是如行尸走肉般地去完成父母的指示,内在的灵魂已被这种无形的暴力所击碎。看到调教好的姐姐,康尼只用了“poor”这个词来形容她。但康尼内心的震撼和精神上的触动是巨大的。她要摆脱姐姐的悲惨命运,她要冲破这种无形的暴力获得真正的自由。天真的她以为佛兰德或许是一个机会,所以她忐忑不安又满怀希望地从房子里走了出来,但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不会放过她,无形暴力的外面是充斥着各种有形暴力的空间,既定的悲惨命运时刻在那等待着她,何去何从,去从亦同。
      父亲的冷漠、母亲的抱怨、姐姐的木讷加之所谓的社会标准使“老爸的房子”成了无形暴力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康尼感到压抑、窒息、恐惧和不安。这个无形暴力的空间不可能带给康尼温暖和关怀,更不可能保护她。所以佛兰德说:“This place you are now- inside your daddy’s house-is nothing but a card box I can knock down any time. You know that and always did know it. You hear me?”[3]佛兰德的话触动了康尼的内心:“是的,他说的完全正确,长久以来这座房子什么也不是,在里面只有压抑和内心无形的恐惧,根本得不到温暖和关怀,要从这出去。”康尼的潜意识中有股想出去的冲动。想出去了解世界,想获得真正的自由,渴望新鲜的陌生的爱情,但同时又害怕受伤害。暴力使女性永远处于恐惧之中,丧失了渴望平等、寻求自我的意识。康尼没有意识到发生在她身上的悲剧的根源,也没有意识到寻求自我的正确的途径。在佛兰德有形暴力的威胁之下,康尼从无形暴力的空间走了出来,带着对未来的莫名恐惧走向了“阳光照耀下的一片广阔的陌生地带”,从而完成了从女孩向妇人(情妇/妻子/母亲)的转变,进入了另一个既定的传统女性角色模式,这无异于一种精神死亡。[4]
      2.禁锢灵魂的囚笼
      男性与女性构成了人类的二元世界,然而随着母权社会灿烂光芒的剥落,人类文明史便成了男性至上的历史,世界成了以男人为中心的世界,女性成了被压制、被贬抑、被排除以至被取消的对象,社会没有为女性留下太多的生存和言语的空间[5]。自少女时代,她们就必须呆在房子里,以社会标准约束自己去做本份的事情。康尼,一个十五岁的少女,肉体和灵魂都被这座房子深深地束缚着。在这囚笼般的房子里,任何想做的事情都必须得到父母的许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加之朋友的缺失、家人的冷漠和无形的压抑,康尼内心的孤独感、寂寞感及恐惧感充斥着她每天的生活。这种寂寥带给她的是苍白无力,是无奈和窒息。身处囚笼般的房子里面,康尼从内心深处想摆脱这种束缚,所以在做了无数次的挣扎之后,她从房子里走了出来。或许在她看来,在一个男性朋友的操纵之下离开父亲的家可以摆脱这一切。但天真的少女没有找到她悲剧命运的根源,最后等待她的将是更加绝望的境地。
      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对妇女的要求及束缚,使温馨舒适的房子成为了禁锢她们灵魂的囚笼。在这所囚笼里面,她们无奈、彷徨、挣扎以至最后绝望。灵魂在这狭小的空间里被慢慢地侵蚀,以至最后枯竭、死亡,而女性则完全臣服在男性的脚下。
      
      二、结论
      
       本文通过对“房子”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深刻地揭示了康尼内心世界的孤寂、恐惧、压抑以及其悲惨命运的根源。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社会里,女性受到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传统的既定模式侵蚀了她们的灵魂,有形和无形的暴力空间摧残着她们的身心,囚笼般的束缚禁锢了她们寻求自我的意识。彷徨、苦闷、迷失的痛苦心情,孤独、寂寞、压抑的精神世界充斥着她们狭小的天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这本来是一个“人”的合理要求,然而对她们来说,却是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即使有时看来是实现在即,但转眼间又化为泡影。男人除了对她们的本能感兴趣之外,外部世界对她们来讲,只有疏远、冷漠和痛苦。“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的传统童话结局不可能发生在康尼身上,对女性来说也永远不可能实现。“房子”这座无形暴力的空间加上社会这个有形暴力的空间将康尼以及所有的女性推到了悲惨命运的顶点。
      中国女作家肖红说过“女性的天空是低的”。[6]悲哀的夏娃或许是上帝为了排遣亚当的孤独而存在。“何去何从”应该成为女性内心深处深刻思考的问题,否则将是去从亦同,永远无法摆脱既定的悲惨命运。
      
      参考文献:
      [1]顾玲.批欧茨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视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83.
      [2][3]Oates,Joyce Carol.Where Are You Going,Where Have You Been?:selected early stories[M].Princeton: Ontario Review Press,1993:119,134.
      [4]陶洁.20世纪美国文学选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67.
      [5]杨华.论欧茨小说女性塑造的独特视角[J].求索,2005.5:159.
      [6]杨华.暴力下的女性天空[J].湘潭大学学报,2005.7,(4):116.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级研究生)

    推荐访问:悲哀 少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