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美声通俗民族唱法区别【简论美声与民族唱法之异同】

    时间:2019-02-09 03:28: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我国声乐的唱法基本有三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盛行的通俗唱法。本文拟对其中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在发声、呼吸、共鸣、吐字,以及歌曲的演唱风格、艺术处理方面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比较分析,以获得更为明确统一的认识。
      
      一
      美声唱法,意大利文Bel Canto,意为美好的歌唱。主要是指17世纪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与歌唱方法。其最早出现于十六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美声唱法要求歌唱的发声自然,声音宏亮,音色美妙清纯,有适当的共鸣和圆润的连贯音,特重的起音法,巧妙的滑音,稳定的持续音,有规律的渐强、渐弱,以及装饰音等,其目的是使旋律演唱得更华丽、更灵活、更圆润、更富有光彩,音高更为准确,声音更具有穿透力。
      在十七八世纪,美声唱法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欧洲出现了阉人歌手。由于阉人歌手既保持了比女生还短小的童性声带,又具有男子强健的体魄与活量,因此演唱高音、装饰音、快速乐句与复杂的华彩乐段都十分轻巧灵活。九世纪后,美声唱法有了新的发展,以罗西尼(Rossini)、多尼采蒂(Donizelle)、贝利尼(Bellini)为代表的意大利歌剧与迈耶贝尔等人的法国歌剧大胆地采用了自然男女生以取代阉人歌手。到十九世纪中叶,歌剧中的咏叹调成为美声唱法中的一个重要演唱内容,至此,声乐演唱以其更富有男子气慨的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声音而成为声乐技术发展的时尚与潮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十九世纪以后,声乐理论与嗓音研究方面已取得辉煌的成就。在此期间,先后出现了加尔西亚父子歌唱学派,杜鲁雷学派,尚・德・雷斯克学派等四大美声歌唱流派。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西班牙人加尔西亚父子。小加尔西亚提出了“声门冲击”理论,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声乐理论指导,并著有《关于人声的研究报告》、《歌唱艺术论文全集》两书。自二十世纪以来,美声唱法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以及当代世界三大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在我国,人们所理解的美声唱法就是以意大利歌唱发音技术为基础的歌唱方式。虽然融合了各个国家的不同的语言特点,以及各自不同的审美观,但是基本的发声要求是相对一致的,它形成了世界范围公认的歌唱方式。
      二
      民族唱法,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优秀技巧,把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从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正确发声方法统称为民族唱法。从风、雅、颂到今天的新民歌,民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演唱方式。我国最早的民歌基本上是运用纯真声(民间称大嗓)演唱。北方个别地方的民歌如青海的“花儿”在高音区则运用了假嗓(民间称小嗓)演唱,而且很具特色。这种原生态的演唱方法声音与语言结合紧密,具有很强的地方风格,普遍带有说唱性,其声音音质明亮,声音位置靠前。这种声音由于呼吸较浅,共鸣较少,因而显得不够柔美圆润。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民族唱法才开始逐渐走向专业化。部分音乐院校开设了民族声乐课程,设立了民族声乐研究机构,在继承传统的戏曲、说唱、民歌发声方法的同时,大胆借鉴了美声唱法的发声原理,吸收了美声唱法在呼吸、发声、共鸣等方面的优点,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学化。这一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的民族声乐演唱家,如才旦卓玛、何继光等,一批富有民族风格特色的歌剧如《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等相继问世,给民族声乐增添了绚丽的光彩,为民族唱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民族声乐逐渐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民族声乐演唱家如李双江、蒋大为、彭丽媛、宋祖英等,他们因声音明亮纯净,音色优美,吐字清晰准确,演唱轻松自然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民族唱法听起来音色较真实、明亮,语言清晰,演唱亲切自然,讲究声情并茂,多用局部共鸣,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大。在呼吸的运用上,借鉴戏曲唱法中的“气沉丹田”,在共鸣的运用上,更多地使用口咽腔与头腔的共鸣,紧抓额窦、眉心,使声音集中靠前。运用民族唱法的歌手喉器的位置相对美声唱法歌略显得高一些,这无碍于歌唱,但必须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在放松下腭,打开颌骨,提笑肌,舌头平放,脖子、肩部放松,强调腰腹肌的力量等方面的要求与美声唱法一致。近年来,民族唱法大胆地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在高音区的发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解决了民族唱法中高音区的演唱问题,这是民族唱法一个新的突破。
      三
      近一百年来,从最早的应尚能、肖友梅到喻宜萱,再到后来的周小燕、沈湘等老一辈歌唱家、教育家,培养出了大批我国自己的美声唱法歌唱家。在今天,旅居海外,活跃在国际歌坛的胡晓平、付海静、梁宁、迪里拜尔等,还有活跃在国内舞台上的殷秀梅、幺红、程志、廖昌永等,他们在许多重大的国际声乐比赛中纷纷摘取桂冠。在我国,通过美声化的民族唱法或通过民族化的美声唱法同样赢得了人们的认同和喜爱。如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在演唱时强调呼吸深度、声音的通畅,胸腔、口咽腔、头腔共鸣的混合使用,气息的支持与对抗,以及高音区运用关闭或掩盖的方法来找到转换之后的最佳高音等方面,均作出了与美声唱法一致的要求,但某些要求如旋律的运腔等方面又突出了民族的风格与特色,使之更具民族唱法的韵味,这便是美声化的民族唱法。
      实际上,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呼吸及声音的本质上,以及技术的运用上还是有差别的。首先,美声唱法多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要求吸得深而饱满,气息流畅自如,声音托在气上。民族唱法要求气沉“丹田”,即用横膈膜呼吸。民歌手中有意识运用深呼吸的人不多,由于某些风格的需要,大多利用胸式呼吸。但民歌唱法在呼与吸的控制上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引用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先生的一句话:“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其次,美声唱法要求喉头保持在吸气时的低部位,喉咙打开,特别要把喉咙低部打开,发音管拉长,稳定喉器。这样所获得的声音音量宏大,音质圆润丰满,富有穿透力。民族唱法认为喉咙打开的大小或喉位的高低,应就作品风格的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地要喉咙开大,允许喉头上下挪动,唱山歌或某些风格性作品时,喉头可上移。比较可以看出,民族唱法较美声唱法的喉位略偏高喉咙打开得也较小些。这样做其结果是声音比较靠前而相对开朗明亮一些,它便于汉语语言的发音吐字,使声音显得亲切、自然,忌“窝”着唱或“包”着唱。再次,按照歌唱时声音颤动的规律,其声音振动幅度的大小,一般者随着音的高低与音量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相对而言,美声唱法由于采用了混合声区和混合共鸣演唱,其声音的颤音幅度一般都比较大,而民族唱法相对来说颤音幅度要小得多。最后,美声唱法发声时呼出气息排气量较大,中低声区则要求像叹气那样的排气量,而发高音时则需要像对着远处大声呼唤一样的排气量。通常我们要求歌者把叹气的感觉贯穿在歌唱的始终,用叹气的感觉去换气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发出的声音就显得淳厚宽广、圆润而富有威力。民族唱法在我国戏曲唱法的呼吸原则指导下讲究气量小一些,因此发出的歌声显得秀丽纤巧,明亮一些。
      声乐艺术作为音乐文化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人们在欣赏美妙歌声的同时,对各种唱法,各个歌手的表现进行热烈的探讨和评论,这说明声乐艺术在我国的逐渐普及和人们的审美情趣的日益提高。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声乐艺术这朵奇葩将会开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参考文献:
      [1]赵梅伯著.歌唱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修海林,李吉提著.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唱法 异同 美声 民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