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缘自反叛,归于创新:在反叛创新中自我是指

    时间:2019-02-06 03:21: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傅山是明清之际著名的爱国学者、启蒙思想家、诗文作家,同时又是远离南方文人创作集团的廖若晨星的北方知名剧作家之一,这种独特的身份赋予他的剧作许多不同流俗的特点,值得我们研究。傅山的剧作《齐人乞食》属案头讽刺剧,旨在讽刺清初汉族理学士人的变节作官,抒发自己由民族气节而发的激愤之情。
      关键词:齐人乞实;民族气节;愤激避世;民族主义;爱国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223-02
      
      傅山(1607―1684年)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主,号真山、朱衣道人、侨黄老人等,山西阳曲西村(今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人,明清之际著名的爱国学者、启蒙思想家。他对经史、诸子、道教、佛教、诗文、书法、绘画、音韵、训诂、金石、考据、杂剧以及医学等, 均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而尤以人品、气节、医学、书画著称于世。傅山的作品有很多民主性的精华,故其著述颇多,却因“语少含蓄”,锋芒较露,在封建专制时期难以公开印行,许多手稿亡散佚失,这大大削弱了他的影响力,致使世人对其思想成就、诗文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认识不足。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及其他诸种因素,傅山的剧作本很精彩却鲜为人知,成了戏曲史上的罕见现象。
      直到1991年《傅山全书》出版,将其杂剧收入集中,傅之剧作才为普通人所见。《中国戏曲通史》称傅山为当时的社会讽刺剧“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中国戏曲志・山西卷》评价傅之杂剧为“感情真挚, 语言生动, 很有人民性”。这些论述都比较客观地揭示了傅作的一些特征,给及其肯定和赞扬。傅山作为中国文化名人,廖若晨星的北方知名剧作家之一,对其剧作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不仅可以领会其思想精神,感受其人格魅力,甚至对了解当时的社会都有裨益。本文拟对《齐人乞实》由本事到戏剧创作略作分析。
      傅山的杂剧《齐人乞食》又名《骄其妻妾》,共一折,取材于《孟子・离娄下》中“齐人有一妻一妾”一章。明代孙仁孺传奇《东郭记》和南杂剧作家许潮所创作的《泰和记》中的《公孙丑东郭息忿争》也是同类题材中的较著名者。
      与《东郭记》把齐人作为一个尚存点廉耻的失路文人来写不同,本剧中的齐人与《孟子》中的齐人有一脉相承的内涵与寓意,是那些“求富贵利达者”的化身,只是被赋予了清初的时代特征和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批判。剧作写齐人于墓地乞食,厌足归来,不知其妻已窥知他的秘密,仍向妻妾大吹其牛,说受王公大人之邀于郊外踏青饮宴。及至妻子一步步质问他为何跪在人前,为何穿戴敝衣破帽,手持竹仗,他又毫无羞耻地作掩饰,最后大谈人情世态,为自己的立身处事原则辩护。这一形象较《孟子》是更加卑劣的。全剧由丑扮乞儿一人主唱到底,只有几句责骂的说白,也没有什么情节与科介动作,实是只重抒情的案头讽刺剧。剧中齐人唱道:“无分别是世上的贪廉污洁,没指望是口里的者也乎哉,早死了箪瓢陋巷颜回辈,寂寞杀洗耳沉渊巢许今侪。”“管什么气节人才,真和假自古无分解,臧与谷亡羊无二,孔和跖都死在尘埃!” 在齐人的心目中,既然“无分别是世上得贪廉污洁,没指望是口里得者也乎哉!”“任他文高北斗,位列三台,也只为轻身肥口,子禄妻财”,那么自己傀儡装扮,手持竹杖,坟台下跪乞食,也无可厚非,“还须叫世上真齐人,喝我一声假齐人得采”。许由巢父皆尧时高洁隐者,其厌恶名利之污身达到洗耳、牵犊之地步自不必说,颜回、孔子虽积极入世,但也颇讲究君子小人的义利之别。联系作者的思想言行及所处现实,不难发现这里不仅表现了齐人之流的丑恶嘴脸,更主要是反应出了清初整个士大夫阶层为贪慕富贵安乐而否定了自身一向认同的气节廉耻的现象。作者在这里重点围绕一个气节问题做文章,也主要是针对清初汉族士人纷纷变节做官,把他们降清比作齐人乞食加以鞭挞,抒发自己由民族气节而发的激愤之情。
      和当时许多进步思想家一样,傅山具有十分坚定的民族立场,对气节问题非常重视。明亡后,他为保持气节,他穿朱衣,自号为朱衣道人、丹崖翁、松桥、侨黄老人等,无不寓有对朱明的怀念和国破家亡的沉痛。他一生从事秘密反清活动,下狱几死,晚年冒死拒绝应征清廷的博学宏词科,虽被舁至京师,仍拒不应试,虽被特授中书书舍人职衔,许放还山,也拒不接受,拒不谢恩,却当着满汉诸官员的面感叹说:“使后世或妄以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他一生的诗文、书画、医道等也与践民精神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他的《书金光明经忏悔品后》曰:“山自遭变以来,浸浸四十年,所恶之人与衣服、言语、行事,未尝少为之婀�将就,趔趄而从之。”这是他一生严以民族气节自律的真实写照。
      傅山的民族气节自可嘉许,但清初士林的现实却与他的行为构成戏剧性的对比。清廷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笼络知识分子,标榜理学八股,大开科举,特设博学宏词科以网罗人才强迫山林逸士出山,所以许多汉族士人甚而遗民、名士或为富贵利达所诱,或为保全家小而纷纷做了新朝新贵,著名者如侯方域、钱谦益、吴伟业,还有曾亲到松庄拜访过傅山的朱彝尊、王士侦、戴本孝等。对此,当时曾有诗讽刺曰:“圣朝特旨试贤良,一队夷齐下首阳家中安排新雀帽,腹中打点旧文章。当年深自惭周粟,今日翻思吃国粮。非是一朝忽变节,西山薇蕨吃精光。”(《清代野史大观》卷五《一对夷齐下首阳》)《齐人乞食》中的世情即是反映这种现实。傅山十分痛心于此,对这些变节者也持论甚苛。除鄙夷历史上赵孟�之类的“龌龊金元士”之外,他更痛斥清政府各级官员为虏官,并赞扬那些与之断绝往昔来者。《齐人乞食》中齐人的“只须要昧尽了灵台,便作出些英雄概”,“不说祖师法,不须骚客才,便做个真猢狲,来当场卖”也正是作者对那些以民族气节换富贵的汉人新贵们的辛辣的讽刺。
      傅山本来不反对忠君观念,也不一般性地反对做官,看他一生的积极用世与不齿谈富贵、不讳言财色的功利思想,他也不同于一般的道家隐者与安贫乐道的迂腐儒者。就在本剧中,作者也通过齐人之口对那些只会说之乎者也实际别无一能、于国家无补的所谓气节君子进行了旁敲侧击的批判,所以,他写《齐人乞食》的思想动机完全来自于那一段讲究“华夷君臣之辨”的民族气节。在傅山看来,汉族所建立的王朝才代表“中国”,是“华”,所以汉人应该爱汉族人所建立的王朝并忠于其君,而不应该爱异族人所建的王朝,盲目地见君就忠。他赞扬宋朝的傅庆、傅翼等人:“其心则皆知有宋者也,皆知有宋,则皆知有中国者也,皆知有中国,则皆可以为人。”(《傅史》,P2891)他痛骂那些“华夷君臣之辨一切置之不论,尚便便言对人春秋之义”的道学先生,他甚至骂康熙帝说:“以尧舜之冠,加于狗头之上,狗即可以为尧舜乎?”(郭象升批《霜红龛全集》)可见傅山是首重民族气节,以为忠君就不是爱国,而抗清反满的农民起义也不是贼而是“义兵”了。至于那些仕满之汉人,即使是未仕前朝者,也只能做靠丧失气节廉耻来“终身饱醉巧安排”的齐人。应当说,傅山的这一作为封建士人的民族主义的爱国思想,在当时反抗民族侵略、民族压迫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容否认的进步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贯文等. 傅山全书[M ].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1.
      [2] 傅惜华. 清代杂剧全目[M ].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杜, 1981.
      [3]赵景深. 明清曲谈[M ].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9.
      [4]张庚,郭汉城. 中国戏曲通史[M ].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

    推荐访问:反叛 归于 创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