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切实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19-02-05 03:20: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歌和浅显的文言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文言文语法知识不作讲授重点,而应让学生在诵读中自己理解。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历史的变迁使很多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学生们对它难以热爱。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备课时花大量时间弄清每个字词,然后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地讲给学生听,然而除了少数学生在拼命的记笔记以外,多数学生却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很沉闷。课后的检测结果也很糟糕。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为了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推动初中文言文教学,我就初中文言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1)切实转变观念,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师生对教学文言文的目标及学习意义认识不清: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时只要学生会读课文、记住译文就行了,要求背诵的课文会背诵、能默写,教学中只重视讲读课文,不重视阅读课文的教学指导;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主要是为了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让自己按时毕业。所以,教师只一味地让学生背课文和译文,有的教师甚至要求学生背注解,而师生独特的体验无法融入教学过程,教学被简单化地处理成文言文诵记,而诵记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教学效果不太好。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意识”尤其突出,依赖于教参的统一要求,教法单一,教学活动极为机械,教师死输硬灌,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课堂上,学生成为被动灌装文言知识的机器。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自然压抑。大多数教师都是沿着“读、译、抄、背”的思路展开,千篇一律,把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文质兼美的篇章,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定格成了生产流水线。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没有情趣,没有活力。教师应采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目,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古人留给今人的文明成果。作为现代人,必须“吸取其精华”,担负起传承古代文明的重任,为创造新的文明打下基础。教学文言文,就是为了培养阅读能力,更好地享用古代文明成果。曾经有人反对中学生学习艰涩难懂的文言文,这种短视的观点并不明白,中学时代学习文言文,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经典的东西会在孩子的思想深处发酵增值,成为永恒的财富。文学的“源”就是“古诗文”,“流”应该是现代文学作品。大凡成名的文学大师,哪个不是在年少时期就积累了几十篇甚至几百篇的经典古诗文?
      文言文教学应成为文学教学。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因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作品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文言文的诗、词、曲就更应进行文学教学。因此,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文学欣赏,让学生想象文中之景,感受文中之情,感悟文中之道,体味文中之“雅”,接受审美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调动起来,文言文教学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中享受文言文作品的甘甜。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成功实现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例如《论语十则》一课,文中的内容是有关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对本课的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授本课之前,搜集并下载了很多有关孔子及他的故里山东曲阜的图文资料。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参观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大屏幕上出现了孔林、孔庙、孔府等游览胜地,图文并茂,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这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孔子是如何教育他的弟子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文章――《论语十则》,相信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新的收获。”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②引导争论、激发兴趣。争论往往能折射出智慧的火花,有争论的课堂就有求知的高潮。如在学习《五柳先生传》这篇课文时,探讨提出五柳先生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为此,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摆事实,讲原因,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③启发想象、激发兴趣。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学中对学生如何经常进行启发性的训练,对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作用很大。
      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设计出想象桃源之“美”。
      先指明朗读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然后提问: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学生争相回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
      总之,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作为一个民族,在长期的文化沉淀中,有着相对稳定的民族心理,即“古人之心,今人之心也”。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往往具有永久的魅力,只要教师树立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意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就能沟通古今,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受到启迪,获得教益。

    推荐访问: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切实 转变观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