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育人先育德 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

    时间:2019-01-24 03:39: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作为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生年龄较小,喜欢模仿身边的事物,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就此分析、探讨了小学教学中生活化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认为这条规律是教育艺术的核心。”生活化的德育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挥自己的价值,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说教,走向生活,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构建生活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综合课程教学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传统教学中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态度是“只听不动”“只说不做”“只在课堂上学,不到实践中做”,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对此,教师可以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为基础,构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强化行为训练,实现课堂教学的德育与个性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如:在《我也能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场所和材料,具体创设诸如“看谁的书包收拾得最整齐”“谁系鞋带又快又好”等生活场景。诱导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将良好的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
       二、树立生活榜样,激发学生的德育信念
       心理学家表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并且喜欢模仿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物等。对此,教师可以在学生中树立生活榜样,激发学生的德育信念。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榜样所起的吸引或阻止儿童模仿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作用都大而深刻。”小学生虽然思维敏捷,但是从某些方面来讲,在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方面欠缺,因此,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比抽象的概念、理论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贴近学生的实际,不仅能增强说服力,更能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决心,净化学生的心灵。
       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德育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实现。”同时,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的组织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德育同样要向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带学生走进现实生活的“活”教材,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上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体验社会和人生。如果只是理论上的讲述,不切实行动,那么,德育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应运用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德育教育。如,学生可以在节假日组织学生为学校退休教师义务打扫卫生、去养老院帮助老人干活、在公园等公共场所担任“爱心公益者”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公益劳动”的认识,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提倡生活化的德育,以生活的真实情况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生活的教育价值,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在生活的大环境中体验道德,提升自我,实现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1版.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6.
       [2]章志光.心理学[M].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
       [3]高德胜.生活德育简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3).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实验小学)

    推荐访问:生活中 育人 育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