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郑风出其东门 [浅谈《郑风.出其东门》的艺术特色]

    时间:2019-01-12 03:18: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郑风・出其东门》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本文从其“直书其事”、“借代手法的运用”及“东门意象的选择”等三个方面揭示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肯定了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出其东门;艺术手法;借代;东门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82-01
      
      《诗经》中的爱情诗写得十分精彩。但人们赏析这类作品时,更多着眼于《关雎》、《汉广》、《静女》等篇,可能以其富于形象思维,偏重于比兴手法的映衬点染,感情色彩更浓,而《郑风・出其东门》一首,则较少得到关注。论家或因此篇主要是用“赋”的语句入诗,所谓“直书其事”,绝少含蓄婉转;且在诗中发了一点议论,所以挂不上号。如王夫之在其著名笔记《诗广传》中谈《郑风》,于这首爱情诗竟无一字提及。而笔者则认为,这首诗与《诗经》中其他爱情诗一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直书其事,因事而发
      评诗,很难立个标准,也不必强立标准。有了标准,难免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框框。严羽教人作诗,“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一概否定“以议论为诗”的作品(引文均见严羽《沧浪诗话》)。这就是框框,实际上取消了形象思维的理性活动。清人师承其说,阮亭先生开“神韵”一派,其在《池北偶谈》中谈诗的某些主张,像又是增设了一些框框。我倒以为《出其东门》这首诗的动人之处,正在于它的“直书其事”,“因事发议”,于直中说见坦率,见专一,见浑厚,也见风趣,含有苦涩而实甘芳的别样滋味,形式与内容都洋溢着朴素的美。诗中那位憨态可掬的男子汉,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布:“我所爱的,永远只是‘缟衣綦巾’‘缟衣茹�’的那一位。”外界的一切诱惑――东门之外的“有女如云”,“有女如荼”,虽然全似天上飘动的云霞,地上盛开的鲜花,他都眼空无物,心静无尘,不惟没有一丝儿分神移情,而且从跨入花花世界起,眼中幻觉成形的,始终只是那位白上衣配淡绿巾、或配绛红巾的姑娘;那位并不在场,但却压过实际在场的一大群女子。用一群如云如花的美女与一个穿着素净衣巾的姑娘相比,托出了意中人的别具风姿和超然不群,而诗中的议论:“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虽则如荼,匪我思且”,同是从“如云”、“如荼”的形象描述中自然引申的观点,融理入情入景,意象浑成,逸趣横生,并不感到空泛与抽象。“看似寻常最奇崛”,写对爱情的专一、执着、近乎痴顽。
      二、借代手法的巧妙运用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最先以衣冠代指人物,用以隐喻人物的身份、品格和生活情趣等等。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创作现象。除《郑风・出其东门》外,另如《桧风・羔裘》以“羔裘逍遥,狐裘以朝”的骄妄,代指昏庸无能的桧君;《桧风・素冠》,以“素冠”、“素衣”、“素�”的简朴,代指服丧守礼的孝子。这些精妙的代指,真是触类旁通,浮想联翩。《诗经》中代指手法的成功运用,对后代文学创作尤其是对诗词、戏曲、小说等作家在刻划人物形象、揭示心理状态、细腻地描写感情世界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经验,并在继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象征化拟人化的传统手法。在《水浒传》、《红楼梦》等著名小说中,大凡主要人物登场,大抵都是先从穿戴的描写入手,引导读者从人物衣冠、配饰的质地、样式和色调等等自觉辨认这些人物灵魂的善恶美丑;人物在变化,衣冠也在变化,外表与内容总保持着和谐的一致;也有伪装,但更能说明本质。
      三、善于捕捉形象
      善于捕捉形象,是造境设意,提高艺术意境的重要手段。此诗以“东门”为背景,环境的选择就很典型。《诗经》中的“东门”意象出现频率很高,篇名中出现东门一词的就有《东门之�》、《出其东门》、《东门之木分》、《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共计五首,其中前两首属《郑风》、后三首属《陈风》。东门或东门外,是陈、郑两国青年男女幽会恋爱的场所。仲春之月,古人有会合男女的风俗。据《周礼・地官・媒氏》条曰:“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淫奔)。”又据《出其东门》中“如云”、“如荼”等描写看,这不是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见到的情景,陈启源《稽古编・附录》曾云:“意此门(东门)当国要冲,为市廛之墟欤!故诸门载于《左传》,亦惟东门则数及第一。盖师之屯聚、宾客之往来,无不由是,其为郑之孔道可知。”王先谦以为:“郑城西南门为溱、洧二水所经,故以东门为游人所集。”陈奂在为《郑风・东门之�》作疏时写道:“传云:东门,城东门也者。郑城西南,溱、洧之所经流,唯东门无水耳,故城东门皆民人所居。”城东门是先民聚居之处,也是进行娱乐的场所。由此而来,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也多在东门一带进行。因此《诗经》以东门为题目的作品都以婚姻爱情为题材。
      “东门”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得到继承和发展,乐府诗就有《东门行》,《古诗十九首》有《驱车上东门》、《东城高且长》等。唐诗继承并扩大了“东门”意象。唐人李峤有《咏门》诗,是侧重于通过“门”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发现其特殊的文化意义。其中“疏广遗荣去,于公待驷来。”一联用典。
      总而言之,《郑风・出其东门》以其“直书其事”、借代、善于捕捉形象等三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启发了后代的文学创作,其艺术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金启华.诗经全译[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2][宋]严羽著,张连第 笺释.沧浪诗话[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东门 浅谈 特色 艺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