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走出“山重水复”之困境,步入“柳暗花明”之胜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时间:2019-01-09 03:25: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由于社会接触面狭窄,部分学生见识浅,作文素材贫乏,学生缺乏作文兴趣。作文教学怎样走出“山重水复”之困境,步入“柳暗花明”之胜境,怎样吹皱那池美丽的春水,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利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作文兴趣。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作文兴趣 提高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2009年全国普通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这与原来的大纲、考纲相比较,要求显然已降低了许多。然而,部分农村学生怕写作文、乡村教师怕教作文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学生见识浅,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学生表达能力不佳”、“写作教学费力不讨好”……成了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的理由抑或借口。事实果真如此吗?我想,现象存在无可置疑,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呢?下面,我结合实践经历谈几点感受。
      一、走出“山重水复”之困境,步入“柳暗花明”之胜境
      曾经看见袁卫星先生对语文的一段精彩而激情洋溢的评述:“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我深深地陶醉,为如此美的语文,更为先生的神来之笔。但再看看现实中语文的悲哀,一时间,我觉得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
      初次教高一,我发现吕叔湘先生十几年前揭示的问题――“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国语,却是大多数不过关”――至今仍是现实。许多学生语言基本功差,话说不清,句子不通顺,词不达意,错别字连篇,800字是翻来覆去凑了又凑还是不够……如果要上升到文化底蕴、精神底子的层面,那就更让人摇头了。
      都说“厚积”才能“薄发”,那就积累吧。为了解决“巧妇无米难为炊”的状况,我发动学生利用一切可用机会阅读手中的教材、读本、作业中的阅读材料,大量写作读书笔记,然后开展读书汇报会,根据写作话题进行教材资料整合,对收集材料进行摘抄、改写、续写、扩写、缩写、仿写等形式多样的变通性写作。再发动学生对比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对比、分析两类内容的交叉点,找出它们的融合点。在作文中有意识地将两类内容结合,增强文章的现实性、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
      古人云:“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阅读教学若仅限于教材上的几篇文章,学生便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除了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思考之外,我还经常指导他们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欣赏一些著名影片,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词汇,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而学生也最喜欢我的杂说、“散打”。有一次,在说到人与自然的抗争时,我在课堂上给他们介绍了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课后,学生不仅动用各种方式把原著借来一睹为快,而且大部分学生自觉写了读书笔记、读后感,之后在期末考试中就有同学现学现用地把桑地亚哥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博得了阅卷者的青睐。随着学生作文的逐渐丰富、流畅,我和学生沾沾自喜,自以为找到了作文的一条捷径,自然也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认识:字、词、句、段、篇,样样不漏过;增加积累容量,“深耕密植”、“深挖墙,广储粮”;课内不够,课外补,利用积累抢时间……原以为凭着我的刻苦与虔诚,我的教学生涯将会充满阳光;原以为凭着学生的广集深挖,他们的作文生涯将会一帆风顺。
      但是,逐渐地我和学生都发现:他们作文时总喜欢“大发死人财”,作文要么传统不经典、要么故事没新编……整个作文让古人死去活来为他们服务,真的应了那句“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太多的相似,李白、屈原、苏轼……总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降临,人物没变,时间、地点也没变,唯一变化的是他们的精神(论点是什么,精神就是什么)。
      刚刚建立起来的对作文的兴趣又荡然无存。刚刚引以为傲的积累又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作文作文又不是做人,不写不会死人。”……消极思想铺天盖地而来。作文的出路在哪里?学生的兴趣怎么找?……一系列的问题成了我每天烦心的事情。
      二、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宋朝大师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使我犹如醍醐灌顶。看来,要想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真的实现作文“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还要回到生活这一源头来找寻最终的答案。
      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正如大师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代人较为浮躁,整天行色匆忙,只顾往前走,仿佛在赶赴一场场转眼即逝的约会,常常忘了留意身边细小的事物。不但是上班族,连学生也忙得不可开交,升学的压力、繁重的学业、情感的饥渴、人心的浮躁,让他们无暇顾及路边的花开花落、邻家小孩的日夜成长、家中亲人的日渐衰老……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视而不见;激扬文字,古今佳作,望而生厌;巍巍群山,绵绵长城,望而却步……
      通过留心观察,认真思考,我和学生发现,我们日夜相处的农村就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题材:攀登龙泉山,你会领略到一代“诗圣”杜甫“一览众山小”的愉悦与自豪;拥抱龙泉湖,你可感受山水相济的胸怀与气魄;踏入桃花故里,你能体验“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走进洛带古镇,异彩纷呈的客家文化、美味可口的伤心凉粉让人流连忘返……成群的高山土鸡,又肥又壮的猪、牛、羊;城乡一体化的怡和新居,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庄稼绿油油、瓜果遍地香……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辛勤的农民,温馨的画卷不正是写景状物、写人绘事的好材料吗?养鸡喂鸭、种菜锄草、钓鱼捕蝉,这生趣盎然的生活体验,城市孩子怎能相比呢?你帮我割稻,我为你插秧,你尝我的水果,我品你的小吃……农家的淳朴善良,怎不叫人动情?而那多姿多彩的民情风俗、客家文化、红白喜事,更容易让人窥见人间百态……在观察中积累,在感悟中萌芽,在创新中成长,慢慢地我们发现写出清新感人的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入生活这一活水,学生逐步体会到了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农村的天地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是真的无写作素材,从而减少了畏难情绪,增添了写作兴趣。有了生活的积累,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了,不再为枯燥、乏味的“八股文”而苦恼了。生活气息、时代气息融入适当的古典气息,学生作文渐渐又有了令人欣慰的亮点。
      三、开辟作文的第二课堂
      现在,大多数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除了“手中无粮、心中发慌”外,更重要的是缺乏巩固兴趣的机制。每次作文,不少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逼”,“扯草草塞笆儿”敷衍了事只为应付。开辟作文的第二课堂记录、巩固学生的兴趣迫在眉睫。
      那么,怎样开辟作文的第二课堂才能引来“金凤凰”呢?在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参与学校刊物
      针对我校学生在用青春与热血谱写自己的历程,师生们创办了自己的刊物《康中青年》,描绘他们飞翔的身影、奋斗的足迹、飞翔的声音、涅�的方式……有了《康中青年》,学生通过“横向交流”自我表现;有了《康中青年》,学生习作不断“亮相”;有了《康中青年》,学生自由写作,“口味”常新;有了《康中青年》,学生留下了编演课本剧时的点点滴滴;有了《康中青年》,学生们有了展示语文学习成果的舞台,磨砺写作技艺的练兵场……
      2.教师下水作文
      现代学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现实,各种困扰层出不穷。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我经常给学生自由写作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利用日记、周记、随笔等机会书写心灵之语。同时,我也经常利用作文交流机会与学生开展心灵对话。师生一起写作,这本身就是一种鼓励,一种鞭策,也是一种享受。老师利用写作阵地在下水作文中,言传身教,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下水作文对教师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教师在与学生共同作文时,有利于对考题作深入研究,掌握评分标准,体会学生的写作状态,能更多地了解情况,有利于改进作文教学。学生也从老师的文章中受到启发,得到感悟,写作更认真了,收获更直接了,思想更纯洁了。
      总之,有针对性地开展作文教学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写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久而久之,学生的聪明才智乃至创作能力就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为作文教学走出“山重水复”之困境,步入“柳暗花明”之胜境指引了方向。近年来,我向着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目标,边学习,边借鉴,边摸索,渐渐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在这条路上我渐渐明白了:农村学生的心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更不是腹中空空的痴者。怎样吹皱那池美丽的春水,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利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作文兴趣。

    推荐访问:胜境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困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