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作曲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19-01-06 03:34: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培养出的当代作曲人才并不贫乏,但没有形成有一定规模的音乐创作基地。作曲人才未得到重视是作曲专业学科建设战略上的最大失误。对于作曲专业教学,我们既要保持它的传统文化特色,又要策略性地将其建设成为一门综合音乐修养学科。在全国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敢于冒险和尝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作曲专业的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理念的高素质复合型音乐学人才。
      一、四大基础课程的革新
      作曲理论课程包括:和声、复调、曲式、配器,是作曲专业四门技术基础课程。在这一系列课程中,它们都要有先修课程作为基础被选择并加以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连接紧密而又相辅相成,但又相对独立。它们作为不可或缺的“元件”,通过我们的思维将其按照一定的揉合方式,有机地结合以构成音乐作品。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是在思想观念上循序渐进地有所转变。如何将这些理论的知识与社会需求相互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应用到音乐教学与创造的实践中来,这些问题就给我们理论课程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我们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念,有意识地认识到把和声课、复调课、曲式课、配器课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机地应用到他们所创作的音乐作曲作业中来,也就是要学生们逐渐强化理论应用意识,进而深刻体会到开展这四门基础课的重要意义。在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思考到布局和结构、形态和和声、呼应合调性、统一和变化等创作要素的时候,就自然地会感悟出他们所作的努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所创作的作品逐渐有了章法,将理论知识转变为他们的实践经验。同时,学生的习作作品在消化和吸收以西方音乐理论为主要成份四大基础课程的知识是必要的,但决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当成教条戒律,束缚我们的创造思维,应该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展现时代的风采,特别是要具有一定的民族色彩。这就要求我们在以一定规范为准则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固有模式,拘泥于固有的传统形式,而要有所变通和有所创造,大胆扬弃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这样我们可以比对传统音乐中的与西方异同的曲调和风格来进行相关作品的创作。
      二、音乐赏析课的重要作用
      我们目前的作曲专业课中特别是缺乏欧美的传统经典作品,而赏析课则侧重于对曲式的讲解和传授,忽略了以系统音乐史的角度来讲解作品的方式。这就必然造成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经典作品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被社会或大众所接受的流行音乐曲目特别有限且大多数是大型交响乐曲,涉及到适合学生年龄层面的中小型经典音乐作品非常匮乏。因此,我们在音乐赏析课上应该把通常不容易碰到的经典音乐作品按演奏时间长短编选入教材,使学生们可以较为系统地把握西方音乐各时代各流派的传世之作。学生们在脑海中有充裕和广博的音乐素材,以后的创造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并行云流水般地展示出来,使他们逐渐培养出对音乐气息和艺术的自我理解和表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音乐赏析课中还应该包含有具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单声部或者是多声部的混编的民歌、相关民族器乐演奏的曲目,广泛盛行于不同区域和由不同器乐所演奏的独奏或者是合奏曲目等。我们选择的标准是只要求曲子有一定的代表性、民族特色、生动活泼即可,而对各个曲目之间是否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内在联系不作要求。由于某一具体曲目的好坏与演奏者演奏的优劣大有关系,因此我们尽可能地选用未经后续编配的原始音响,可以将不同演奏的曲目进行横向的比较和筛选。教师应该以引导学生以听曲子和赏析作品为主要教学目的,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恰当和及时的启发性引导,特别是要减少纯理论的说教和解释,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从音乐中自我发现作品的精华与不足之处,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从优秀的音乐中形成自己的音乐概念,为今后的作曲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计算机音乐的制作
      我们对使用以计算机相关软件和与之配套的数字声音发音系统和效果处理器共同制作的音乐作品,称之为计算机音乐,也可以将计算机参与的所有项目都广义的概括进来。在作曲专业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计算机辅助教学其创造性的扩展和组合能力,启发学生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音乐作品创作,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传统形式的作曲教学带来新的音乐创作形式和思维方式,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创作冲动及感情转化为音乐开创了一条全新的路子。但是我们还也应当认识到计算机音乐制作只是工具或者说是制作技术,一个没有接触过传统和声和配器法、对作曲理论一窍不通的人,绝对不可能仅仅依靠先进的计算机创作手段就能制作出完美的音乐作品来。这是因为,演奏者在演奏时所面临的细致入微的情感变化的真实感音效,不能由舍弃传统乐器或交响音乐,而完全通过计算机虚拟出的音响来达到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计算机音乐制作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有利于丰富和提高中华民族创新意识的思维方式,这一方法使得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没有明显的脱节,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风格特色。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深化作曲专业教学改革甚至是整个音乐专业教学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与国际先进音乐教学理念相接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马辉编.歌曲写作教程[M].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
      [3][奥]阿诺德・勋伯格著.吴佩华译.顾连理校.作曲基本原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4]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庄元.当代中国音乐声学研究述要[J].中国音乐学,2005,(2).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作曲 几点思考 专业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