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求知路上因你而不同] 求知路

    时间:2019-01-03 03:27: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教师如同导演一样,掌控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气氛和进度,一门学科是否受学生欢迎,除了老师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外,能否与学生维持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教师来说,与少数民族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作者以一名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并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所闻所感,对如何与少数民族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它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和谐 师生关系 重要性 思考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个年头,中国在世界史册上勾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加入世贸组织,港澳回归,中国北京奥运会的胜利举办……纷至沓来的好消息令无数中国人欢欣鼓舞,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化,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而且要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胡锦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从1978年到2008年这30年,是中国教育腾飞的30年,也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30年,更是少数民族教育进步的30年。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5所民族类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超过20万人,而且还拥有了大批少数民族硕士、博士。这些除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支持外,还应归功于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们。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与少数民族学生的融洽相处,也不可能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如此多的少数民族人才。因此,和谐师生关系在少数民族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倡导,那么如何在少数民族教育中体现这种“和谐”呢?这就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实现。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总会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从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文章以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学的所闻所感为出发点,认为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师生关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许多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教师由于不懂得民族语言,很多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也不是很好,因此师生之间很难顺畅地沟通,久而久之,自然就疏远了彼此的师生情。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没有了师生情,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而讲课,而学生也只是为了听课而听课,长此以往,学生对老师和这门学科失去了兴趣,表面看来教和学的任务都顺利地完成了,但实际上,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不能很好地甚至根本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次,少数民族学生不同于汉族学生,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风俗习惯都有其独特性,而且有着很强的民族向心力和民族自尊心,但是我国的民族教育起步较晚,民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基础较汉族学生可能会差一些,所以对问题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效果并不一定尽如人意。然而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就很不能理解,没有真正地从民族生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切身感受。也许不经意间的一句失望或批评的话语,就会极大地挫伤少数民族学生的自尊心,例如:你们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呢?也许就是这么一句话骤然拉远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再次,教学方法上仍旧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的模式,教师的课堂设计缺乏新意,也没有过多地从少数民族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能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硬性的以书本上规定的条条框框进行教学,很不利于民族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加之有些科目对他们来说学起来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如英语。其实少数民族语言在发音方法、语法结构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与汉语有较大的差异,而英语学习又是与汉语基础紧密相联的,这本身就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纠正同学们的错误,不能带领学生反复练习,让学生听清、看清老师的每一个发音,慢慢地学生们就会产生“学也不会,不学也不会,不如不学”的消极思想,因此,这些既不利于教师的教,又不利于学生的学。
      最后,课堂上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突发情况,如学生故意刁难老师,开小差,哗众取宠,懒散,上课睡觉等,给少数民族学生上课时这些情况也时有发生,而有些老师可能会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十分严厉地呵斥学生,甚至与学生在课堂上发生争执,其结果只能是将矛盾进一步激化,给师生双方在心理上都造成强烈的抵触情绪。当再给这个班上课时,老师也没心情将精心准备的内容教给大家,而学生们也没有兴趣再听这个老师的课。
      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应该严格,不要严厉;严厉是封建的,如体罚等,那是使教师变成了统治者,而学生则变成了被统治者。教师要严格,要学生尊敬。”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前提和保证,传道、授业、解惑恐怕也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与少数民族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共有少数民族人口约1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由于社会、历史地域等多方面原因,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十分落后,有些民族甚至还过着近于原始社会的生活,根本谈不上教育二字,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在经历了起点低、发展慢的艰难阶段后,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不仅基础教育基本得到了普及,而且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2005年底,少数民族在校生总数已超过200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约为100万人。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令人欣喜的成绩,广大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功不可没。因此,为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给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正确处理好民族间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少数民族教学发展的角度看,教育是少数民族全方位发展和进步的战略步骤。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1]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同时也是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主动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师生能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学生们学习起来不仅没有压力感和拘束感,反而会以更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们也会带着愉悦的心情,愿意将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寓教于乐,既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其次,从民族团结的角度看,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花独放不是春”,在56个民族共同繁荣的大家庭中,只有汉族教育的发展,而忽视了少数民族教育,很不利于和谐社会的进步。与各民族学生构建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民族间的隔阂,让各民族的师生有机会相互沟通、相互了解,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对促进民族团结的意义非同小可。
      最后,从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教师职业素养的角度看,通过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一同成长,会推动所有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更适合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勇于向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出挑战,深刻体会探索和发现的快乐,从而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升,也利于每一位教师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定位。
      三、与少数民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
      作为一名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学习经历和平时的教学观察,对如何与少数民族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几点思考。
      1.教师要先撇开对民族学生的偏见,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建立师生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为学莫过于尊师”,只有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他们也是被教师尊重的,他们的身上也有闪光点,才能从心里真正地敬佩老师。虽然我国民族学生的教育起点不高,知识背景和结构也较汉族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但教师首先不应该将个人的感情色彩带到教学中。在课堂用语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尽量避免刺伤到少数民族学生的自尊心。有时他们需要从老师那里得到肯定,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信心十足。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教师应多鼓励并相信少数民族学生有能力学好每一门学科;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只要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
      犹太哲学家布贝尔说:“当教育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而让位于一种奇特的情况:他把教育者看做是一个可以亲近的人。信任不是强求得来的,只有坦率而真诚地参与所要交往的人的生活(指自己的学生的生活),并担负起因这样地参与生活所引起的责任,才能赢得他的信任。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
      2.教师要在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悉心观察,了解、研究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考虑他们的切身感受,争取建立一种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少数民族同学身上所代表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教师需要好好学习的。
      3.教师要通过教学反馈,反思自己。当学生表现出厌学,课堂表现不好或故意扰乱课堂秩序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只怪学生太难教,要善于换位思考,当发现问题时,问问自己:为什么学生要这样做?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通过这样的反思,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找到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教师基本职业道德的培养,利于师德的提升。
      4.在给少数民族学生上课时,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讲求一些技巧,既要从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又要通俗易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尽量将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的天赋、热情好客的性格作为教学的有利条件,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与少数民族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四、展望
      200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的时代给少数民族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也给如何与少数民族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用心与学生真诚沟通,各民族师生关系就一定能绽放出灿烂的“和谐之花”。
      
      参考文献:
      [1]李瑾瑜.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
      [2]邹为诚.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3]沙斯尔.民族高等教育在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大众商务,2009.3.
      [4]滕星.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与教育[M].民族出版社,2002.1.
      [5]阿布都.浅论少数民族教育.中国民族,2006,(5).

    推荐访问:求知 因你 路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