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让美育穿行于语文教学之中

    时间:2018-12-28 03:40: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挖掘文本――激发审美意识;2.披文入情――注重审美体验;3.训练表达――培养审美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美育 审美意识 审美体验 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的教学,与美育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
      
      1.挖掘文本――激发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在生理心理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审美教育并在审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审美教育和审美实践的产物。人们要进行审美活动,必须具备审美意识。美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就在于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人认识与改造世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纵观现行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选编入教材中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熔自然美、社会美等于一炉。因此,挖掘教材美的意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1.1挖掘自然美
      初中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美。如《沁园春・雪》里的北国雪景;《荔枝蜜》中碧海似的荔枝树,满野嗡嗡嘤嘤、忙着采蜜的蜜蜂;《社戏》中清幽寂静之夜出现的朦胧的月色,绰约多姿、清香四溢的稻麦;《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大自然的语言》、《春》引领我们走向美妙的世界,感受四季的交替,顿悟生命真谛;《三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归园田居》展现山水田园的灵气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践证明,充分挖掘文中或清朗或奇伟或妖艳或雅致的自然之美,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1.2挖掘社会美
      初中语文的许多课文中也蕴藏着丰富的社会美。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是一曲弘扬中华“女性”美德的颂歌,全文通过描写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日常小事,体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苦人民中的一员”的勤劳俭朴的品质、宽厚仁慈的美德、坚强不屈的性格特征;《中国石拱桥》、《故宫》、《苏州园林》、《人民大会堂》等一系列说明文,从事物的构造、用材等方面向人们展现了雄伟壮观的建筑之美;诗歌《敕勒歌》、《春夜喜雨》、《诗经・五风》等充分表现了音韵之美;《记一辆纺车》《荔枝蜜》等是劳动美的赞歌;《驿路梨花》是社会风尚美的颂歌。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掘、感受这些美,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美、创造美。
      1.3挖掘艺术美
      从艺术表现来看,诗歌、散文往往表现出一种音韵的和谐美,结构的精巧美,意境的典雅美等;记叙文、小说在形式上往往表现出语言的流畅美;说明文、议论文往往表现的是一种科学美、思辨美和逻辑上的严谨之美。
      
      2.披文入情――注重审美体验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就是说作者因情动而创作出作品,作品体现作者的情;而读者欣赏作品就要入情,通过文辞去了解作者的情意美感。除了具有形象性以外,还有感染性的特点。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就是指在赏读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在“情”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身临其境,“沿波讨源”,领会文章的意境,触摸到作者的心灵。
      2.1加强朗读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能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大意;朗读,能让学生基本明了内容含义;朗读,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用意和思路;朗读,能让学生深刻感受那种美的意境,欣赏脑海中自觉幻化出的美丽画面。实践证明:朗读课文是激发情趣的关键。通过朗读,课文中的美学意蕴得到了初步的揭示,美学价值得到了相应的开掘。因此,对于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最适宜运用朗读,让学生来感受美。例:教学朱自清《春》时,教师宜用较为舒缓、轻柔、欣喜的语调语气进行朗读,使学生从坚韧的春草、温柔的春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和璀璨的百花等这些鲜明的形象中感受并领略散文内容的意境美、语言的形式美,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春天的美景;教学《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教师宜用平和温情的语气进行朗读,使学生从平实的叙述、诚恳的报答、深情的思念之中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美好形象;范读老舍《济南的冬天》,应用温情的语气;范读曹操的《观沧海》,应用豪迈的语气等。
      2.2创境想象
      美的体验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必须诱导激发学生对审美客体的喜悦感、质疑感、惊异感等,调动学生的审美潜力,使学生产生审美激情,进行深刻的审美体验。实践证明,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可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手段,把一些与学生相关的音乐、图片再现出来,创设美妙的情境。例:教学《荷花》一课时,通过优美的画面展示,轻柔的音乐,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随着语言文字描绘的深入,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到荷叶油滑、花瓣细腻的触感,也把自己想象成了一朵洁白的荷花。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促进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3.训练表达――培养审美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美的能力,关键是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情感和兴趣,这是审美创造的源泉和内动力。语文教学中激励学生创造美的途径很多,比如作文、周记等。作文作为语言的“输出”,是一种创造表达。学生在作文中可以说自己的话,袒露自己的情感历程,表现自己对美丑的判断,享受自己的创作成果,这也是一种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例:指导“写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用感情去交流,实实在在地身临其境,通过自己的思维,把看到的美景诉诸笔端。指导“写人”,要启发学生去发掘人物的特点,如人物的外貌、性格、心灵、行为等,综合这些,才能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总之,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它寄情于山水,融美于心田。唯有让美育穿行于语文教学之中,才能让学生在美的海洋里自由遨游,神思飞扬。

    推荐访问:美育 穿行 语文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