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三苏祠的园林建筑艺术】 园林建筑平面图

    时间:2020-07-13 07:24: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三苏祠园林建筑从建园元代建祠到今,经历了数朝修缮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及民国建造。本文对三苏祠建筑艺术特色及三苏文化对三苏祠建筑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关键词 三苏祠;园林建筑艺术;建筑布局
      
      三苏祠位于眉山城西南隅纱彀巷内,原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的故居。后经过朝代变迁,毁于战火中,几经重整后,改宅为祠,有丰富的建筑形式。
      1.三苏祠园林建筑的历史沿革
      1.1 宋元朝
      宋代,三苏祠为三苏父子故居,原为3335m2的庭院,元代延佑年间(1316年)改宅为祠。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重修三苏祠。明嘉靖九年(1530年),侍御邱道隆命眉州太守莫钝维修扩建三苏祠,并割九寺庙田产为苏祠祀田。
      明末三苏祠毁于兵火战乱,仅存五碑一钟。
      1.2 明清
      清康熙四年(1665年),眉州知州赵蕙芽模在原址拟重建三苏祠的主体建筑――飨殿、启贤堂、木假山堂和瑞莲亭。嘉庆十一年(1806年),增修东西厢房和方墙门道,重塑三苏父子塑像并设神龛3座。嘉庆十八年(1813年),知州赵来震对三苏祠进行大维修,三苏祠“池之两岸,叠石成壁”,建来凤轩(原济美堂)等。咸丰三年(1853年),建快雨亭。同治九年(1870年),增修三苏祠大门(现为前厅)及耳房。光绪元年(1875年)四川省督学使张之洞倡导修筑云屿楼(原为东坡楼)、抱月亭、绿洲亭。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为纪念陆游、魏了翁登披风榭拜东坡遗像事,建披风榭。
      1.3 民国
      民国八年(1919年),眉陈筹资对三苏祠进行了大维修。至今,祠堂个别方墙等存有民国建筑风格的一些痕迹。民国十七年(1928年),眉山地方官绅集议拓建三苏祠,相继增修了南大门、百坡亭、式苏轩、半潭秋水一房山、船坞、彩画舫等,并修甬道、小桥,将三苏祠改名为“三苏公园”。
      1.4 近现代
      解放后,重修南大门、式苏轩、西大门等。1967年,三苏公园更名为人民公园。
      2.三苏祠的园林建筑艺术
      三苏祠由宅改祠,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园林建筑的风格,是蜀中最负盛名的园林之一。它的建筑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游憩开发潜力,是四川古典园林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三苏祠主体建筑构建于三面环水的半岛上,既保持了传统的西蜀民居风格,又有古祠堂的庄严肃穆。
      2.1 三苏祠建筑分类
      在过去的700多年里,三苏祠作为四川古典园林的典范不断发展演变。从延佑年间改宅为祠以来,经历战火的大规模破坏,后经清官员们百年的经营,逐渐将其演化为凭吊三苏父子的公共性质园林。
      三苏祠祠内的建筑法式多种多样,屋面有歇山式、硬山式、悬山式、攒尖式等,结构有抬梁式、穿逗式、穿逗抬梁式等。
      三苏祠的建筑的修建时间大体可分为三段:其一是康熙四年眉州知州赵蕙芽模在原址拟重建的三苏祠主体建筑――飨殿、启贤堂、木假山堂和瑞莲亭。其二是民国十七年(1928)地方官绅集议拓建相继修建的百坡亭、船坞、彩画肪、半潭秋水一房山、式苏轩、消寒馆、八风亭等。其三是解放后政府重修的景苏楼、疏竹轩、南堂、海棠亭、绿筋轩、若香轩 、式苏轩、碑亭、南大门、西 大门等。
      2.2 三苏祠园林建筑的布局
      2.2.1飨殿、启贤堂、木假山堂和来凤轩飨殿、启贤堂、木假山堂兴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由当时的眉州知州赵蕙芽模在原址上重建。来凤轩建于嘉庆十七年(1812)。
      作为三苏祠的主体建筑,从平面上看,飨殿、启贤堂和木假山堂、来凤轩沿中轴线次第展开,布置精妙。从功能上看,这四座建筑是三苏祠的的控制中心,统领全园。
      2.2.2瑞莲亭――百坡亭――披风榭――东坡盘陀像《眉山县志》中记载“宋魏了翁为守,因旧沼疏凿而为环湖。环湖西筑翠洞、书台、起文堂、东有披风榭,中绘东坡像。”
      瑞莲亭建于清康熙四年,位于瑞莲池西池上,为八角十二柱,攒尖式屋顶。有小桥与岸相连。
      披风榭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瑞莲西池北岸,坐南朝北。重檐歇山式,一楼一底,底层四周置飞来椅。面阔进深九米,榭高十米。是此景观轴线的中心建筑。其巨大的体量和高耸的气魄,让其成为景观视线的汇聚点。
      靠三苏祠主体祠堂以西,以瑞莲池为中心,由南向北分别为瑞莲亭、百坡亭和披风榭。作为三苏祠最重要的景观轴线,三座景观建筑在空间方位上隔水相望,视线通透,遥相呼应。于瑞莲亭可将百坡亭、披风榭及东坡盘陀座像尽收眼底。而全园的点睛妙笔在于,从瑞莲亭或百坡亭北望,东坡盘陀座像适宜的尺度和位置使它恰好框景于披风榭中,让原本与披风榭相隔一小型广场的东坡座像仿佛置于其中。
      2.2.3绿洲亭―抱月亭―云屿楼―画廊由南大门右行是一片静谧的空间。该片区通过双层攒尖式的抱月亭、攒尖式绿洲草亭、诗书文人画廊及靠园墙的狭长竹径,营造文人画般的园林意境。东池“灵沼遗香”,水中浮绿洲、抱月二亭相缀,互为景观。与左侧由陈列馆挑檐出来的单面画廊在构图上点线呼应。池东北角的抱月亭双层六角尖顶,轻盈别致,以小巧石桥披风榭与东坡像与岸相通而立于水上。
      3.三苏文化对三苏祠园林建筑的影响
      三苏祠因三苏父子而享誉中外,三苏父子以其卓越的创造才能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千古文章辉耀古今,三苏在文学上造诣极深,既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称“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颍滨”。三苏父子在文学史等方面有巨大成就和崇高的地位,对三苏祠的修葺产生了极大影响。
      三苏祠在陆续重建中,续承三苏文脉和造园意境,旨重现三苏故居的原貌。东部屋宇典雅,堂廊相接,前厅和飨殿,以及后面的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回廊构成三进四合院。在同一轴线上,由南向北,东西厢房在左右均衡的基础上由自由变化,形成不严整对称的格局以保持宗教礼法。这种格局既保留了祠堂应有的庄严肃穆,又具有住宅改祠堂所具独有的四川民居特色。
      瑞莲亭等景点的营造具有人文精神。清康熙年间,眉州州牧赵惠芽模拟拓建了今天的瑞莲池,该亭为八角十二柱,攒尖式屋顶,因昔苏洵种瑞莲于池中,后每年开并蒂莲花,为州士科名之吉兆而建。横跨瑞莲池的百坡亭,名取自东坡《泛颍》诗:“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
      
      参考文献
      [1] 郭丽,等. 三苏祠的园林艺术特色分析[J]. 中国园林,2006(5).
      [2] 徐丽. 苏祠漫步[N]. 眉山:四川眉山三苏博物馆,2008(9):4-6.
      

    推荐访问:建筑艺术 园林 三苏 三苏祠的园林建筑艺术 园林建筑艺术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