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我国七十年代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

    时间:2021-02-01 20:02: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买一件“的确良”衣服不要千辛万苦,百辛百苦行不行?
      
      20世纪50年代,中国从苏联引进了一批成套设备和技术,先后建成了156项大型工程项目。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趋于紧张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不得不另辟蹊径。毛泽东开始考虑扩大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1964年1月7日,他在听取公交会议情况汇报的讲话时提出:在一定时候,可以让日本人来中国办工厂、开矿,向他们学技术。经毛泽东批准,在周恩来主持下,从60年代开始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先后引进了84个项目,使用外汇2.7亿美元,填补了一些行业技术设备方面的空白。如北京维尼纶厂、太钢五十吨氧气顶吹转炉,洛阳单晶硅厂等项目。“文革”初期中央批准从一些发达国家进口新技术和成套设备,但因具体落实进口项目时意见很多而搁浅。进入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周恩来领导批判极“左”思潮和落实政策,中央提出“切切实实地解决国民经济中几个关键问题”,为中国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与机遇。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同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重新打开了处于二十多年隔离状态的中美关系的大门。在此基础上,中美两国不断扩大、加深彼此间的交往。毛泽东在会见尼克松的时候,批评了中国在外贸领域闭关自守的错误做法,他说:“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不肯。……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在随后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双方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和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中国外交获得新的活力和广阔的活动天地,中国出现了对外建交的又一次高潮,与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一批国家建交,中英和中荷外交关系从代办级升格为大使级。至1973年底,中国已基本上完成同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建交的过程。外交关系的突破带来了对外经贸合作关系的新契机。进入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生产力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急于找产品市场,找资金出路,对同中国做生意十分感兴趣,这就为中国引进成套技术设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九一三事件”后,国内的政治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着力调整干部政策、经济政策以及其他方面的政策,在一系列相继召开的全国性专业会议上,通过批判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包括对外工作中一些“左”的错误做法,来消除“文革”对经济方面的破坏性后果,恢复政治生活和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针对因受林彪鼓吹“突出政治”的影响而普遍存在的不敢抓生产、抓业务的倾向,周恩来批评说极“左”思潮就是“空洞、极端、形式主义,空喊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他强调“运动就是要落实在政策和业务上。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挂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要挂在业务上”,鼓励各级干部理直气壮地抓生产、抓业务。1972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按照周恩来的指示精神,以一个整版发表三篇批判极“左”路线和无政府主义的文章,揭露了“文革”中盛行的“打倒一切”、“砸烂一切”、“群众运动天然合理”等谬论,特别告诫人们要警惕极“左”思潮的“重新出现”,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周恩来领导的批判极“左”思潮,得到了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工农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国内局势明显好转,给引进成套技术设备创造了必需的工作环境。
      70年代初,人民群众的穿衣问题,是中央要着力解决的一个影响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中国引进成套化纤设备有着急需的紧迫性。中国纺织工业的原料主要来自于天然纤维,天然纤维又主要来自于棉花,但棉花的产量长期停留在年产4000多万担的水平上。毛泽东曾经讲过:“解放这么多年,吃饭和穿衣问题还解决不好,怎么向人民交待?”他指示: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棉花抓紧。70年代前后,几乎每年都要召开由周恩来亲自主持的全国棉花会议,主要产棉县的县委书记、县长必须参加,会议的主题是各地要多种棉花、多卖棉花给国家。即使这样,实际上1971年中国的棉花产量才4300万担,比1970年减产7.6%。4300万担,扣除农民自己用的棉花,再扣除军用和城市居民用的絮棉,能够用于纺织的只有3100万担。种棉花有一个粮棉争地的问题,如果增加棉花产量,就要扩大棉田面积,势必减少粮田,进而引起吃饭问题,那就会影响到全局,毕竟粮食还是最重要的。棉花生产的困难,导致纺织工业不能多生产,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穿衣问题。当时世界上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它们解决穿衣问题的出路,都是走发展化纤工业、以工业原料代替农业原料的道路,化纤占它们纺织用原料的比重达到40%以上。为了解决中国纺织业的原料问题,进而解决穿衣问题,纺织工业部曾借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专门向中央写报告提出“实行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但化纤主要是合成纤维,其技术问题国内解决不了,只能发展粘胶纤维、维尼纶纤维,由于纤维质量不好,品种适应面很窄,不受群众欢迎。而最受群众欢迎的涤纶(民间叫“的确良”)、腈纶(民间叫“人造羊毛”)等纤维非常少。到了70年代初,人民群众的穿衣问题,已成为中央要着力解决的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据《李先念传》所叙:1971年八九月间,毛泽东到南方视察,在长沙看到服务员穿着漂亮的“的确良”衣服,就问从什么地方买的。一位服务员说,千辛万苦才从北京买来的。毛泽东听后很感慨,并记在心里。回到北京后,有一天毛泽东把周恩来找去,在谈到这件事时,问我们能不能也搞点化纤,还诙谐地说,买一件“的确良”衣服不要干辛万苦,百辛百苦行不行?周恩来说:我们没有这个技术,还不能生产。毛泽东又问:能不能买?周恩来说:当然可以。事后周恩来向李先念、余秋里传达了毛泽东“我们也搞点化纤”的指示,要他们研究办这件事情。
      
      “四三方案”是继“一五”计划后第二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四个方案中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
      
      根据毛泽东的意图,引进成套设备技术,开始重点是进口成套化纤技术设备,以解决人民群众非常迫切的穿衣问题。1972年1月22日,李先念、华国锋、余秋里联名向周恩来报送了国家计委《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该报告中说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迅速发展化学纤维和化肥原料,拟向国外进口成套化纤、化肥设备和部分的关键设备。化纤方面,拟从

    推荐访问:成套 引进 我国 设备 技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