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孔子的大学之道

    时间:2021-06-28 20:00: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孔子的大学之道与六经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十有五而志于学”,首先学的是《诗》。“三十而立”,是立于《礼》。“四十而不惑”,是因为深刻领会了《书》。“五十而知天命”,是因为深刻领会了《易》。“六十而耳顺”,是因为深刻领会了《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得益于《春秋》的创作。孔子从一个苦难的少年成长为中华民族世代景仰的圣人,他用一生的不懈追求实践了他自己所开辟的,以六经为主要教学内容,目的在养成个体和谐人格的大学之道。追随孔子的大学之道,我们的大学一定能培养出人格完美的人才来,和谐社会的理想亦庶几可望。
      关键词:孔子;大学之道;六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3)03-0097-06
      收稿日期:2012-11-06
      作者简介:美国钧(1962-),男,湖南宁乡人,教育学博士,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史、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朱子解释说:“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1]
      孔子的大学之道与六经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十有五而志于学”,学的是《诗》。“三十而立”,是立于《礼》。“四十而不惑”,是因为深刻领会了《书》。“五十而知天命”,是因为深刻领会了《易》。“六十而耳顺”,是因为深刻领会了《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得益于《春秋》的创作。孔子从一个早年丧父、“少也贱”的苦难少年,成长为一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各民族景仰的圣人,他一生所走过的道路是一条他自己开辟的、以六经为主要教育内容、目的在养成个体和谐人格的大学之道。
      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出身不是问题,一个人后来的成长都是靠自己。孔子很小父亲就去世了,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生活贫困,是一个苦难的少年。重要的是孔子到了七十岁的时候,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真正的自主的境界、自由的境界、自在的境界。孔子在人生的暮年达到了人生最辉煌灿烂的生命体验的高峰。圣人非生而知之,而是一生不懈地追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闻善而徙,闻过则改的结果。由于一生不懈地追求,孔子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通过对经典的领悟都达到了人生的理想目标。
      一
      古代十五岁读大学。十五岁读大学是有道理的。《大戴礼记·本命》说:男子“十有六情通,然后能化。”《白虎通·辟雍》说:“十五成童志明,入大学,学经术。”古人把情通志明看成是读大学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懂得男女之情才能明白世间的事情,理解礼仪制度背后的道理。《礼记·昏义》说:“昏礼者,礼之本也。”不懂男女之情就不会懂得婚礼,不懂得婚礼就不会懂得其他的礼。所以读大学要到通男女之情之后。有明确的志向是读大学的另一个条件,大学要靠自己读,以自学为主,志不可不明。
      孔子正是在此时始志于学的。到孔子生活的年代,西周时期建立起来的辟雍、泮宫早已荒废,即使辟雍、泮宫仍然存在,一个“少也贱”的人是不大可能有读大学的机会的。人生的境遇中有机会一说,但任何机会只属于有志气的人。没有机会,有志气的人也能为自己创造出机会来。
      孔子“志于学”,首先学的是《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之于言。”(《毛诗序》)诗歌表达情感,激励志向,“思无邪”的《诗》能将青少年的情感和志向引向正确的方向。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大学教育要从学《诗》开始。“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礼记·学记》)《宵雅》即《小雅》,西周的大学一开始就要学习《诗·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用以激励初入学的学子们的志向。郑玄说,这三篇“皆君臣宴乐相劳苦之诗,为始学者习之,所以劝之以官,且取上下相和厚”[2]。孔子说:“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论语·公冶长》)孔子年轻时大约如“吾党之小子”一样,狂简而且文采斐然。狂简就是志向远大,甚至有点狂傲。斐然成章显然是读《诗》的结果。
      关于《诗》的教育作用,孔子自己有如下论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兴”是启发、鼓舞、感染的意思。“观”即通过诗中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认识社会。“群”即大家聚在一起讨论诗歌,互相感染,互相提高。“怨”即用诗歌表达对不良政治的不满。总之,诗教能激发人的情感;引导人在体察风物人情、相互切磋的活动中完善情感;让人委婉地表达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还可以帮助人了解大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得审美情感。因此,受过良好诗教的人温柔敦厚,通情达理,近能事父,远能事君。相反,不学诗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也看不见,不通人情,遇事说不出一个道理来。
      二
      但是,由诗所兴起的狂劲需要用礼来裁抑,使之合于规范和法度。诗教启发人的情感,激励人的志向,造就的是生龙活虎、热情奔放、敢怒敢怨、真实鲜活的人,如同一块璞玉,需要雕琢。如果说诗教是教育人懂得人有什么欲望和情感,欲望和情感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那么礼教的目的则是要教育人节制和约束个人的欲望和情感,在具体的活动中如何“立人”、“达人”而不害人[3]。“兴于诗,立于礼”,“三十而立”是立于礼,是达到了《学记》所说的“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的境界。

    推荐访问:孔子 之道 大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