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追寻“有根”的德育

    时间:2021-07-15 00:00: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两周一次的教师讲堂活动中,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做了题为“数学教学与德育渗透”的主题演讲。该教师从“在数学教学中顺势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六个角度,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具体案例,有理有据地阐述了他心目中的数学学科渗透德育的方法与路径。例如,这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一知识点时,借助了王昌龄《从军行》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组织学生思考“攻破楼兰”是“返回家乡”的什么条件。教师先要求学生写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等价命题:如果“返回家乡”则“攻破楼兰”,然后引导学生认知“攻破楼兰”是“返回家乡”的必要条件。完成上述教学内容后,这位教师开始顺势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不破楼兰终不还”引导青年人养成报效祖国的行为习惯,进而将之升华为青年人应有的理想……
       我很欣赏这位年轻教师的探索精神,更欣赏他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的丰厚的教育情怀,但却对他开展德育的具体方法持不认同态度。我以为任何一门学科进行德育渗透,必须以该学科的内在知识结构为基础,致力于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品德、穷根究底的态度,而不是脱离了本体知识,只从思想品德教育的层面展开说教。在上例中,该教师以王昌龄的诗句作为教学资源,将文学素养和数学素养融合为一体来进行数学学科知识的传授,已然超越了数学教学的课程属性。这样的德育既割裂了知识的完整性,又因为缺乏具体的教育情境而很难将爱国情怀植入学生的灵魂深处,这是“无根”式说教,而非“润物无声”式的渗透。
      这位年轻数学教师的教学探索让我想到了新课程改革十余年来理科教学渗透德育的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鼎足而立的教学背景下,为数不少的理科教师因为对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理解不够深刻,误以为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宣扬爱国主义等优良品德,而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舍弃了本学科教学内容中的求真和唯美的德育元素,没有很好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活动中敬畏知识、探索奥秘、感悟美好、体验智慧和发现快乐。
      那么,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呢?我认为,教师需念好四本经:
      第一,念好课程之经。不同的课程承载着不同的育人目标。所有的课程都拥有真、善、美的本质,但善与美的价值更多内蕴于人文类学科的课程体系之中,而真的特性,则更多寓于理科性质的课程系列之内。因此,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立足于本学科的内在课程属性,将德育渗透于学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以数学学科为例,教师与其在某个知识点的传授中硬性嫁接某种道德品质,不如立足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思维困境,引领学生开动脑筋挑战难题,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必胜的信念和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赢得成功,或者应对失败。在此过程中涉及的学习者的意志、信念、态度,以及学习者成功或失败后的情感体验,同样属于学科德育的范畴。这样的德育无须说教,无须贴标签,如同小河永恒地流淌在学科教学的土地之上。
      第二,念好需求之经。中学阶段既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逆反心理形成与矫正的关键时期。处于此阶段的学生,一方面迫切需要德育引领,另一方面又本能地拒绝道德灌输。基于此种特殊学情,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只有采用自然渗透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对勇敢品质的培养,就算教师在课堂上举一万个勇敢者的例子,反复告知勇敢的价值和意义,也不如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一次活动过程中帮助怯懦者跨越内心深处的精神障碍,完成原本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像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其由孬兵变为兵王的转折点,就是完成了一个看起来很偶然的单杠屈身回环运动。如果我们的教师也能够在学生遭遇学习困难时通过赏识、激励等适宜的方式,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自我奋斗的力量,促使他们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则学生收获的愉悦、幸福等情感体验,都可以转化为优良道德品质。
      第三,念好扎根之经。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之所以反对贴标签式的德育,是因为这样的德育“无根”。“无根”的德育如同从耳畔拂过的微风,虽然出现过、存在过,但并不能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养分。如何才能让德育“有根”呢?因此,教师需要修炼扎根之道:首先,教学设计中的“有根”德育必须建立在预设的德育内容可“扎根”的前提之下。上述两本经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必须立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精心选择德育内容,这样才能让教学内容获得学生的认可,进而在学生的生命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其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开展“有根”的德育必须注意把握教学时机和创设教学情境。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犹如种植庄稼,种子与土地固然重要,但还需要庄稼人关注时令与气候。就算庄稼人有好的种子和肥沃的土地,如果播种的季节错误,那么也将无法收获果实。念好“扎根”之经,就是要求教师善于审时度势,在能够让德育“扎根”的时期及时播下种子。最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中的“有根”德育,还需要在种子生根之后,通过跟踪管理,为其不断输入养分,帮助其战胜外来的侵害,养成自身抗害的能力。要達成这样的目标,教师又需要开发成体系的学科德育渗透知识链。这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念好绽放之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成长坐标系。每一位学生都犹如坐标系中的原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学习状态和精神品质,共同构成了班集体的学习文化,会对存在于该班集体中的其他成员产生影响。教师追寻“有根”的德育,在关注每一个学习者的个体德育素养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个体间的相互作用。这样的关注包括群体性关注和因材施教式关注两种类型。当下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面向群体的德育的价值,也能够针对群体学生暴露出的德育问题开展必要的教育活动,但却较少关注因材施教式的德育,尤其较少对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开展德育。这样的忽略往往直接影响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以及诸多非问题学生的性格成长。只有“有根”的德育渗透全体成员的共同生长过程之中,学校教育才能“万花齐放春满园”。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要念好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中的这四本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达到学科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教师除了需要大胆实践外,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理想、教育情怀,不断扩展自身的教育视野。高瞻方能远瞩,薄发基于厚积,只有遵循学科特点,顺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把握住教育的契机,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成长内驱力,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才能真正渗透进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责任编辑:谢先成)

    推荐访问:德育 追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