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体性发挥的依据

    时间:2021-07-07 04:01: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依据“增能”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通过个人层面、人际层面以及社会参与层面等不同层面,转变原来以教师为主的地位,更加凸显学生的自主性、主动胜,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发挥学生主体性。
      [关键词]实践教学;主体性;增能
      一、问题的提出和增能理论的阐述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体性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提升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一种新探索。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内,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实践教学则更加突显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现状如何呢?从目前来看,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不尽如人意。在对河南省五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调查过程中,问及“您知道贵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吗”时,仍然有30.4%的学生不知道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甚至14.7%的同学认为学校从来没开过思政课实践课,只有15.6%的学生认为老师专门讲过实践课的课时、计划、考评等环节。从调查结果来看,相当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认识不清,了解的学生只占少数,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状况不容乐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体性现状产生之原因
      在实践教学语境中,主体性作用发挥程度大小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学生主体性发挥是最重要地并贯彻始终的因素,根据调查了解,“无权(能)”使高校学生课堂主体性作用发挥效果不佳。下面从学生的自我评价,人与环境的互动经验以及社会环境影响三个方面对学生“失权(能)”状态进行剖析。
      第一,从个体自我评价来看,大学生对高校学习没有经验,加上新的专业,新的学习环境等等,这些原因都容易使学生产生无力感,特别是学生在对自身优势和劣势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强烈的“无权(能)”感,处于“无权(能)”状态;第二,从个人与环境的互动经验来看,大学生已有的中小学受教育经历,特别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形成的唯“师命是从”的经验,从而对待高校老师的态度或是一味服从,或是感觉“无力”等,所以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来;第三,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上对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认识差异,有人喜好列出所谓“热门”专业排行榜,认为那些就业率高的,是热门实用专业,因而强调专业的学习,而对这些帮助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则过于忽视,更有质疑政治理论课的存在价值的言论出现,这也影响着学生对理论课的认可和参与程度。这是造成学生“失能”的社会环境原因。
      (三)增能理论及现实依据
      这些现状客观上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主体性发挥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呢?
      增能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巴巴拉·所罗门对美国社会中黑人少数民族的研究。30年来,增能已经成为是社会工作专业和整个社会中一个无所不在的词语。增能是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增能是和权能及无权密切相关的,就其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指的是充实或提升个人或群体的权力或权能的过程。通过增能,个人或群体提高了独立应对和处理自身事务的能力。增能往往涉及增能主体和增能受体两个方面。增能主體往往是握有资源的组织或机构,如国家或社会福利机构。增能受体往往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处于无权或削权状态的个人或群体。
      增能的现实依据是一方面增能受体有增强某方面能力的愿望,另一方面,增能主体能够通过一定方式对增能受体进行帮助,增强其某方面的能力,除了这两个方面,还有就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来看,教师是增能的主体,学生是增能的受体。
      从学生素质现状来看,目前高校学生群体以95年左右出生的为主,通过调查得知,来自城市的学生中1/3都有一定课外兴趣班经历,农村学生虽然有课外兴趣班经历的人数少些,但是或多或少有一些特长,比如绘画、朗诵、演奏器乐、表演等等技能。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就业市场上对高校毕业生的期待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过硬,而且组织协调能力好,实践能力强也是普遍需求。“高分低能”是不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倒逼着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
      而从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教师是权力的掌控者,学生处于“无权”状态,因而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略显被动,这种状况若不改变,不仅限制学生主体性发挥,而且也会抑制学生的能力成长,不利于社会发展需求。
      二、增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体性发挥的机制
      (一)增能理论阐释
      增能理论虽然是源自于西方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意在赋予特定人群以权能,从而使增能对象获得权能,并且内心拥有权能感。但在实践中有着较强的应用性。陈树强指出“增能”的概念和“权力”“无权”密切相关,权能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即权能感,正是这种权能感可以促进人们的自我观念、自尊、尊严感及重要感。他指出增能并不是“赋予”人们权力,而是要挖掘或激发人们的潜能。从理论上看,增能涉及三个方面,即增能主体、增能受体,还有增能的内容。增能主体是“权力”的拥有者,增能受体相对于主体来说处于无权的状态。增能的内容并不是“赋予”受体以“权力”,而是通过不同方式调动增能受体的积极性,挖掘其潜能,结合外在的“赋权”和内在的“获权”,进而在整个活动运行中拥有“权能”。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增能”内容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策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思考阶段,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是增能的内容。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是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转变原来以教师为主的地位,更加凸显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
      主体性强调突出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这些都是需要内化为学生自觉性的能力的。从产生疑问到提出疑问,是学生自主性的充分体现,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分析,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获得成功体验,不断激励自己,认识自己,为主动学习奠定基础。主动性发展的目标主要表现在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以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教师创设竞争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求知。创造性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用主体教育的理论武装自己,开放教学思想、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力才能得到保护和培养。

    推荐访问:主体性 政治理论 发挥 实践 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