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政党与近现代中国命运

    时间:2021-07-05 16:01: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hrd/shrd201207/shrd20120734-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hrd/shrd201207/shrd20120734-2-l.jpg
      政党是是现代政治的基本特征。现代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无论其民主与否,基本都实行政党统治。政党的重要性在于为现代政治系统提供合法性和稳定性。因为政党既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同时又聚合了国家的政治精英和领导力量。它能够在国家与社会、政府制度与社会利益集团之间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西方政党是在欧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或在革命胜利后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近现代化的结果。与此相反,作为后发现代化的中国是先有政党,民族国家是社会精英在应对和解决严峻的社会政治危机过程中通过政党的革命活动建构出来的。政党的发展与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命运息息相关。
      一、中国政党的发展变迁
      从根上说,中国早期关于政党的思想源于西方。在前现代的中国因受“君子不党”等思想的排斥,一直具有强烈的反党倾向。移植西方政党制度始于清末。自1894年中国第一个具有近代政党性质的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后,众多革命和立宪团体纷纷成立。近代以来的中国政党发展可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从1894年兴中会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这一时期的政党大体可分为改良与革命两派,双方为实现其主张,各自组织了许多“会”与“社”,其中具有政党性质的近三百个。著名的有改良派的强学会、保国会和革命派的兴中会、华兴会、同盟会等。这一时期是中国政党的初创时期,无论是革命政党还是立宪政党,都不够成熟,党派壁垒分明、政纲不完备,组织不健全。但他们在传播民主、共和及革命思想,争取议会政治和推翻封建王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阶段从1912年民国成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前。民国成立后,各种名目的政党、政团纷纷成立,达数百个之多,政党政治异常活跃。1914年初国会解散后,各政党渐次偃旗息鼓。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国会恢复,政党再次活跃。这一时期,各政党以议会为舞台,畅表政见,进行了初步的政党政治实践,形成了一定的制衡力量,对于提高国民政治意识,深入消解封建制度与普及共和观念,起了相当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理念认识不清、政纲空洞、组织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政党内外部矛盾重重,未能建立起与社会民众的有效联系,限制了其潜能。政党竞争往往流于派系之争,难以在竞争中形成以宪政为目标的行动指针,推动宪政发展。
      第三阶段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北伐时期,国共首次合作。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分裂,国民党“一党专政”;共产党转入农村进行武装斗争。此时,中间势力(即第三党、乡建派等)第一次真正出现。抗战时期,国共再次合作,共同抗日。民盟成立,中间势力空前发展。抗战胜利后,国共对峙和决战,结果共产党胜利。国共两党是这一时期的两大主要政党。虽然国民党于1924年改组,模仿俄共,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组织体系和党化武装,并于1928年从形式上统一中国。但之后,国民党渐入迷途,组织机制瘫痪、纪律涣散、派系倾轧,逐渐被人民所厌弃。而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以严密的组织作为革命行动和政治斗争的组织依托,通过党组织深入社会,密切联系群众,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最终领导人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第四阶段从新中国建国后至今。这一时期活跃在中国政治中的主要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其中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建国后至1966年,中国共产党在改造社会、重建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抗美援朝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党的各级组织有效承担了组织和整合社会的任务。各民主党派在反“右”前积极参加了国家政权,发挥参政功能。反“右”运动至1976年,各民主党派政治活动渐少,甚至是长期停止活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瘫痪。在中共党内,权力过分集中,以党代政现象严重;文革开始后,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九大后,各地党组织开始恢复重建,但至文革结束前,一直受到文革小组的压制。文革结束后,党组织恢复权威,政协制度恢复运转,各民主党派重新活跃。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实行“一参加、三参与”。30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稳步推进,成就瞩目。
      二、中国政党历史演进的启示
      由上可见:
      (1)在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和国家建设中,政党是唯一可能和有效的社会组织承担者。无论是袁世凯复辟的失败、国民党的溃退和革委会体制的混乱,都说明了这一点。正如学者指出,政党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决定力量。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国家,必定要借助有效的政党来作为核心领导力量支撑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框架,整合资源、规划全局、创造合力,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在政党政治的发展中虽屡遭挫折,但悖逆政党政治的历史无疑都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幸与痛苦。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近代以来的诸多政党中脱颖而出,源于其有效满足了中国政治生态的逻辑发展要求。
      (2)政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共变性。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史的变迁清楚地指出,当政党发展良好、充满活力和良好运转时,国家的发展就比较顺利,社会充满希望,人民斗志昂扬。新中国建国初期以及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政治社会发展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而当政党发展出现曲折、扭曲失灵时,国家的发展就步履蹒跚、充满波折,社会停滞不前,人民悲观失落。“二次革命”后的北洋政府时期、南京政府统治后期以及文革时期就是一种很好的注释。因此,在近现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发展中,党兴国兴、党衰国衰,党与国之间有着极强的共变关系。
      (3)一个革命党要想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健全的组织体系。只有健全的组织体系,才能够发挥政党在整合社会、汇聚和表达民意、组织和领导社会等方面的作用,也才有力量攻坚克难。孙中山在经历“二次革命”、两次护法运动等一系列失败后认识到,革命事业屡遭挫折的原因在于革命党“组织之未备也,训练之未周也”。所以国民党的改组意在于纯洁党的组织,完善组织结构,建立严密的组织与纪律,为国民革命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后来国共竞争时期,两党的组织力对竞争结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国民党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其组织的混乱和无序,而共产党的胜利首要也在于中共党组织的力量。在清党之后,国民党的组织瘫痪、纪律松弛、社会渗透力差、群众基础渐失。而共产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社会渗透性强,群众基础渐增。
      三、政党与国家转型
      近百年来的中国政治历史演变的脉络清楚地说明了政党特别是有效的政党与中国民族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政党发展是中国政治健康发展和国家繁荣的基础。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中国国家建设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家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巨大改善,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然而,时移势易,时代的发展决定着环境的改变、问题的转换和任务的转变,新的时代要面对新的问题、承担新的任务。这就要求个人、组织和国家必须顺势而为,随势而变,不断地根据形势的发展而调整和改革。就今天来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面临的问题虽然与百多年前并非完全无关,但亦有巨大差异,今天的中国正面对着新的问题,亦即面临如何平稳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构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然而,在中国的现实政治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法定的执政党,居于中国政治的核心和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今天思考一切政治问题,都必须以此为基点。如此,在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民主政治的建设中,中国共产党的转型就显得非常关键。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功能和角色等方面的转型是否成功,直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成败。

    推荐访问:政党 中国 近现代 命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