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试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对民主政治进程的推动

    时间:2021-07-03 20:00: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中国非政府组织开始快速增长和壮大。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对民主政治进程必然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为公民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组织基础,并将导致权力由国家向社会的转移;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非政府组织是公民获得民主经验的重要途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壮大会促进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关键词:民间组织; 政治发展; 政治民主
      中图分类号:C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7)02-0155-03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非政府组织开始快速增长,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新景观,并对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统计数据表明,到2003年全国已注册社会团体数量为142000个,已注册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为124000个,未注册社会团体40000个,未注册民办非企业单位250000个,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八大人民团体的基层组织数量为5378424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文艺界联合会等其他准政府社团基层组织数量为1338220个,学生社团、社区文娱团体、业主委员会、网上社团等各种草根组织数量为758700个,由此估计社团总数应为8031344个。[1]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对中国民主政治进程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相当大程度上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会成为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推动因素。
      
      一、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为公民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组织基础,并将导致权力由国家向社会的转移
      
      “公民社会”一词译自英语“civil society”,源于拉丁文“civilis socitas”,它本来是古代罗马法学中的一个术语。其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就曾使用过这一名词,用来指城邦作为一种宪法而建立起来的独立自足的社会团体的性质。近代公民社会理论,从洛克到托克维尔,从黑格尔到马克思,把公民社会视为与国家相对的一个概念,并在二分法基础上建构公民社会概念。现代政治学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概念强调“公民性”,即公民社会主要由那些保护公民权利和公民政治参与的非政府组织构成。社会学意义上的公民社会概念强调“中间性”,即公民社会是介于国家和企业之间的中间领域。一般认为,公民社会是国家或政府之外的所有非政府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其组成要素是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属的公民组织。[2]现代公民社会的出现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一个必然,公民社会的核心涵义是认为社会应独立于国家而存在,或国家与社会应分离。由于公民社会强调公民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强调公民自愿结成组织以维护自身的权益,因此成为民主国家捍卫个人自由和权利的有力武器。
      一个国家与地区公民社会的发育、成熟程度,与该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程度、政府的廉洁与否、效率的高低密切相关,而非政府组织正是公民社会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最有主观能动作用和最具社会效益的组织形式,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意味着公民社会的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个人参与意识的增强使原有严密的集权式行政管理体制失效,促使政府对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国家统治的政治生活形态不得不让位于国家与社会合作治理的政治生活形态。现代的社会管理应该是包括政府管理在内的全社会开放式管理体系。随着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促使政府下放权力,增强政治透明度,扩大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范围,协调企业、政府与居民的关系,加强与政府、其他非政府组织及居民的合作关系,在许多社会管理领域形成多方参与的网络型管理组织和合作伙伴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国家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干预和控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十分缓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领域里运用的是排他性的国家体制和政府组织,这种由政府全面管理社会的体制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积极意义,但从长期来看阻碍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的威信和声誉。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中国社会的转型特征已经发生再变化,其核心是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结构分化程度很低,国家垄断或覆盖社会,形成了一种“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当前,在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成熟的条件下,随着国家对资源和社会活动空间垄断的不断弱化,社会正在成为一个与国家并列的、相对独立地提供资源和机会的源泉,即国家逐渐弱化、社会逐渐强化。[3]因此,应当使政府逐步从社会领域里直接的操作性事务中解脱出来,建立、培育和扶持民间的社会组织,以承担各种社会职能,从事各项社会服务活动。非政府组织作为与政府——国家体系和企业——市场体系并列的第三种力量,可以动员和组织有学识、有经验、有技能、有共同志向与抱负的人们,创造性地从事各项社会发展活动。非政府组织还可以通过各种中介活动指导和帮助广大民众,特别是将弱势社会群体的民众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潜力,以各种形式参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增强他们的自立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增加国家社会供给与满足社会需要的多样性。[4]
      
      二、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为政府职能转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并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时代潮流,是当代世界各国政府改革与建设的共同趋势。公共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新型政府模式,是对传统政府模式的全面革新。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定位的基本原则是明确政府职能的公共性、有限性和服务性,以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为政府职能定位的终极目标。政府职能的公共性就是正确处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严格界定政府作用的领域和范围,将政府的作用严格限定在公共领域;在政府作用的领域之外,是不受国家权力和政府权力直接干预的、只受市场规律支配和法律规范制约的私人领域即市场领域和公民领域。政府职能的有限性就是深刻认识到政府的能力有限、政府的权力有限、政府的责任有限,坚持市场机制优先原则。政府职能的公共性和有限性都决定了政府职能的根本内容是公共服务。政府只有通过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型,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是中国政府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
      非政府组织特有的功能和组织形式对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促进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相当大的推进作用。非政府组织一般不谋求政治权力,不想取代政府,也不想成为政府体制的一部分,但是作为承担着特定社会职能的非政府组织,它们的活动势必对政治过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启发、教育和引导民众参与发展活动,增强民众对自己基本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意识,鼓励和帮助民众组织维护自身的合法与合理的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的形成。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支持、反对政府的政策,开展政策分析,游说政府官员与民意代表,参与竞选、进行呼吁等方式,影响政府的决策。非政府组织可以在不同的利益集团因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利益的多元化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利用其民间的身份,在各利益集团之间进行斡旋,促进相互沟通与理解,使他们进行妥协与协调,推动问题的解决。非政府组织还可以在同政府的合作中享有知情权和咨询权,参与政府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决策过程,并对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活动操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且,非政府组织具有非官方性、非盈利性、独立性、自愿性等显著特点。这些组织发展壮大后,它们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它们或是独自承担起社会的某些管理职能,或是与政府机构合作,共同行使某些社会管理职能。这样,无疑对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推荐访问:中国 兴起 试论 民主政治 进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