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孔孟崇德思想与现代干部道德教育的实现路径

    时间:2021-06-19 20:02: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崇德是孔孟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涵是忠诚信实、唯义是从,实现路径是“先事后得”,这对现代干部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合干部身份的特殊性,现代干部道德教育应以忠、信、义为基本内容,突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避免空洞的说教,使干部在提升个人品德的同时,努力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并在社会管理中体现“德治”思想。
      关键词: 崇德思想;干部道德教育;路径;先事后德;终极目标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5.11
      崇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尤其是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其思想特质是道德中心主义的,泛道德主义、道德本位或道德至上的思想,儒家文化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德性主义特质”[1]5。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历代统治者在人才选拔时都将“德”作为一条重要的取舍标准,在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路径方面,更是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这对现代干部道德教育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一、孔孟崇德思想的基本内涵
      尽管关于“德”字的古义众说纷纭,但在孔孟时代,“德”在多数情况下都表示“道德”。据杨伯峻先生统计,《论语》共38次提到“德”字,其中6次表示行为、作风和品质,4次表示恩德或恩惠,27次表示道德,1次表示品质;[2]301《孟子》共37次提到“德”字,其中34次表示道德、好的品德,2次表示有道德的人,1次表示行为、品质。[3]435可见“德”在孔孟语录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在孔孟看来,道德对于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个人而言,道德是个人修养高低的评判标准。“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孟子·万章上》)对于治国而言,德治才是最合理、最有效的路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真心归服,这一治国之道也得到孟子的认同:“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表面上都是仁政,但有的以仁义的名义进行征伐,有的则依靠道德施行仁义,其性质是不同的,虽然都是使人臣服,但前者是被迫的,后者是心悦诚服。
      道德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提高道德修养呢?这就是孔孟的崇德思想。在《论语》中,孔子有两次针对学生的提问对崇德的内涵及其路径作了扼要解释: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论语·颜渊》)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论语·颜渊》)
      以上两段对话中,孔子回答了两个问题,即什么是崇德和怎样崇德。在孔子看来,以忠诚信实为主,唯义是从,这就是崇德;通过努力而在道德修养上有所获,就是崇德的主要路径。
      孟子虽未言“崇德”,但他也有类似的表述,即“贵德”和“尊德”。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孟子·公孙丑上》)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孟子·尽心上》)
      孟子言仁政,必须贵德尊士,让贤能各得其所,其中就隐含了“让贤”这一层意思。这与孔子赞“让贤”者为“至德”是一致的。
      二、忠、信、义:干部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忠”和“信”是孔子道德思想的两个主要内容。《论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忠、信占了半壁江山。即便是概括得再简约一点,如曾子所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忠”仍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什么是“忠”呢?即对别人,尤其是对上级竭心尽力,这是人们立身行事、治国理政所需的重要品德。在行事上,只要做到忠信,便可行走天下畅通无阻;在治国理政方面,应“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与“忠”相比,“信”和“义”更是孔子时常提及的道德概念。《论语》中共38次提及“信”,24次提及“义”。“信”就是诚实不欺,“义”就是公正的道理和正直的行为。“信”和“义”对治国大有裨益,因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孟子也常忠、信并举,强调其作为基础道德的重要性,要求“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孟子·梁惠王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在孟子看来就是“天爵”(自然爵位)。至于“义”,《孟子》一书中出现达108次之多,其中98次指合于某种道或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孔孟崇德思想的基本内容对现代干部教育仍有重要意义。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远比古代要丰富。根据2001年制定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干部首先是公民,其道德教育自然要包括这些内容。但“干部”这一身份,要求其道德教育必须兼顾“官德”与“私德”。在“官德”方面,忠、信、义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忠,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信,即诚实可靠,不欺上瞒下;义,即正直不阿,公正合理。做到这几个方面,加上作为公民所应具备的“私德”(个人品德),干部道德教育才算完备。
      三、“先事后得”:干部道德教育的基本路径
      道德教育具有实践性。樊迟曾问孔子,如何“崇德,修慝,辨惑”,孔子的答案是:“先事后得,非崇德与?”(《论语·颜渊》)何谓“先事后德”呢?孔安国注云:“先劳于事,然后得报。”[4]509杨伯峻译为:“首先付出劳动,然后收获,不是提高了品德吗?”[2]130这里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是针对道德修养而言的,也即通过日常道德实践,使自己不断增强道德认识,形成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从而提高道德修养。可见,“先事后得”强调的正是道德修养的实践性。

    推荐访问:崇德 道德教育 路径 干部 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