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红军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及工作原则

    时间:2021-06-12 08:01: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长征时期,由于中国工农红军主要在贫困落后的边缘地带驻留与行军打仗,这些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是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地方。怎样在恶劣的条件下发展壮大自己,并争取最广大的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到革命队伍中来,就成为摆在工农红军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在长征之前,党和红军就制定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的政策和措施,在长征初期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修订。但是,红军在进入四川之后,所面临的困难日益复杂艰巨,特别是长期在落后而广袤的川西少数民族地区驻留与活动,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颁布关于少数民族工作的政策和工作原则。因此,在四川期间,党和红军经过广泛实践和调研,颁布了全面具体和切合实际的民族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主要涉及争取少数民族、筹集粮食、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民族习俗与宗教信仰、各少数民族平等自由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些政策、法令、指示的规范下,工农红军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坚持政教分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争取民族和宗教上层等工作原则,获得了少数民族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从而为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大转移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四川;少数民族;民族政策;工作原则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9)02-0122-05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前后历时两年多,在边缘地带活动和滞留的时间最长,而在川西北地区停留的时间最长,地域最广,这些地区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或者占人口多数。从1935年5月进入四川到1936年8月下旬离开,红军战斗和休整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川西少数民族聚居地,而这些区域自然环境恶劣,物资供应紧缺,民族关系紧张。为获得少数民族民众对红军的支持,党根据川西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民族政策和工作原则。
       一、 中国工农红军入四川后相关民族政策的颁订
       为了实现军事战略转移目标,进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后,党和红军先后颁布了系统的民族政策方面的文件,以发动民众,筹措粮食,争取民众参军参战,其中最具典型性和最具影响力的是如下几个:
      (一)《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
       进入四川前,中央红军就要求各部队在“行军中应争取少数民族”,把民族工作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进入四川凉山彝族聚居地后,为获得彝族民众的支持和援助,总政治部发布《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要求各级指战员和全体战士要采取多种方式向少数民族宣传红军的宗旨和主张是解放民众、争取广大民众翻身做主人,实现民族自觉和平等,从而努力争取少数民族加入红军,在最初的时期,即使个别的亦是可宝贵的[1],并将这一原则提升到关系红军前途命运的重要地位。
       由上可以看出,红军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将发动少数民族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处理内部事务、尊重其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争取少数民族的支持与援助作为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正是因为有了正确的民族政策,才获得了当地少数民族的信任和支持,因而有了“彝海结盟”的佳话,有彝族民众参军参战、支援红军的踊跃,有“夷民沽鸡支队”与敌斗争多年的英雄事迹。
      (二)《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红一方面军进入凉山彝族地区后,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挫折,为了发动彝族群众,争取他们在各方面的支持,并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中央红军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指出,“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2]
       《布告》仅156个字,但既阐明了红军的使命是为“解放弱小民族”,也阐明了红军与彝族人民是“骨肉兄弟”的平等关系,既体现了红军尊重彝族风俗的原则,也表明了红军对彝族民众实行“民族自治”的态度,既体现了红军不损害群众利益的立场,也表明了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三)《关于夷民中的工作》《番民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由于红军对川西少数民族的状况知之甚少,给党的民族工作和宣傳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不便。针对这种情况,红军各级政治部立即组织力量在部队中介绍当地民族的状况,讲解党的民族政策,并撰文对民族地区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凯丰写的《关于夷民中的工作》和《番民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两篇文章影响最大。重点讲述了中央红军过凉山彝族地区时开展工作的具体方针、方法和口号。并指出中央红军正进入一个民族比较复杂的区域活动。因此,红军必须对少数民族采取正确的策略和工作,以团结他们,并争取他们为红军提供可能的帮助。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刚进入西北地区后,立即在西北特刊第二期上刊登了《关于少数民族工作须知》的文章,详细介绍了西北民族地区回、番、藏等民族的分布和民族情况,对少数民族纲领,回、番民族工作要点,对回、番民族的中心口号等五个问题做了详细说明。文章指出重点论述了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发动他们,激发他们解放自己、翻身做主人的热情,挖掘蕴藏于他们之中的革命力量,从而使他们成为“我们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的民族革命战争中一个有力的支柱”[3]204。
       由此可见,党的民族政策不仅是党的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在对少数民族社会环境、民俗、宗教和风土人情的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这些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了少数民族的特点及红军在这里工作的相关原则,且具有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等特点。为解决红军的军需问题和发动民众支援红军、参军参战提供了保障。
      (四)《关于筹措粮食的办法》《关于收割番民麦子问题的通令》
       进入藏区后,军委及总政治部颁布了《关于筹措粮食的办法》,并要求各级各部筹粮的时候要走群众路线,了解群众的心声和困难,不能一概而论,没收粮食、牲口要从土司头子及反动分子开始,而且要向群众解释土司头子及反动分子是欺压百姓、剥削百姓的罪魁祸首,没收后这些粮食除了一部分用于红军日常所需外,还要救济那些穷困的老百姓。并特别强调,红军实在筹不到足够的粮食,需要暂时向百姓筹集时,要“用钱买或用茶叶换,无钱时要给购粮证,说明将来还钱或茶叶”[4]。这一电文,再次强调了在少数民族地区筹措粮食时要遵守照价偿付和买卖公平的原则,使少数民族群众愿意将自己的粮食或者其他物资卖给或者赊给红军,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红军对粮食的需求。

    推荐访问:民族政策 红军 少数民族地区 原则 工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