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少数民族预科各学科德育横向渗透的衔接探究

    时间:2021-06-10 16:01: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作者简介:李丽,(1983-)女,汉族,本科学历,讲师职称,从事民族教育工作。
      张广才,(1972-)男,汉族,研究生学历,副教授职称,从事民族教育工作。
      课题基金资助:《德育在高校民族预科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合的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规划课题编号:11YB464)
      摘要:加强德育是少数民族预科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德育是教育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具有重大的意义。民族预科教学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和精神生活,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因“科”施教,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本文分析了民族预科教学中的德育的特点,并提出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民族预科教育 德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加强德育是少数民族预科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自我教育活动。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德育,与此同时,需在预科各学科中渗透和贯穿德育,寓德育于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学科教材都必须通过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来实施,而对教师是否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最有发言权的则是学生。为此,我们于2012年4月底、5月初在?10个班级作了500份学生问卷调查,了解预科各项德育内容在各科教学中的体现。调查问卷显示,在预科各类课程中,民族理论课作为德育显性课程,学生认为是最直接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其次是语文学科,而学科之间在德育渗透方面的不平衡性也不同程度地在调查中突显出来。预科学科德育的问卷调查比较清楚地反映了各学科德育的特点和实际。从调查问卷的汇总表上可以明显地看出:
      一、民族理论课在20个德育项目中,除“审美能力”占30%,其余都在?50%以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占到90%,显示出民族理论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并为学生所公认。
      二、语文是学生所接受德育内容最广泛的学科,英语相对次之。
      三、体育学科在爱集体、团结互助和顽强意志锻炼方面的教育作用就比较显著。
      四、纵向看,在理想志向、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尊重事实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等四个方面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方面则为文科、特别是理科所共有。
      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由此可见,民族预科各学科德育渗透有着共同特点:
      一是以知识为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各学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门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可以运用我国灿烂的科技文明史、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及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英语学科可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计算机学科可以结合事件或出现的具体问题适时、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室、机房、实训室等场所都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战场。
      二是面广量大时间短。仅以必修课来说,预科有6到8门学科。这些学科遍布所有知识领域,其延续时间为一年或两年。授课的时数6门学科一年为784课时,授课的时数8门学科为840课时。各门学科都具备德育渗透的功能,其教育力量是十分强大的。
      三是有切实保证。学科德育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排进课表的课时、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的制度,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各学科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实施德育。
      四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各学科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然则,学科德育又有各自学科的特点。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分析了民族预科所有必修课6到8门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显性课程,担负着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是学科德育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体系中的一条主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文科类课程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理科类课程结合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最具特色,说服力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技艺类,包括体育与劳动和计算机,这些学科的德育都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其德育内除共同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外,在思想、品德、行为等教育方面又各具特色。
      我校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学科德育渗透的经验,一些教师对此作了总结,有的还从理论上进行探讨,根据学科教学内容,自然、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同时注意学科之间在德育上的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有计划地确定若干教育主题,组织各学科共同配合进行教育。就我校民族预科来说,近几年在重大教育活动中,如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纲要、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教育、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都注意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协同作用,使孤立、分散的教育化为整体有序的教育。在此过程中,摸索出一些经验:
      一、以三维度切入点展开学科德育渗透。
      一是具体内容的直接渗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三是结合课堂和学生实际的随机渗透。
      二、具体实施策略
      (一)揭示学科内在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各学科智育的任务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载体”也就不同,学科德育往往容易强调自身特点,各行其事,难以形成合力。民族预科各学科一般都在六门或八门以上,但所面对的都是同样的学生。如果不去研究学科之间德育横向的有机联系,就很容易重复,或有的过深,有的过浅,有的可能缺漏,就不能综合实现它们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难成合力,不利于德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一门学科,面临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需要研究它们德育之间纵向有的机联系。
      (二)打破学科德育不平衡性,寻找融合点。
      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强,在钻研教材中注意发掘其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相反,如果教师育人意识薄弱,即使教材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预科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师之间,学科德育渗透与否,成效如何,差别是很大的。对学科德育渗透重视并积极实践和研究,使得教师克服随意性,在学科德育渗透中达到共识,形成融合点。
      通过学科德育的落实,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石梅,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横向渗透,时代青年教育,2012.2
      [2]邓艳君,论高校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现代大学教育,2004.3
      [3]谢海均,试论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5.5

    推荐访问:预科 衔接 德育 横向 少数民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