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党内民主破局可从“三落实”入手

    时间:2021-06-02 12:00: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从党内民主推进到社会民主”大致成为中国民主发展路径的共识。在这一路线图中,党内民主、社会民主与前者向后者的推进,构成三个重要阶段。从理论上讲,关于三个方面的蓝图勾画,已经基本完成。从实践上讲,党内民主作为中国民主发展的起点,也有了一系列的地方试点经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人们几乎一致同意,党内民主是社会民主以及前者向后者成功推进的决定性条件。
      关于党内民主的理论准备和政党建设的筹划,较为充分。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执政党将党内民主视为解决政党各种突出问题的突破口。为此列明了党内民主的主要事项:诸如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办法,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等等。这些事务,无疑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大事项。由于中国共产党执掌国家权力,并决定国家的思想、组织、路线与政策,说党内民主对于社会民主发挥决定性的影响,绝不为过。但需要看到,党内民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在某个单一层面动作就可以实现的目标。进而,党内民主不是纸上谈兵式的罗列,就可以坐实的。诚如习近平所强调指出的那样,实现党内民主,“关键在于落实”。
      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来讲,需要落实一些什么才能指望实现党内民主呢?回答这一问题,必须超越政策应对的层面,从一个远为广阔的视角去看“落实”的问题。就此而言,首先需要对“实现党内民主”进行界定。这一说法至少有两个指向:一是党内民主的目标模式,这关乎党内民主的战略决断,涉及政党的现代定位、政党结构转型、政党与国家的关系、政党的个体成员与组织的关系定位等等复杂问题。二是党内民主的有效举措。这关乎党内民主的逐步推进,属于策略层次的安排。这也是目前论及党内民主着墨最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党内民主的僵局亟须突破,人们急欲寻找到突破点所致。两者显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起来看,对党内民主这个复杂工程来说,扼要言之,起码需要三个“落实”,才可望实现其战略目标和策略意图。
      第一是“落实”观念革命
      中国共产党实现党内民主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革命党的定位,真正坐实现代政党观。众所周知,这个命题早就提出来了。但是要成功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中国共产党需要经历脱胎换骨的变化,绝对不是一句口号能够解决问题的。党不仅需要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现代政党,而且必须放弃自己垄断性支配国家权力的既有利益,将自己真正放置到一个由国家法律管理的对象位置上面。这对执政党来说,是极具心理震撼性挑战的变化。
      长期以来,革命党的观念,使中国共产党全党对这一政党定位安之若素、习以为常。全党几乎习惯性地认定,党在国之上、国之外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国家都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因此国家受创国之党的全方位支配,便无任何可以惊怪之处。而没有意识到,现代政党创立国家,并没有理由独占国家。创立国家之后,建国的政党必须回归到普通政治组织的位置上,这样才能以法治的方式去治理自己所创建的国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呼吁法治不断,但始终无法落到法治平台上,就与党居于立法、行政与司法的国家权力之上,无法让国家法律与国家机构按照法治原则运转,具有密切关系。由于整个政党习惯了支配国家权力的治国模式,因此,革命党理念挥之不去。这是中国共产党真正启动党内民主的最大精神障碍。因为一个全面支配国家资源的政党,必定以革命党的高度一律、铁板一块的组织特性,才足以应对极端复杂的治国事务。整个政党也早就在治国之前设定了自己足以治国的资格:实践上是领先的、组织上是严密的、制度安排是合理的、实施过程是严格的、政策绩效是有保证的。结果就更是固化了革命党僵化的思维,难以对之进行任何有效的改进。
      要想從革命党真正转变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在观念上深刻醒悟到,自己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必须将以人民的名义创建的共和国的国家主权交还给人民。人民是在党之上,并且决定党是不是有资格执政的国家主体。革命党并不因为自己创立了国家,就具有了垄断性支配国家权力的先天治国优势。相反,如果革命党不将自己落定在人民主权之下的位置上,不落定在与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平等的位置,革命党创立国家之后,甚至无法保证自己为治国立定的规则为自己的组织成员忠诚地信守。打破革命党组织的超级优越性预设,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先决条件。这绝对是一次惊天动地的政治观念革命。
      第二是“落实”制度创新
      中国共产党实现党内民主,不能依靠组织领袖的政治意志、个人才能和权谋技巧。加之党已经经历了两代守成型的领导过程,守成型领导的人格特质不应再是建国之初创业型领导的“卡里斯玛”。因此,政党必须借助于严格的制度规则,展开治党和治国的历程。于是,坐实政党民主的制度建设原则,便成为有效推进党内民主的不二之选。
      坐实党内民主的制度安排,首先不是将制度内化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而是外化为高于政党组织的国家法律体系。国家法律高于一切政治与社会组织,执掌国家权力的政治组织才足以游刃有余地治理国家。国家法律成为政党的政治工具,表面上看起来有利于执政党掌控国家权力,但从长期效果来看,绝对不利于执政党稳定有序地执掌国家政权。在这种执政思路中,执政党必须借助工具化的法律为自己聚集统治资源,从而彻底断送组织间理性分享国家权力的法治国家前途,断送公民对政党一国家的理性认同可能。公民个人与国家对抗、政治组织之间的诡诈权谋这些政治戾气,就会逐渐弥漫开来。国家也因此渐渐陷入动荡不稳的局面,终至国家的覆亡。这是导致苏东国家崩溃最重要的、但也最容易被政党国家所忽略的政治教训。
      坐实党内民主的制度安排,关键在于将独大的革命党转变为竞争的执政党。党务公开、党的代表制度的改进、党内政治生活的平等化、选人用人的公正性、政党决策的民主机制,当然都是现代政党制度建设的重要事项。但是,关乎党内民主的制度布局,最关键的是全面引入竞争性机制、程序性安排和公开性评价。竞争,既是对制度之间而言的,也是对组织层级的,更是对组织成员个人而言的。竞争应该是有序的。有序的竞争依赖于公正的程序设计。必须革除革命党那种简单的服从性组织特质,在组织成员个人与组织之间、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建立全方位的有序竞争体制。压制竞争的高压型组织,是可以长期维持的,但绝对不可能长期具有活力;活性竞争的组织,表面上看起来不那么整齐划一、组织严明,但组织的活力与吸引力可望长盛不衰。在控制性政党的精英淘汰与竞争性政党的精英吸纳之间,何去何从,答案不言而喻。

    推荐访问:入手 落实 党内民主 破局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