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基于供需角度的农村金融抑制及农村金融深化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1-03-08 16:00: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长期以来实行轻农村,重城市的发展战略使得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金融的发展也落后于城市金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呈现需求抑制和供给抑制并存的特征,严重阻碍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信贷供给逻辑,通过打造农村资金供给的回流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发展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形成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完善农村金融法规、审核监管以及风险保障措施,才能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加强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抑制;金融深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110-03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McKinnon)和爱德华·肖(Edward Shaw)论证了金融制度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麦金农和肖认为健全有效的金融制度能够优化社会的资金配置,促进经济的增长,反过来,经济的增长又会进一步促进金融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遗憾的是,发展中国家呈现的却是资本短缺,金融抑制、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实行了过度的金融干预和管制,造成资本利用效率低下,金融业因受到抑制而阻碍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正是如此,二元金融结构明显,优先侧重城市的发展战略导致农村金融抑制问题严峻,制约了中国农村地区金融和经济的发展。
      一、中国农村金融抑制的表现
      (一)农村金融供给抑制的表现
      1.农村地区金融资金来源较为局限,业务发展模式单一。服务于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县级以下的金融机构以及县域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金融机构“重城市、轻农村”的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仅是工行、中行和建行大量收缩和撤并县域的分支机构,连农业银行也是纷纷撤销营业所,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发展格局尚未形成,难以弥补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退出农村金融市场造成的空缺,农村信用社当前也是问题重重,历史包袱沉重、治理结构不健全、产权不清晰等因素严重削弱了其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支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邮政储蓄储蓄转存款高于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利率,导致邮政储蓄规模迅速扩大,但是都奉行“只存不贷”的政策,成为名符其实的农村资金“抽水机”,工农中建等金融机构尽管没有完全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但其发放到农村地区支农贷款的规模呈下降态势,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政策性金融功能趋于弱化,供给效率走低。截至2012年12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133.6万亿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17.9%,其中负债总额121.8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22.4%,所有者权益11.8万亿元,同比增长40.6%,政策性银行占比11%,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占比12.5%,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累计资产占比下降0.92%。2012年农村地区贷款额度较2011年减少1.8%,个体农户贷款额度下降4.2%,林业、渔业贷款额下降9%,较同期本外币贷款增速低0.8%。
      信贷资金补贴是中国农村地区政策金融供给的主要表现形式,农业发展银行利用粮棉收购款而无法融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进步等方面资金需求,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主要提供扶贫贷款,且对于政府的小额贷款补贴依赖性较强,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近年来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扶持体系实质上处于功能弱化区间,资金供给效率低下。
      3.民间资金融通和借贷体系发展缺乏秩序,资金风险性高。鉴于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增长对资金方面的需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和能力不断下降,导致近几年农村民间金融活动趋于活跃。据银监会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1—6月份,中国农户以信用社为正规融资渠道所获贷款数量为全部监测样本的41.3%,而民间自主性借贷比例则达到55.2%;农村地区中小企业信用社贷款率为监测样本比例的45.7%,民间自主借贷率则为22.6%。从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资金融通流向分析,农户通过信用社渠道融资较自主借贷融资水平低13.9个百分点,而中小企业信用社融资则超出自主借贷融资23.1个百分点,可见,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对借贷资金渠道具有很强的偏好差异性,前者借贷融资主要依靠自主民间借贷,利率高、风险大、融资盲目、缺乏监管,很容易积累农村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诱发触犯金融法律事件。
      (二)农村金融需求抑制的表现
      1.中国农村金融的需求结构近年来发生调整。从中国农村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来看,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已经逐渐趋于消失,转而以技术集约型和劳动密集性经济成为主导发展趋势,通过区域间的资金互助融通,农村地区产业和经营方式趋于混合,农民经济收入也摆脱了单一的农业产品销售来源,多样化收入方式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在表1中,中国农村居民收入近五年来发生显著变化,体现在产业经济发展上,2012年农村地区服务业收入水平实现显著增长,在传统种植业和工业企业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服务业增长体现了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结构转移,政策性金融向农业服务业倾斜,优惠的信贷担保和产业经济政策都加剧了这种金融需求结构的变化。
      2.农村金融的依托主体人群发生了变化。现代意义上的农民已经不是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种植者,新生代农民无论是在文化程度还是专业技术水平方面都强过上一代农民,农民外出务工成为当前农村的发展潮流。外出务工农民在城市的收入和保障水平都较低,真正融入城市具有制度和思想意识方面的双重限制,因此更像是农民与市民的过渡状态,很多时候依然更倾向于认知自己为农民,这种心理状态也说明了农民工更想回到家乡寻求发展,只是苦于寻求机会(见表2)。农村金融体系在这种状态下就不再是传统的扶持农业种植者,而是更多发挥城乡统筹的作用。

    推荐访问:农村金融 供需 深化 路径 抑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