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寻找语文人文精神的有效着陆点]人文精神的理解800字

    时间:2019-01-09 03:33: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塑造人文品格,培养“真”、“善”、“美”人格,是以人文精神为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要想达到此种境界,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课外的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语文生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工具性,有些老师恨不得把大大小小的问题统统渗入短短45分钟的课堂,这样的课堂看似内容充实,实则收效甚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就是把老师教给的东西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剩下的东西”几乎为零,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寻找人文精神的有效着陆点,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呢?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人文精神在文本的美蕴中有效着陆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实施语文人文教育,就必须充分挖掘文本课中的丰富的美育资源,学会领悟每篇文章倾注的作者丰富饱满的激情、思想智慧和丰富的人文因素,真正做到“文道结合”。
      着陆点1――课文的自然美。“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写景的文艺作品,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要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生活情趣,提高学生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朱自清先生的《春》,郦道元的《三峡》等名篇景物描写的分析和我国古代诗词中自然美描绘的鉴赏,充分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着陆点2――课文的社会美。语文教师必须着力挖掘课文中体现美德的底蕴。教师要在“润物细无声”般的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如挖掘《“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人性美、《背影》中的人情美、《谈骨气》中的人格美、《岳阳楼记》中的情怀美、《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批判美,帮助这些不谙世事的青少年获得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间接经验,使他们茁壮成长。
      着陆点3――课文的创造美。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展示劳动人民伟大创造力的作品,如《口技》、《核舟记》展示的古代劳动人民技艺精湛,《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讲述古代建筑的精美,《中国石拱桥》和《北京的桥》写出了智慧的传承和创新。这些极富魅力的作品的阅读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创造美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二、让人文精神在学生健康成长中有效着陆
      语文课的人文精神所强调的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尤其是儒家入世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道家净化自我的意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潜移默化,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着陆点1――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现在“90后”的独生子女身上有着或多或少的消极现象,针对学生的心理缺陷,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文本对其进行心理渗透,如分析《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优点和缺点,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价值,而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懂得自爱,更应自信、自尊、自强、自立。
      着陆点2――帮助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如今的学生意志薄弱,受挫能力低下,一次批评、一场考试失利都会让他们垂头丧气,失却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语文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渗透。如《蜡烛》中老妇人为什么能在战场上艰难地把苏联红军士兵的尸体搬动并埋葬?没有坚定的信念与意志是不可能做的。又如《邓稼先》中的主人公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作出那么大贡献的。
      着陆点3――帮助学生练就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而且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练意志等。我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让学生在文中寻找“我”如何在父亲的指点下一步一步爬下悬崖的细节描写的同时,找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然后去感知“我”克服困难的最终原因。学生在接受语文训练的同时,还懂得了如何去面对困难、化解困难,达到了提高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目的。
      着陆点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许多美德其实是一种好习惯,许多恶行缘于平时的不良习惯。生活即语文,生活的内容一定要反映到语文中来,语文一定是对生活的提纯,写作中重视评判学生的情感,文本中重视体悟丰富的情感,对话中强调说话人的身份和分寸,知识中突出风土人情,生活中引导人情练达。如《我的叔叔于勒》、《老王》、《台阶》等课文随处可以找见种种美德、好习惯,成为构成学生心理的底色,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学习上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至于让问题在心中过多淤积。
      三、让人文精神在语文生活中有效着陆
      语文生活就是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人文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和实践性。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其次,要为学生表现人文精神提供舞台。
      着陆点1――巧用语文实践活动。如设立“病字诊所”,同学们在大街小巷的广告词中搜集错别字。帮助学生分析:商家是巧用谐音招揽生意,学生应该识破机关,矫枉为正。又如成立经典书吧,尝试把学生分成古代名著组、现代名著组、外国名著组等几个读书小组,选取自己熟悉的一本名著阅读,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懂、读透一本名著。这样师生共同在文学的永久魅力中构筑永恒的精神家园。
      着陆点2――引导学生关注热点焦点,关注时事动态。我们的生活瞬息万变,每一个变化点就是生活的原汁原味,它透露着社会进程的焦灼和艰难,折射着世态百相的曲直方圆。如结合国庆六十周年大庆,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尽情抒发自己的激动之情、赞美之情,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更加发奋学习,报效祖国。
      写作训练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显示了学生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差异,折射出写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注重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从细微之处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想发展实现双赢。
      着陆点3――注重培养作文的人文精神,引发人文思考。一是经常引入一些热门话题,让学生评论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如网上流传的“北大学生摔死流浪猫”一事,我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学历和道德水平成比例吗?德育和智育哪一个更重要?一个合格的人应该是怎样的?讨论中激发了学生对社会进程中“危”的深层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融入自己的作文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于潜移默化中增加人文精神的含量。同时在评语中也要体现人文关怀。写学生喜欢带有人情味的评语,即商量的语气,关爱的语气,幽默的语气,睿智的语气,而不喜欢冷面孔,教训人的、武断的、生硬的语调。当学生喜欢老师的评语后,评语的作用就不仅仅是修改作文本身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老师的亲和力,由“亲其师”进而“信其道”了。如班上一位学生因其书写字迹非常潦草,我写道:“请?菖?菖同学把字写得‘文’一点,”又如班上一位学生平时怕写作文,我用他的名字“李旭”的寓意,批为:“只要克服惰性,终有一天在学习上你会旭日东升的!”教师人性化、人文化的评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之感。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发挥课本本身所固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等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做人的良种。要寻找教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在“渗透”“滋润”上下功夫,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仔细揣摩,争取有机进行人文教育。

    推荐访问:着陆点 人文精神 语文 寻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