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古罗马帝国衰亡原因研究]

    时间:2020-03-28 07:36: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古罗马帝国是世界上古时期影响较为广泛的帝国之一,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对中世纪的西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马帝国是在征服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民族和经济问题,无形中为帝国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伴随着罗马政治形态上从共和走向帝制,罗马原有的小规模奴隶制经济也正不同步地瓦解,罗马原有的经济基础遭到破坏,在其之上的很多形态也相应发生变化。公民政治和公民兵制遇到危机,公民道德沦丧,同时自然资源流失,农业发展不平衡。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罗马帝国衰落了下去。
      关键词: 罗马 ;衰亡 ;环境;政治腐败
      
      马从建城、建国到建立帝国,走了一条武力征服的道路。伴随着军事上的武力征服,小奴隶制经济向大奴隶制经济形态演变。在这种经济形态的演变过程中,衍生并附带了很多环境和社会结构问题。这些问题深化了罗马本身的深层次的矛盾,使庞大的帝国难堪重负,举步为艰。所以说,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是多元而复杂的。正如美国学者马文・佩里指出:“没有任何一种单一解释足以说明罗马衰落的原因,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亡。”[1]但是,在这所有的各种因素中,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所导致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罗马原是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国家,在长期的对征服和扩张战争中,罗马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土地,同时也俘获了大批奴隶,为大奴隶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奴隶被广泛使用于农业、畜牧业、采矿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罗马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另一方面,战争掠夺的大量土地被充作国家公有地,出租或出卖给富有公民。于是,罗马贵族和富商竞相侵占、租赁和购买公有地,兴建庄园,同时兼并小农土地,致使以大量使用奴隶的大土地所有制迅速增长,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小土地所有者和大土地所有者的矛盾,罗马和同盟者、被征服者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元老院贵族和骑士阶层的矛盾等等都充分暴露,并且日益尖锐。虽然当时一些人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试图通过改革来消除这一矛盾,但是最终失败了。公元前133年,罗马城乡平民在格拉古兄弟领导下,掀起了一场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社会改革运动。提比略.格拉古就任保民官后,随即提出土地改革法案:规定公有地永久使用,不得出卖或转让。但是,这一法案遭到了元老院的强烈反对,提比略.格拉古在混战中被打死,盖约.格拉古继承了其兄遗志,恢复了土地改革法案,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可惜最后盖约被逼而死,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土地委员会也被取消了。这表明小农的分化和破产已经成为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土地所有制已不可能维持。此后,小奴隶制经济与大奴隶制经济几经较量,到帝国初期,大奴隶制庄园已经遍布意大利和各个行省了,成为罗马帝国主流形态。这种经济形态上的巨大跨越无疑为罗马帝国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1.公民兵制无法推行
      罗马共和国早期实行公民兵制,军队来源于罗马公民,公民须有一定财产资格才能服役,5个财产等级公民配有不同的武器装备。由于大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格拉古兄弟改革失败之后,大量公民破产,直接的后果就是公民兵制的难以维系,导致罗马兵源危机日益严重。在危机无法根本解除的情况下,马略为了迅速征集军队,便以募兵制代替了原有的公民兵制,取消了财产资格限制,吸引无产者加入军队。士兵在服役期后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从此,职业军队长期追随和服从自己的统帅,而统帅则笼络收买军队,利用军队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这样,就为后来罗马奴隶主权贵建立军事独裁提供了条件。到了帝国时期,近卫军统领之所以可以随意废立皇帝,就是因为他们有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
      2.公民阶层权力下降
      由于大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罗马的公民阶层也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人因经商、包税和信贷活动发财致富,于是,在罗马社会中形成了一个新兴的骑士阶层。而在广大农村,大量的公民丧失了土地,少数人在本地充当雇工或佃农,大多数人则流落城市,沦为社会的一个寄生阶层,依靠国家赈济或富人的施舍过活。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这些人不劳而食,加重了国家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这些人反对权贵兼并土地,要求恢复自己的土地,激化了罗马的社会矛盾;更重要的影响是,这些原来的公民阶层已事实上丧失了原来的权力-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力;加上政治形态的变化,原来国家机器中的民主机构正在变得事实上无权,公民大会的权力也形同虚设,甚至很少召开,这也使公民个体的权力和共同权力无以实现。
      3.奴隶反抗
      大奴隶制经济形态的发展使原来的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激化,新的奴隶制度激起奴隶们进行反抗--武装起义和消极怠工。从公元2世纪初,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影响比较大的有西西里两次奴隶起义、公元66年的犹太人起义、公元3世纪中叶的高卢"巴高达运动"和公元4世纪北非阿哥尼斯特运动,另外,著名的莫过于斯巴达克起义了。斯巴达克起义是罗马奴隶阶级发动的一次伟大的反抗斗争,其人数之多、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在古代世界实属罕见,给统治阶级造成了极大的恐慌。但对于罗马来说,奴隶起义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奴隶的消极怠工。奴隶们常以破坏工具、践踏良田等方式发泄他们的仇恨,使本来已经低产的农田产量更加的低,直接造成了农业生产能力的下降和粮食产量的下降,而这是对罗马国家最坏的影响。科鲁美拉在《论农业》中描述道:“他们(奴隶)把土地耕种地极坏,在播种时故意乱播而浪费了极大数量的种子,他们不管田里的谷物是否成熟便收割了,运到打谷场上去,他们甚至在打谷时把一部分谷物藏起来,或以故意的疏忽造成损失。”[2]
      
      二、环境因素
      
      罗马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属地中海类型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较为干热,境内河流较密,水流湍急,山区森林茂密,农业作业区广泛。在阿尔卑斯山北部和高卢等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丰富,空气湿润,也是比较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但是随着罗马的发展,其境内的自然资源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直接影响了罗马的农业生产。这对于依赖意大利本土农业很强的罗马来说,是致命的。
      1.土地荒芜
      在意大利本土,亚平宁山区森林茂密,丘陵和河谷地区覆盖着灌木丛和草坡,适宜作牧场;西部平原富于火山灰,可种植大麦、二粒小麦、小麦和豆类,也可栽培橄榄和葡萄。但是,在前两次布匿战争时期,意大利的土地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为了争夺西西里,罗马大量砍伐亚平宁山区的树木制造军舰和运输船,致使无耕裸地增加。同时,罗马公民应召入伍,致使大面积的农田荒芜。第二次布匿战争进行了15年之久,汉尼拔军队践踏了许多农田,致使更多农田荒芜。虽然这些荒田后来又重新被开垦,但是也只是利用它们种植葡萄、橄榄或进行放牧,不能从事粮食作物的种植。从公元前2世纪直到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意大利从来没有能生产出足以供养自己人口需要的粮食。古典作家斯特累波在《地理学》第三卷中写道:“南意大利变成了荒芜的土地。”[3]在哈德良时代(公元117-138),罗马城附近的绝大多数耕地都已成为大庄园的一部分,为了追求利润,生产率较高的土地用来种植橄榄和葡萄,生产率较低的土地则用来放牧,粮食产量逐年下降。科鲁美拉在《论农业》中指出公元1世纪意大利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仅是种子的4倍;这与公元前1世纪的情况相差甚远,那时粮食产量是种子的15倍。苏埃托尼乌斯在《诸凯撒生平・克劳狄》中也有记载:“他始终为城市和粮食供应操心挂虑,……由于连年歉收,粮食供应严重短缺。”[4]
      击败迦太基之后,西西里、萨丁尼亚、西班牙东部、北非都成了罗马的领土。这些地区的农业较为发达,于是,这些地区总督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最高产量就是一切--要给罗马运来更多的小麦、肉食、羊毛与橄榄油!"然而,这个要求的代价是十分沉重的。迦太基战败后,该地区仍然繁荣。罗马在这个地区开垦了大量的土地,北非的农业深入到更遥远的山里,为了扩大耕地,成片的森林被砍伐。这种方式扩大的土地很容易被侵蚀,逐渐的沙漠化。甚至于最后哈德良不得不下令,禁止任何人接近叙利亚残留下来的森林。
      在埃及,农业的显著特点是荒地和贫瘠土地不断增多。一份草纸反映,当时有的土地几乎没有收成或者需要穷耕苦作。而埃及耕地大量荒芜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水利系统的荒废。
      至于希腊,这里土地贫瘠,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农业不景气的状况,只适合种植橄榄和葡萄。所以,希腊在粮食生产方面对于罗马来说没有任何帮助。
      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多瑙河地区的各行省,特别是潘诺尼亚和米西亚曾是罗马的新粮仓,高卢的北部也盛产粮食,这些地区是帝国农业的支柱。然而,不断的奴隶起义和高卢的民族运动,使这些地区并不稳定,甚至高卢人还曾一度脱离了罗马统治,所以,这些新粮仓的作用也没有能够真正地完全发挥出来。
      2.水土流失
      进入帝国时期后,水土流失现象时常发生。由于大量砍伐森林开荒种田和过度放牧,地表稀松的植被已经不能阻止大风,河流带走泥沙。佩斯图姆的荒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佩斯图姆位于意大利西海岸,公元前8世纪前后,希腊人曾在此地建立了殖民城市。以后,希腊人在城郊役使原居民耕种土地。公元前273年罗马并吞了这个城市,在以后的两个世纪中,它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海港和商业中心。到公元前1世纪,高原上冲泻下来的土屑堵塞了河道与排水渠,造成了严重的沉积障碍,并在佩斯图姆这块曾经是非常肥沃的沿海平原上形成了大面积的沼泽,并导致疟疾的流行。后来淤泥又堵塞了港口,最终使它报废。到罗马帝国行将崩溃时,它已变成一个仅有着古希腊神殿废墟的小村落。
      
      三、公民政治衰落
      
      王政时代结束后的罗马,是以美德和荣誉为宗旨的。罗马公民纯朴、高尚、富有爱国心和荣誉感,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尚武精神。这种传统美德和道德精神使人人争先为祖国效力,这是罗马共和国之所以能够经历严峻考验却依然屹立地中海的原因之一。早期罗马公民为富者大公无私、廉洁奉公;为民者,崇俭耻奢、保守纯朴。即使像西庇阿这样的将军,也亲自耕作。然而,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和疆域的不断扩大,以前那种道德观正在迅速成为过时的东西。
      1.公民道德水准下滑
      公元前2世纪的时候,奢华之风悄悄吹入了罗马。一些贵重的奢华品输入罗马,引起了罗马人的强烈反响。随之而来的还有希腊的个人主义思想。公元前156年,希腊学园派卡尔内亚德在罗马做公开演讲。他说,当船破落水时,你可以牺牲别的弱者,来拯救自己的生命,否则,你就是个傻瓜。[5]罗马贵族将伊壁鸠鲁派的伦理学曲解为一种享乐主义道德--崇尚奢华、狂欢纵欲,并以此理论辩护他们穷奢极欲生活的正当性。随着罗马帝国的强盛,挥金如土的消遣娱乐活动规模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多,罗马公民沉湎于观看奴隶角斗、斗兽、海战、戏剧等表演,其糜费之大令人震惊。“仅就淋浴一事,就足以体现罗马人的铺张,谁家室内的墙壁要是没有金碧辉煌的饰板,没有亚历山大的大理石,……就会觉得自己寒酸。”[6]这种玩物丧志的行为,使罗马公民失去了斗志,更使庞大的罗马国家失去了活力,沉重地走向灭亡。
      2.贪污受贿成风
      当奢华之风吹遍罗马之时,拜金主义思潮也涌进了罗马。人们认为只有大量的财富才能享有崇高的光荣和价值,而贪污和受贿成了公开的秘密。
      这时的罗马官员,不论元老院,还是深得人民信任的保民官,已经丧失了从前的清正廉洁的精神。他们为了显示阔气,竞相在罗马城和意大利各地修建宏伟的大厦、富丽的花园和舒适的别墅。“平民领袖提比略・格拉古的岳父克劳狄乌斯建造了一座价值1480万塞币的大厦;元老院议事厅也花了1000万塞币改建重修,不少人家在那不勒斯海岸建有别墅……罗马郊外也别墅林立;富人们往往拥有若干栋别墅,以适应季节变迁。此外,大量金钱被用于室内装饰、家具、餐具等,西塞罗以50万塞币买了一张柑木桌子,有人出价百万塞币购买一张柏树桌子。[7]公元前58年,凯撒出任山南高卢和伊利里亚总督,那时他还没有什么财富。但是在公元前49年凯撒渡过卢比康河、迅速攻占罗马和意大利的时候,他已经是罗马屈指可数的富翁了。克拉苏也是一样,他在追随苏拉的时候,通过侵吞赃物和从事高利贷与投机商业活动,聚敛了大量财富。在这种拜金之风的影响下,罗马上层的贪污和腐败就是必然的了,特别是在原有权力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弱化的时候,这种现象就更是甚嚣尘上。
      贿赂始于公元前2世纪,蔓延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在法庭、选举与军队等国家的重要部门。以贿选为例,有文献记载:公元前116年,马略当选为执政官之后,苏拉即指控其贿赂选举;公元前97年,安东尼乌斯被选为监察官后也被人指控贿选;维勒斯为当选公元前69年市政官,动用了10箱西西里金币行贿;恺撒也善于"感情"投资,他经常大摆宴席,借以树立自己的威信和名望,从中捞取政治资本;富甲天下的克拉苏曾从自己庞大的私产中拨出十分之一的款项以祭献赫尔库斯为名举行盛大宴会,摆设了整整1万桌酒席宴飨选民,并分给每位罗马公民3个月的谷物与津贴;庞培也曾奉献给罗马一座规模宏大的新剧场。
      这些奢华和腐败都是建立在广大底层人民的辛苦劳动基础之上的。到了帝国后期,随着由元首制向君主制过渡,君主的个人权力也不断加强。许多帝王荒淫豪奢,腐化至极。许多贵族地主挥金如土、醉生梦死,增加赋税,致使民不聊生,政局动荡。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公民被统治者无休止的赋税弄得疲惫不堪,根本无暇顾及帝国的安危与兴亡了。
      
      四、继承人问题
      
      与东方国家相比,罗马帝国的皇位继承制度是不够成熟的,这可能与罗马的民主共和传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皇帝并不一定需要上一任皇帝指定,更多的时候是从众人中推选。在涅尔瓦之前,皇位的继承原则是以血统为基础的,然而这种制度与东方的以血统为基础的继承制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在东方,以同时期的汉代为例,皇位只能传给皇帝的儿子,即嫡长子继承制。如果皇帝没有儿子,才可以考虑皇帝的孙子、兄弟、侄子,至于皇帝的外甥、外孙,妻弟,则是不可能通过正常的方式继承皇位的。而在罗马帝国,只要是与皇帝有血缘关系的人,便都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涅尔瓦将皇位传与养子图拉真,罗马人便默认了以“过继”为基础的皇位继承制。这样一来,使皇位继承制度更加的不明确,必然导致人们对于皇位的普遍觊觎,这其中最有野心也是最有可能的就是军队势力。例如在尼禄死后,行省军团纷纷拥立皇帝,互相战争,结果东部行省和多瑙河军团拥立的皇帝韦柏芗战胜西部行省和近卫军推举的皇帝。[8]伽里恩努斯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的执政之后,各行省贵族策动军队哗变,推出自己的代理人,企图取代伽里恩努斯,甚至脱离帝国宣告独立,以至于全国各地出现所谓的“三十僭主”。戴克里先时期,针对这种情况,实行所谓“四帝共治制”:戴克里先以君主地位握有最高权力,两位奥古斯都将其属下的凯撒收为继子,并将女儿嫁给凯撒。戴克里先试图加固血缘婚姻纽带关系,用来代替以前的简单“过继”制,以利于保持和维系皇帝的世袭统治。但,这种分权制却为帝国的分裂埋下了种子。
      频繁的皇位更迭动摇了罗马的繁荣与稳定,不明确的皇位继承制度刺激了一部分近卫军的野心,使他们为争夺皇位而相互战争,白白消耗了罗马帝国的财力与物力,也荒废了国防军力。所以,当日尔曼人入侵时,罗马已经无力应付了。
      综上所述,罗马历经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了一些末决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又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时机和解决机制,所以,当到了帝国晚期时,已是积重难返、无力回天了。这些因素中,除了经济形态发展和政治形态发展的特殊性外,许多个别和偶然因素也是促成罗马衰亡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说,罗马的衰亡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单个因素造成的,罗马衰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上卷胡万里等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2][6]王昌沛.齐鲁学刊[J].腐败与罗马帝国的衰亡,2005(4)52-55.
      [3][苏联]波德纳尔斯基[M].古代的地理学,199.
      [4][法]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M].蔡海滨译湖南出版社商务印书馆1982.
      [5][英]罗素.哲学史[J].商务印书馆,300.
      [7]隋竹丽.从公民道德的沉沦看古罗马共和国覆亡的历史必然性[J]佳木斯师范学院学报,1995.4.
      [8]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M]398.

    推荐访问:古罗马 衰亡 帝国 古罗马帝国衰亡原因研究 古罗马帝国艳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