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情趣疏源,给习作以澎湃激情]

    时间:2019-05-11 03:12: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三年,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方法。平时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亲近自然;可以把关注社会现实、参与实践活动、阅读课外书等要求渗透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请家长协助督促完成,生活处处有文章,生活积累其实就是习作素材的积累,再加上写法指导,学生就不会下笔千钧、生搬硬套了。如何综合这两种能力,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轻松写作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仿一仿:技能的迁移
      作文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才能提高作文水平?传统的做法就是:“练、练、练”。但是,学生作文水平似乎也没提高多少。这无疑是我们教师所面临最棘手的问题。教学中,宜从模仿句子、片段着手,特别是经典句段,对于初学作文者,更值得仿效。课文《东方之珠》开篇在介绍海洋公园举世闻名时,用了四个“有的……”。教学时,我发现学生特别爱读这几句,就鼓励他们也来用“有的……”说几句话,让他们去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再写几句话。
      再说仿段。刚刚接触作文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没有顺序或重点。作为教师,这时应注意从有关课文中找到一些典型写法的段落,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基本段或写片段作文,减缓作文坡度,让他们逐步掌握连句成段的方法和规律,形成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课文《北大荒的秋天》用优美的词句,生动的形象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北大荒的秋景图。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先以“原野热闹非凡”的总述句概括了原野的丰收景象,然后分别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大豆的“笑”、高粱的“唱”、榛树叶子的“红”,体现了原野的热闹非凡。这种典型的先总述后分写的构段形式在苏教版教材中经常遇见,是学生片段仿写的良好范例。学习该段后,我随即指导学生以“课间活动真热闹”为总述开头写一段话,又引导学生通过到观察同学们的表现,把课间热闹的场面写生动,写具体。当然,高年级还可以适当指导他们学习典型课文,进行谋篇构思的仿写练习。
      这样,通过朗读体会,学生对课文中的典型构段和谋篇有了深刻的体会,拥有了仿写练笔的“拐杖”。这种读什么就写什么的同步训练,使学生比较容易从范例中获取表情达意的语言模式及简单的习作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训练中一定要进行必要的反馈、评价,不能只练不看,或者只写不评。
      二、写一写:感悟的沉淀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苏教版小语教材强调学生对规范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同时也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因此,很多课文都震撼人心,容易唤起读者情感的共鸣,是学生写读后感的好教材。例如《黄河的主人》、《卧薪尝胆》等,教学中,可进行畅谈所感的口语训练,又可进行“由感而发”的练笔训练。如此拓展性的练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思想的理解和领悟。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学生在假设和感受中饶有兴趣地学文、练笔。
      三、叙一叙:意境的升华
      1、丰富诗的内容。即借助插图或相关资料充分发挥想象,把原诗所描绘的情景和要表达的感情具体地写出来。当然,练笔前要让学生对原诗充分地吟诵、理解。
      2、描绘诗外之画。即根据诗的原意,把自己对诗的理解自由地进行再创造想象,把诗没有写到的景找一找,把诗没有表尽的情说一说。
      比起其他,让学生改写古诗的难度稍大,其间,教者可亲自写一写“下水文”,与学生共读、共评,“扶”着学生去想象,充分感受诗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由此我感受到,“阅读”和“练笔”的同步进行确实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好形式。正如鲁迅先生在论及写文章时说的那样:“自己的作文就是多看多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苏教版小语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之作,教师在引导学生扎实读好范文的情况下,使学生“情动而辞发”,进行练笔,从而做到多读多写,能读会写,但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以读为主,以写为辅;
      我认为,在阅读中进行作文的训练是使学生作文成功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我还让每个学生学年初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并及时进行督促和指导;我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精读、略读、浏览、诵读;鼓励学生多记,记下名言佳句、精彩片段,做好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多写,写自己的读书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长此以往,学生思想的火花常在与所读作品的撞击中迸溅,精彩习作不断涌现。
      阅读积累犹如写作的源头活水,因此,在阅读中突破作文的难关,在阅读中解决作文的难点,坚持此种方法的系统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极大的进步,作文也就不再是难关,只是自然的流露了。
      2、找准“练笔点”,宁缺勿滥;
      课堂练笔现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但是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操作过程中却不能滥用。过,犹不及。“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写话练习已经从单纯的技能操练中摆脱出来,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找新的生命力,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依托文本,恰如其分地设计出掀起课堂高潮的写话练习,也是优化语文课堂的显著标识。
      3、变换形式,方法不一。
      语文的课堂练笔设计要多样化,使学生有新鲜感。不能每次都是一篇读后感。久而久之,学生乏味,开始用空话、套话来应付。这样会使练笔的初衷变成一种累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者布置随感,或者就一处细节进行评价,或者进行人物品评,不一而足。形式多样的练笔不仅不会使学生有枯燥的感觉,反而活跃了思维,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化、更独到。
      点点星星可以燃亮整个夜空,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汪洋大海,正如学生的习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作为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火眼金睛,及时捕捉和挖掘文中读写结合之点,抓准、抓巧、抓实、抓妙,重在平时,习在每时,让阅读和习作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 江苏】

    推荐访问:习作 澎湃 情趣 激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