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润物细无声_“润物细无声”

    时间:2019-04-29 03:15: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语文课向来承担着多重使命:传道、授业、解惑,除此之外,更应有修德。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着德育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11-01
      “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语文课向来承担着多重使命:传道、受业、解惑,除此之外,更应有修德。我常常想,班里的孩子们,或聪颖,或愚钝,或文静,或顽劣,或调皮,或木讷,将来都会步入社会这个大熔炉,未来的社会将由他们勾勒,从金字塔的顶端到低端无不充斥着每一个平凡的个体,而每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都与未来社会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说到底,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只有学生时代的语文课上好了,公民的精神才有可能富足。希望从以下几点谈谈在我们语文课上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用好课前三分钟
      所谓先声夺人,就像街头的说书人一样,要想尽快聚拢更多的听众,就必须做到开场相当精彩,神采飞扬眉飞色舞也许还不够,适当的寓教于乐,添加一些幽默,让整节课的气氛因此而轻松愉悦地拉开帷幕。
      导入的形式是多样的,也必须多样,千篇一律只会让人生厌。可以讲一个与本课相关的小故事,也可以唱首歌;可以讲笑话,也可以分享自己积累的名人名言古诗词或文学常识;可以朗读自己的习作,也可以共享摘录精彩文段……多样的课前三分钟会让同学们对本节课充满期待,谁说导入是老师的专利?独乐乐,当然不如众乐乐!为了这三分钟的参与,学生自然会主动延展我们的课堂,积极热情地为了展现自己而做出更多的努力,而学习语文最初的宗旨——听说读写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二、课堂上积极渗透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改中我们发现,课本更多,内容更丰富,需要上的课太多,为了进度,为了质量,抓住知识点一直在赶,就好像走马观花,沿途的风景的确很美,可我们根本来不及欣赏。作为教师,肯定是做过一番研究的,但是学生一天要完成那么多课的任务,更是水过地皮不湿。
      数学上讲“合并同类项”,我们也不妨这样处理。比如苏教版必修一的“故乡”单元,我只认真处理了《我心归去》,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对于故乡的深情以及特别的抒情方法。“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从古到今,遥望的故乡牵动了多少游子的心。人们总是在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一如对我们的亲人,家庭,家乡,祖国,这个话题可以无限地被扩大。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现代的工业文明已经把它折磨成什么样子?以此引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话题,再具体到我们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上,不浪费一滴水,主动将垃圾分类处理,低碳出行等等,都是很好的范例。
      三、充分挖掘教材
      现在的人们,似乎更惬意“宅”的生活,互联网的便利让人们办更多的事都可以足不出户,虚伪、欺骗、造假的事例不绝于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消失,距离在拉大,关爱已经成为“欲念”中仅存的事。冷漠,会让“人情味”这个词还能存在多久?
      最近,我们学了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了真正起到文本教育的作用,我特地延长了两课时,组织学生辩论,年迈有才的主人公贝尔曼舍身救了身患肺炎的年轻女艺术家琼珊,这究竟值不值得?同学们积极的搜集材料,争论地热火朝天,他们引用了当下的很多励志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让大家又重温了人类心灵深处一直在呼唤的美丽的善良,也深深地温暖了这些孩子们将来可能冰冷的心。这样的教学,在形式上也许是拖沓的,但在树人灵魂上却举足轻重,不能天天这样,但需要经常这样,德育的大旗才能高高飘扬。
      四、教师自身影响
      刚进师院的大门时,见到八个大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是一定的,但“身正”却恐怕还远远不够。怎样才能真正博得学生的青睐?他们已经是信息时代的90后,单纯的威严已经难以震慑。
      我常常把北京四中的名师连中国当作自己的楷模。他说:“凌晨五六点,当第一缕晨曦从窗帘间透进来时,也许大部分人正在酣睡,我已经工作两三个小时了……在这静谧的暗夜里,我默默地和文本对话,没有发出声音,心里却早已暗流涌动,书中的人全都站了起来,和我说,和我笑,和我哭,和我闹……我读懂了他,他们,心里一阵感动,只有自己深深地读懂了文本,才能更好地和学生分享。”这是他对治学的态度,生活着,工作着,挚爱着。
      我想,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依着“春蚕到死,蜡炬成灰”的精神去钻研、去治学,能真正本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博爱去关怀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我们的课堂,又怎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冷寂?又怎会出现“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又怎会出现“你已倾心,他却负心”的失魂落魄?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让德育遍地生花,祖国的明天,食品会更安全,交通会更有序,执法会更公正,社会就更和谐,人们才会更幸福。
      总之,希望语文课都能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滴水尚可穿石,绳锯还能木断,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推荐访问:无声 润物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